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想的大学     
一 理想的大学该是什么样子?星期天突然想到. 星期天早晨,有我最喜欢的NPR(全美公共电台)主持人丽安·汉森的节目.吃完早饭,举哑铃的时候,丽安就笑盈盈地请来顶呱呱的谜语大王威尔·肖茨,让我猜15分钟字谜. 威尔是当得上一个"顶"字的.据维基百科介绍,他拥有我们这个星球上唯一的"谜语学"学位,前无古人——但愿别后无来者!威尔的故事,得从1974年他进印地安纳大学(简称印大)讲起.在纪录片《字戏》里,威尔回忆了那段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2.
19岁入伍从军在部队大熔炉里锻炼意志 “部队是一所大学校,也是一个大熔炉.在那样的环境里,人的意志会更加坚定,精神境界也会得到升华.我就受益于部队的培养.”说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北京金隅工会主席臧峰首先说起的就是那段在部队的日子. “我19岁就入伍了.”臧峰回忆说,那是1976年,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有高中学历的他在年轻人中,已经算文化程度不错的了.也许就因为这一点,他当上了技术含量较高的通讯兵,而且还是在总参谋部.  相似文献   

3.
吴洪森 《南风窗》2008,(15):94-94
近年来,大学改革最热门话题之一就是通识教育。有些大学,新生一年级不分文理,入校后先进行一年通识教育。理由是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眼界,避免一进大学就一头扎进狭窄的专业里。另外,很多学生填写志愿的时候,受家长支配的情况很多,所选择的专业未必真是自已感兴趣喜欢的,  相似文献   

4.
鹏在大学毕业的第二个年头,挥泪告别了女友和生活了20多年的家乡,只身南下广东准备闯一番大事业。鹏和女友心都是大学里出了名的才子才女,毕业时心进了报社,鹏却进了一家学非所用的公司。鹏在大学是学  相似文献   

5.
古巴迷宫     
“黑夜里仗着宝剑向风车开战”,是塞万提斯小说里的“骑士”形象。4个世纪后,卡斯特罗回忆说:“在大学里,我是堂·吉诃德式的,浪漫的,对政治知之甚少;但马蒂和玻利瓦尔的梦想,以及一种乌托邦社会主义的想法,已经模糊地在我心中发芽了。”  相似文献   

6.
他是来自湖北郧西大山里的苦孩子,通过寒窗苦读考上了大学,4年时间里,他不仅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还勤工俭学挣钱补贴父母,大学期间,他任武汉组建了23支支教队,每周组织近200余名忠愿者奔赴学校课堂授课。前不久,他当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还没有毕业,就成了一家集团公司的市场总监的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吴德洪。  相似文献   

7.
流矢穿心     
《法制博览》2011,(14):1-1
跷跷板 王国华 本人有一同学,在大学当老师。有一次跟他们学院副院长闲聊,说起学校里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来信     
《南风窗》2016,(16)
正1大学是一个追求学术的圣地还是一个为社会培养就业人才的场所?现在的大学很难回答这个问题,许多家庭都希望大学里能够学到专业技巧,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大学自身的要求又使得它不能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自己当初不幸或者幸运地被调剂到了某高校的历史系,在大学中确实体会到了很多教授学术追求与人格的魅力,青年教师对于学生也十分认真负责。但是大家却都因为历史是一个低就业率的冷门专业而敬而远之。如果不是当初的调剂,自己也绝对不会报历史系的吧。  相似文献   

9.
食堂琐忆     
正上大学第一年回家,亲友争相问我:"北京的大学里,馒头真有那么大?"他们用手比划着碗口大小,很是新奇。十八岁出门远行,父亲送我到中国农业大学。因为提前入校,院系没有特别安排,就住在招待所里。那天正好下雨,从招待所门房那里兑换了饭票,第一次吃上了食堂饭菜。菜是什么,早已经没有印象,只有主食馒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父亲回去以后,和很多人说起在这两天的见闻。  相似文献   

10.
一岁半的时候,爸爸因公去世,30多年来与妈妈为伴,受到妈妈“父爱母爱一肩挑”的呵护养育;至今还在为爸爸妈妈的感情和妈妈的坚强流泪,为爸爸妈妈都是单位里的优秀职工而骄傲.所以,上大学就坚持报考“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坚决地选择了社会公益服务职业.这是“刘峥”这个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普通工作人员情感的成长之路. 青基会秘书长陈淑慧告诉记者,采访刘峥很合适,能代表我们这里所有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