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也许是过时了的话题,然而由此而得到的启示却是现实而深刻的: “启动慢、刹车快”的结果是失去机遇! 用“一慢、二看、三通过”来指导工作,胆子怎么会大,步子怎么能快?!  相似文献   

2.
一、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 从我国经济增长因素看,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投资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的差距。没有投资的增长,或投资的不足,都会导致国民经济增长缺乏后劲、源泉枯竭。改革开放以来,贵州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呈扩大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因素造成的,但从投资角度分析,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1983至1993年贵州投资增长速度为7.2%,为全国23位。而平均投资率水平仅为20.9%,为全国最末位,低于全国29.2%的平均水平。而同期经济增长较快的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区其投资率一般都在29%以上。与贵州相邻的广西,1983年至1993年投资增长速度达14.7%,占全国全民所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出现了有利于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形成了“抓住机遇、主动决策、发展自己”的态势。万年县原有的“八五”规划经济发展目标是:工农业总产值3.6亿元,年均递增9.6%。其中农业总产值1.75亿元,年均递增6.39%,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年均递增13.27%。财政收入4700万元,年均递增11.39%。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年均递增7.45%。调整后的目标改为:工农业总产值达10亿元,年均递增  相似文献   

4.
湟中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努力发展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1999年增长62.6%,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4%,连续两年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名列西宁市第一名,并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在1980年的基础上,1987年实现了第一个经济翻番。但由于原有基础薄弱,与全国及邻近的西部和一些中、东部省区相比,差距却越拉越大。1993年,贵州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9.9%,比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陕西、广西分别低3.9、0.7、3.4、11.3个百分点,比中部地区的江西、湖南低3.8、3.0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山东分别低10.2、15.8、12.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就更大。1996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900元左右,而贵州仅为1277元左右,差率是48.7个百分点。早在1994年,我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相比,差率是55.5个百分点;与上述省区相比,差率分别是20.2、1.5、1.5、35.5个百分点,54.8、44.6个百分点,132.7、189.3、67.7个百分点。上述基本数据表明,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的典型代表。在国民经济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贵州经济发展较中东部省区落后了1至2个跨度。 本文仅根据笔者对贵州现阶段省情的理解及缩小贵州与中东部地区差距的决策取向谈些认识,以期对省委和省政府有关决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的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差距。据资料载,1992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东部占99个,中部1个,西部为零;全国365个亿元镇企业中,东部343家,中部22家,西部为零;全国592个贫困县,90%以上在中西部;8000万贫困人口中,有6500万人居住在西部。 东西部发展差距问题,是近几年来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应该承认,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现象,差距的存在和在一定时期内差距的拉大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将来发展了、富裕了,也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程度的富裕。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平衡发展仍是我国区域经济的主要矛盾。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向来都不平衡,不仅省区之间不平衡,同一省区、县市之间甚至有些乡镇之间都有差异。当然,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已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今后15年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 从贵州情况看,这些年的发展,自己跟自己比算快的,但与全国比,特别是与沿海比,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有很大差距,且差距越来越大。贵州1991年至1993年国民生  相似文献   

7.
时代发展的标志是经济的腾飞,经济腾飞离不开科技与教育。贵州经济何日能腾飞?贵州何日能够与先进的兄弟省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去实现国家在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其关键就是能否坚持和实施“科教兴黔”战略。邓小平指出:“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  相似文献   

8.
<正>对贵州来讲,无须讳言"快",快起来,全面小康才有扎实根基。"慢"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对贵州而言,显然也逃避不了"慢"所带来的宏观影响,在许多环节会慢下来,但总体而言,"慢"不能掣肘贵州经济,在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需要有速度,需要"快"。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是全国的重点林业省区,又是少数民族聚集的贫困地区,山区占全省面积的90%以上,林业建设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抓住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六大工程的历史性机遇,以林业的大发展促进贵州经济的振兴,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0.
经过十年改革开放浪潮的迅猛激荡,江西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国民经济总产值每年递增10%,财政收入年增长12%以上.这样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较高的财政增长率都是前所未有的.然而,与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省市相比,又有很大差距.我省每一个劳动者提供的国民生产总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7%.纵向比,江西发展速度快,使我们看到希望所在,有信心去赶超先进;横向比,江西经济基础脆弱,基数低,效益差,发展不如先进省区,又给我们增添了一份责任感和紧迫感,驱使我们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要振兴江西经济,关键是要振奋全省人民的精神,克服僵化思想.那么,当前阻碍江西经济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11.
解放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贵州经济建设,纵向看,在困难中前进,有了很大发展;横向比,与全国特别是沿海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  相似文献   

12.
一、世纪之交,贵州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贵州是全国八个民族省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1325.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6.77%,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居全国第三位。 贵州是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省份,在全省17.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97%是山地和丘陵地,其中喀斯特地貌区12.9万平方公里,占土  相似文献   

13.
贵州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优势突出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下、投资严重不足形成明显反差的内陆山区省。认真总结“八五”投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投资存在的问题,对拓宽“九五”投资规模,加快富民兴黔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一、“八五”投资反思 “八五”期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0.68亿元,比“七五”增长1.5倍,年均增长26.5%,比“七五”高16.9个百分点;投资率为24.9%,比“七五”高3.2个百分点。其中全省地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9.12亿元,比“七五”增长1.5倍,年均增长30.9%。投资规模的扩大.有效地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1995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639.01亿元,比1990年增长53.5%,年均增长9.0%,比“七五”高2.3个百分点。 但是,由于历史和各种原因,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还存在很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投资不足,投资规模过小,影响经济发展后劲。1995年与1990年相比,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由1.02%下降为0.85%;预算内投资比重由11.9%下降为2.9%;自筹投资“八五”比“七五”下降1.5个百分点;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国的差距由249元扩大为1146元。投资不足,经济发展必然受羁绊。2、投资管理混乱、分散,投资综合效益受冲击。投资多头管理,多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为什么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条件,同一件事,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尽相同的结果呢?我们贵州,现在不要同先进省市区比,只要和邻近省份比,就不难发现差距越来越大,贫穷落后依然象幽灵在贵州高原游来荡去。贵州经济为什么发展慢?差距差在哪里?差就差在解放思想,进取图变的激情紧迫感、责任感上,一句话就是差在“抓住机遇意识转变观念上”。只有正确认识省情,找准优劣势,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扬长避短,方能奏效。但是,我以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要着力处理好这么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我们贵州是一个地处内陆的省分,由于诸多原因,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近几年虽有很大发展,但与沿海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六盘水市地处贵州西部的高原地区,是我省的贫困地区,目前仍有30%左右的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东部地处内陆,属武陵山区。长期以来,高山险岭的自然环境使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和小生产方式并存,人们的视野和思维被禁锢在狭小的天地里,形成了浓密的“山沟意识”,从而制约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周边省区的差距越拉越大。为此,对位于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的开发,大力建设贵州“东大门”,并以此为纽带加强与邻近省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这对于贵州东部地区的早日脱贫致富及整个贵州的对外开放带动战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利用山区特点抓改革,靠内外启动力建设“东大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持续20多年快速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全省GDP年均增长10.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6%和6.4%。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又有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已成为我省进入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种条件下,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我省经济要实现由“又快又好”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这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都应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8.
小平同志说:“……搞现代化,要从交通,通讯入手,我看有道理”。“资源富,交通难”是长期以来贵州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要想富,先修路”,“要大富,修大路”这已为近些年来贵州经济发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经济耍发展交通必须先行,在九十年代,贵州要抓住机遇发展交通,必须抓好高等级公路建设为振兴贵州经济服务。 今年六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公路建设会议,确定到2000年,基本建成“两纵两横”和三条重要路段,在全国大片地域初步形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重要保证。”反腐败和发展经济是辩证的统一。然而,在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仍有一些人把反腐败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加大反腐败力度会影响经济发展,会起到“刹车”作用。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才能够更好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古人说:“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我区是经济和社会欠发达地区,更要深刻理解、牢记这些闪光的论断,始终不渝地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地加快内蒙古的发展步伐。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为推动全区快速发展“鼓劲”、“加油”。今年以来,我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运行良好,上半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4.04亿元,同比增长11.6%以上,比全国水平高1.8个百分点。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预计可超过年初确定的9.5%的目标,有望达到1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