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赵地胡锦涛同志近期指示:妇联要在扶贫方面作出积极贡献,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妇联最大的优势在于团结群众,动员群众,重点是搞好培训、实施科技扶贫,开展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富裕户与贫困户结对子。贯彻胡锦涛同志的指示,实现本世纪末基本解...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具有多样性、规模性、高速性、真实性、价值密度低等特征,它的特性恰好解决了精准扶贫逻辑体系的信息不对称和小样本决策偏差问题。黔西南州利用大数据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在贫困户精准识别、监督产业发展资金使用、规划扶贫产业及与特色农业产销过程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数据与农业融合推动产业扶贫,存在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高层次大数据人才缺乏,数据孤岛未全打通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指出:“农业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江泽民同志1998年10月在江苏、上海等地考察农业工作时,进一步强调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他说:“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把农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一、农业科技落后,制约了红河州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纵观世界农业发展过程,农业的发展是靠科技革命驱动的。自本世纪三十年代掀起了第一次以育种和化学革命(即肥料、农药)的农业科技高潮后,…  相似文献   

4.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大幅度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农业的稳定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保持社会稳定与国家的自立和安全做出了贡献。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而实现的。从持续发展的历程上看,农业科技起到了稳定和持久的推动作用。1978年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工作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方针,重视农业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5.
关于扶贫攻坚的思考丁继云扶贫扶什么?怎么扶?这是扶贫攻坚的关键所在。扶贫扶什么?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要扶持集体经济和基本群众中的贫困户脱贫,但具体讲,情况就有些复杂。且不说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与积累如何,光是现有的个把集体经济组织就存在着产权不清和债务纠...  相似文献   

6.
科技扶贫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科学技术转化为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力,达到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者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过去,我们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采取了资金扶助和教育扶助的强有力措施,解决了一些急难问题。但从实际效果看。这还不是最佳选择,有必要对扶贫道路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9,(3)
消费扶贫是借助道义力量动员全社会购买贫困户农产品、服务的扶贫方法,其本质是一种道义经济行为。海南省在消费扶贫运行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益待解决的问题。为做好下一步消费扶贫工作,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发特色农产品,尊重市场竞争规律;二是鼓励贫困户深入参与消费扶贫;三是增强优质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提升消费体验,完善升级网站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在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第二次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又以敏锐眼光,从新技术革命的全新视角,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理论。他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对甘肃高寒阴湿地区的舟曲、宕昌、积石山县的扶贫工作进行了调查。三县总的情况是,农业基本条件有了一定改善,贫困户的温饱问题有所缓解,科技兴农意识有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有了提高。但三县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尚需下苦功夫打“攻坚战”。 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这三个县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大两多”,即扶贫任务大,群众负债多,地方财政赤字多。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技进步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之间究竟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换言之,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  相似文献   

11.
信阳市     
正信阳市人大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近日,信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扶贫工作队到结对帮扶的商城县丰集镇油坊店村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询问帮扶措施落实和驻村书记工作情况,并给贫困户送去慰问金。调研组建议:抓重点,精心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脱贫;抓承诺,为贫困户制订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逐项落实;抓攻坚,齐心协力解决好扶贫工作遇到的各项矛盾和问题,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相似文献   

12.
我耳闻目睹许多政府官员与农村贫困户结“穷亲”,实施一对一的送钱送物送温暖。这当然是好事,体现了党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但仔细想来,此法也有不足之处,因为管一饥不能管百饱。要想使农村贫困户真正摆脱贫穷,走上富裕之路,决不可靠“输血”过日子,而应设法帮他们建立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农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的生产技能,走科技兴家之路。实际上,对于缺少文化不懂技术的农村贫困户来说,非常渴望有人给他们传授致富技术。这便使我想到了掌握许多现代农业科学知识,从事农业科技推广战线上的大师们,他们是…  相似文献   

13.
林双川 《半月谈》2004,(14):35-37
解决“三农”问题,要靠政策、科技和投入,但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要靠人才。最近,记者就农村人才问题到“农业大省”江西调查,发现江西十分重视对乡土人才的培养,其成功经验与做法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扶贫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既能发挥贫困户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又能在保护生态中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是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保护区开展脱贫工作的重要措施。然而,我国生态扶贫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存在着参与主体、实现路径单一,发展模式简单,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深入推进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5.
学好邓小平理论增强科技兴路意识徐敦墉邓小平同志以他的远见卓识,对科技的战略地位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他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强调:“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我...  相似文献   

16.
产业扶贫到户:新阶段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扶贫攻坚新阶段的特征,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的新要求。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是在准确地识别出贫困对象的基础上,通过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将扶贫资源配置到户,扶持贫困户发展符合其自身条件的产业项目。当下产业扶贫到户仍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6个缺乏",即缺乏发展产业的市场信息、启动资金、技术基础、劳动力、奋斗精神和支撑条件等。只有破解这些难题,才能打通阻碍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完成十五大确定的我国跨世纪的宏伟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1996年9月,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和江泽民同志的指示,是在总结国内外农业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现…  相似文献   

18.
内蒙赤峰市元宝山区建昌营镇是自治区前“三强”乡镇,有80%的农户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标准。但由于自然、社会、家庭等原因,仍然有相对贫困户和特困户。几年来这个镇采取四个结合的方法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开辟了一条扶贫新路。扶户与扶材相结合。这个镇贫困户大都居住在山区村,由于山区农业落后,企业较少,集体和个人经济基础薄弱。为了实现全镇“户户达小康,村村达小康”的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使全镇人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他们采取了“开发贫困村和扶持贫困户同步进行”的办法,首先抓好村办企业和抓农业科技,壮大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9.
从1992年以来,辽了省新民市扶贫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通过办扶贫农场这个渠道,把那些智力低下,只会出力不会种地,但身体强壮的贫困户,组织起来、在“能人”的带领下,采取能人带贫户、同走致富扰的办法,使这些贫困户甩掉“穷用于”。目前,新民市创办扶贫农场已达到202个.有!门5户,3909人进入了扶贫农场,1995年产粮!2()()万斤,人均收入可达1()5)元。新民市走出这条扶贫新路,注意做好厂以下工作:领导抓在实处.帮在难处,生产常看、汇报常l凡发现问题,仅场解决,有的村干部亲自担任扶贫农场场年,加强广领导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精准扶贫,在贫困户识别、帮扶措施、扶贫效果考核等方面依然存在明显的供给导向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准扶贫的效率。基于此,提出需求导向的精准扶贫,它以贫困户的需求贯穿精准扶贫的全过程,能使贫困户成为扶贫资源配置的主要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需求导向的精准扶贫不仅有坚实的理论支撑,还有显著的潜在优势,应成为未来精准扶贫战略的一种有效模式而推广。构建顺畅的需求表达、识别及回应机制、创新贫困户全程参与机制、建立政府放权的长效机制和构建贫困户与所在社区共同脱贫的机制是推广需求导向型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