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8年到遂宁市任市委常委、纪委书记,2001年任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我已经在遂宁市纪检监察战线工作了整整5年。”——在罗玉彬的办公室,省纪委杂志社“源头反腐巴蜀行”采访组一行5人,面对侃侃而谈的这位女书记,探索近年来遂宁党风廉政建设成效的“秘诀”。在办公桌和大半面墙壁书柜的“映衬”下,使罗玉彬显得有些战线工作了15年的“老兵”。在约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罗玉彬畅谈了她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2.
一位老太太说他“是共产党的真孙子。”为了追寻这个“真”字,我来到乾县县委。从他身上我度量出这个“真”字的深刻内涵,我体味到一个共产党人的公仆情感。纪委书记说:“县常委们都叫他好班长。在工作中,我把他作为榜样。”在乾县我首先见到的不是县委书记李永民,而...  相似文献   

3.
面孔     
《廉政瞭望》2012,(5):8-8
汪业元:纪委书记“公开承诺” 湖南张家界市纪委书记汪业元日前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办公地点、电子邮箱、认证微博,并承诺自己会亲自认真处理每一个群众的来电和来信。有人赞他“迈出了官员公开的第一步”,有人质疑他“为了上位不惜作秀”。对此,汪业元表示:“我不是官员中的‘异类’。保证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也不是官员的‘另类’之举。”  相似文献   

4.
女子当自强     
我是长期工作在基层纪检监察战线上的,2002年被评为临汾市“十佳纪检干部”,同年受中纪委通报嘉奖。回忆6年来在基层纪委书记岗位的工作历程,感慨万千:一、“女儿当自强”。当今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男女平等的社会。但几千年的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使女同志或多或少有自卑、依附的心理。一般说,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较高,但大多数女性低估了自己的社会能力,甚至有的女性当领导干部也总以为驾驭全局、开拓创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如男性。我自己6年前初任纪委书记时也是这种心态。但6年来,无论是抓源头治理中的“三乱”…  相似文献   

5.
﹃做人要做正直人当官要当清廉官﹄记合水县原纪委书记杜富前丑万涛1997年12月10日,驱车路过合水县太莪乡。路上,遇见了一位挡车的老人。“去哪儿?”“乡上。我要给杜书记送药去!”老人说,“为帮杜书记治好肾脏病,我按民间单方,给他上山采了些草药。”一...  相似文献   

6.
纪委书记闯“三关”●冯士元1996年,李国君担任了榆树市五棵树镇纪委书记。他勇闯“三关”,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上任一年半时间查处有影响的违纪案件16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8万多元,被榆树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一闯老同学关。李国君上任不...  相似文献   

7.
素有“中国红枣之乡”美称的清涧县,坐落在陕北榆林地区南端,东临黄河,与山西省石楼县隔河相望。在这块虽然贫瘠,却涌动着改革春潮的土地上,有一位纪委书记赢得了全县20多万人民的交口称赞。他就是在反腐潮头高唱“大风歌”的清涧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刚。有“为”才有威1999年12月,一纸清涧县纪委书记任职命令和一大堆难题同时摆在了子洲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刚的面前:清涧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县纪委的办公室还是四五十年代修建在半山腰上的几孔窑洞,办公设施陈旧不堪,供纪检干部活动的场所也只是一条狭窄且坑坑洼洼的…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一位县纪委书记曾这样说:“作为一名县纪委书记,要对审理工作高看一眼,对审理人员厚爱一分。”我觉得这朴实的话语体现了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对审理工作的重视、支持,也体现了对审理人员的理解、关心。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 15年中有 11年专门从事案件审理工作,后任专职委员常委,仍分管审理工作。多年的审理工作实践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在新形势下,审理工作更需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一、审理工作责任重如泰山   第一,案件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越来越显示出了案件审理工作的责任重大。违纪案件…  相似文献   

9.
近日,记者听一名纪委书记提起一件事。他找某部门的一把手谈话,问他班子成员中哪名同志在工作作风等方面表现较好,哪名偏弱。这名干部犹豫再三,最后回答说“都挺好”。这名纪委书记当时就说:“我找你谈话是想了解情况,目的在于增强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防范廉政风险、提升工作效能。你这样回答,是对我不信任,还是对班子成员不了解?”  相似文献   

10.
过关斩将亮高风——记铁二十局一处纪委书记杜思尧□鱼霖在纪检部门工作的干部,不但要耐得住清贫、艰难,更要经得起“人情”的考验,在这方面,铁二十局一处的纪委书记杜思尧样样“过关”。一次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在下面任职的战友给他送来1000元奖金,口口声声说...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益复杂而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作为反腐战线上的领头雁、排头兵──纪委书记,能不能做到让党和政府靠得住、让人民群众信得过,成为关乎反腐成败的严肃课题而日益凸现。全国纪检战线的“黑脸”、石家庄市纪委书记姜瑞峰撰写的《做一名合格的纪委书记必须想干、敢干、会干》一文,从自身原则、工作态度、办案思路等方面对这一严肃课题做了系统阐述。他特别强调:“没有牺牲精神的纪委书记,是不称职的纪委书记。”该文对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尤其是各级纪委领导和查办案件的同志有较强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刊发此文,重在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切实履行职责、不辱使命,勇挑反腐重担,做好党的忠诚卫士。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月26日,县纪委书记黄广谋受到中纪委嘉奖的消息像插了翅膀传遍了麟游县的千家万户,老百姓争相庆贺,都说黄书记受之无愧。“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1997年,黄广谋被任命为麟游县纪委书记。他一上任就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坚决不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他说:“反腐败首先要杜绝嘴上的腐败。”在基层工作时,他下乡在群众家里吃饭,最喜欢的就是吃一顿搅团。任县纪委书记后,下乡坚持在机关灶就餐。1…  相似文献   

13.
陶晓 《当代党员》2007,(5):62-62
编辑同志: 你们好! 我是某街道办事处监察室主任,负责单位纪检监察的具体工作。我的顶头上司是办事处的纪委书记。纪委书记是一个喜欢做表面文章的人。今年是作风建设年,书记自然是高度重视,但在工作中,我很不赞成他抓作风建设的那些套路,可又不得不按照他的“旨意”行事。思想上反对,行动上却必须服从,因此,心里常觉苦闷和压抑。  相似文献   

14.
《正气》2001,(9)
今年 3月份,赵俊义再次被评为 2000年度神池县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从 1995年任东湖乡纪委书记以来他连续 6年被县委、县纪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在乡纪委书记的工作岗位上,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一点一滴地浇灌着希望的“田野”。   1995年,赵俊义刚任东湖乡纪委书记不久,便对全乡农村党风廉政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及时对全乡各村财务进行清理、整顿。违反财经纪律、有经济问题的 3名村支部书记分别被免职和撤职。并协助乡党委、政府在全乡建立了财务公开制度和村财乡审制度。 1997年春,乡纪委查实了一…  相似文献   

15.
6月20日,晋中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文科就如何努力营造党风廉政建设“小气候”接受了“党风廉政建设三晋巡礼”报道团的采访。张文科:你们在全省搞的这次活动,我非常赞成。晋中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始终坚持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每  相似文献   

16.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纪委书记可以说就是一个“芝麻官”了。“芝麻官”虽小,但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永济市城北街道纪委书记王新家,硬是靠骨子里的“较真”精神,在群众心中树立了基层纪委书记的良好形象,被群众称为“较真”书记。  相似文献   

17.
党委“减副”,随之而来的是纪委书记“降格”。观察最近一段时间省级高层的新一轮人事调整,省级纪委书记成为重点调整对象之一。迄今,已有安徽、湖北、山东等23省(市、区)纪委书记履新到位。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除内蒙古外,这些新任纪委书记均是同级党委常委,而不再是党委副书记。而在全国市州县区一级的换届中,纪委书记也不再是党委副书记,而只是众多常委中的一个。一时间,纪委书记“降格”会不会削弱纪委的权威,进而影响到纪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降格”逻辑是人治思维在讨论纪委书记“降格”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  相似文献   

18.
左崇年 《共产党人》2004,(24):52-52
因腐败犯罪、被判处16年徒刑的湖南省常德市原市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彭晋镛,在给省纪委的检查中有一段话很发人深思。他说:“身边少数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为了讨得我的好感,从来不说一个‘不’字,也帮了我的倒忙。”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现实中的纪委书记,就会使人想起戏剧舞台上的“铁面包公”。中共屯留县纪委书记张治云同志当这个“铁面包公”已整整 5年了。这 5年里,在他的“铁面”下,一个个现代“赵王”“陈世美”入狱的入狱、丢官的丢官;而逞恶一方的“老痞子”和横行乡里的“小霸王”也威风扫地、翻船落马。他执纪如山的冷峻令违纪违法者胆寒。然而,就是这位“铁面”书记,对群众的疾苦和贫弱者的艰辛,却有着拳拳的关爱之情。因此,人们又称他是“铁面菩萨”。   余吾镇辛村村民冯焕俊两口子,怎么也忘不了 2000年 5月 18日这一天。一大早,村里的干部…  相似文献   

20.
敢于碰硬的纪检书记记忻州汽车运输公司纪委书记刘建伟张强冀泳江在忻州汽车运输公司,说起纪委书记刘建伟,人们不用掰手指头,就能讲出一大串“硬”故事。不过人们最爱说道的,还是下面这几件“硬”碰“硬”的事。第一件是个和老乡“硬”碰的故事。刘建伟的老家在佛教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