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朱明珍 《学理论》2012,(27):99-101
关公前世和后来的显灵成神传说是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之一,成神之后的传说流传地域脱离不了他本世的亡命之地玉泉山,因此玉泉山的显化事迹成为关公传说频繁之处;他的凛然正义之气才是让这位由生前为将领、侯爵,死后逐步晋封、升擢为公、王、帝君、大帝的主要关键,继而成为与孔子文庙并驾齐驱的武庙主神的登峰造极境界,并受到儒、释、道三教的尊崇.这些对关公的信仰,都是透过传说而得以扩晨,使得传说成为信众不断支持与加强信仰的原动力.从人民对关公的虔诚信仰依存度,体认到信仰力量的强度与韧度.  相似文献   

2.
关公文化之源在关羽这一历史人物。关羽的故乡在今山西省运城市的常平村。东汉延熹三年,即公元160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关羽诞生。关羽祖上,当时历史并无记载,《三国志·关羽传》亦未提及。郭沫若先生1965年11月25日在解州关帝庙题辞:“传说关羽是铁匠出身……这可能不是虚构……”联系到关羽造刀等传说,其父很可能是个手艺人,且有文化,能习读《春秋》、《易经》等书。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关公精神,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遗存.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和中华"大一统"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对比法,通过对关公精神和中华武术精神之间的融合做一研究,为以后研究中华武术和关公精神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鹏程 《学理论》2010,(11):135-136
刘伯温传说,有温州、青田地区的当地传说模式与北京地区的文化中心改造模式。这两种最具代表性刘伯温传说模式都体现了某种瓯越文化形象,展现传说在构建区域文化主体性方面的强大民间力量,但是相比较而言,刘伯温传说的当地传说模式在地域化、狂欢化程度更高一些,刘伯温传说文化中心改造模式在体现瓯越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北京区域文化规训性的力量和作为他者形式出现的文化寄生主体。  相似文献   

5.
薛蕾 《学理论》2014,(5):144-145
刘伯温传说进入非遗保护名录后,其传承与保护的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这期间也存在传承与保护的角色混乱,传承人缺失,保护措施不当等较多的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刘伯温传说的传承与保护方式进行探讨,着重强调传说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要进行文本的保护与传承,还要侧重与传说本身所蕴含和传递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语境,让传说实现活态传承,保护传说的本真性。  相似文献   

6.
王宏鹏 《学理论》2012,(20):145-146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传说贡献最大的是被后代尊称为"三皇"的伏羲氏、神农氏和女娲氏。而伏羲传说的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和神奇的色彩。伏羲文化其固有的创造性和实践性,展现出其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和认识世界的科学精神,从而使人们从中受到陶冶和教益。传说伏羲氏教人结网、捕鱼打猎,还教人把渔猎得来的鱼虾肉放在陶器里煮着吃,把活着的野兽畜养起来。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伏羲氏还创制了伏羲八卦。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段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史实,《文成公主》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悬念。而作为一段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她却成为汉藏人民永远传扬的民间佳话。的确,《文成公主》的传说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作为公主远嫁,以求两国和睦的传说故事,在历史上也不胜枚举。但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却常常被人忽视。其实传说中的传说核(这里指传说的原初形态)和传说的流变状况,以及婚礼中的各种试婚习俗,都是饶有趣味的。本文主要从吐蕃时期,藏王松赞干布派遣请婚使者嘎尔.录东赞前往唐朝求亲。唐太宗为了考验来使的智谋和吐蕃的国力,向婚使提出的一系列难题为主线,向读者阐释《文成公主》这一民间帝王将相传说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刘九生 《各界》2008,(3):32-34
大名鼎鼎的"关帝","关老爷",塑像被安置在"关公"庙里,享受着人们的香火与顶礼膜拜.面对此情此景我常常会想入非非.   从传说时代的"人文初祖"算起,我们中国号称有五千年文明.……  相似文献   

9.
那一年的农历七月初七,4个日本友人专程来到汉水之滨的小城湖北老河口,他们是特地从富士山下赶来观看七夕之夜汉水连天河的美景.因我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又曾主编过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丛书,故日本友人要求我给他们讲讲有关七夕文化的传说.  相似文献   

10.
张连桥  张洁 《学理论》2012,(9):166-167
近些年来,贵州土家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以对沿河土家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深入调研为起点,探索贵州土家族民间文化走进课堂问题,论文研究要做到四点: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文化转型与文化服务;政府引导与政策保障;民间参与与集体作为。  相似文献   

11.
传说巨奖     
桃源  于多 《瞭望》2008,(17)
连日来,有人获得8200余万元巨奖的消息在重庆坊间广为流传。有关中奖者因兴奋过度而导致心脏病突发而住院的说法也不胫而走。但媒体的调查却难以"还原"传说。获奖者住院了?传说中的收治医院直言,当晚该院没有接收过心脏病人。获奖者是外来的出差者?当地的打工  相似文献   

12.
史春燕  张文婧 《学理论》2010,(1):142-143
作为岭南大地女神信仰之一的"龙母传说",自南朝刘宋年间被沈怀远的《南越志》所记载,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至于"龙母传说"的起源,更是可以上溯到秦始皇时期。"龙母传说"在其产生和发展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日益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广受封敕,使得"龙母"的地位得到了一步步强化。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龙母传说"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最核心的伦理思想——"孝道观"。"孝"自古就被历代儒学之士所推崇备至,历朝统治者更是将"以孝治天下"看作是其统治思想的根本,这种"孝道观"虽具有极大的两面性,但却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张惠勇 《学理论》2009,(17):169-170
河北省是一个有着丰富民间文化资源的大省,特别是民间音乐文化。如何保证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产业有序、合理地进行和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地发扬、传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促进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与流行音乐文化占主流地位的社会现实中,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有关HAYA的传说,以音乐的形式,已在年轻人中流传了很久。"鲜花在盛开,故事在风中流淌"——这是"HAYA传说"的开篇歌词。狂风旋风台风微风、风雪风暴风物风情,草原马头琴与风马牛不相及的爵士乐架子鼓……精灵般的主唱歌手黛青塔娜,从遥远的故乡青海湖走来,一架通红的篝火,在晚风中闪烁飘忽,照亮了周围的黑暗……我与HAYA专场音乐会相遇的那一刻,整个世界倏然沉寂。偌大的北展剧场,顷刻安静得没有任何一种可以被称为声音的声音了。HAYA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6,(12)
正【提案背景】近年来,民间文化团体由于受到财力、人力、制度政策等方面因素制约,并未完全发挥其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民间文化团体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还存在着一些政策和制度障碍;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普遍形成了以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为主的单一供给体系;民间文化团体自身存在"散、乱、弱"的现象。【具体建议】1.完善政策保障,鼓励支持民间文化团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9)
"张力"对诗歌的艺术有着重要影响。陈陟云创作的《新十四行:前世今生》用连贯性特征动词与悖论性词组、戏剧性处境以及内含的哲学思辨,取代传统十四行体主要用格律来构建诗歌的艺术张力。这为新十四行体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韩复榘是个声名狼藉的大军阀,最著名的笑话是“关公战秦琼”,还有传说他的讲演、他的诗,什么“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趵突泉,泉趵突,三个眼子一样粗。咕嘟咕嘟直咕嘟。”无非是说他是胸无点墨的一介武夫。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下,民间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拯救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地步“现在中国民间文化消亡的速度远比我们工作的速度要快得多,拯救即将消亡的民间文化工作十分艰巨,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民协副主席夏挽群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文化是民族得以继续存在的基础。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醉在圣诞节、万圣节、NBA、足球以及情人节等西方文化的氛围中,还有多少人能够从春节、庙会、京剧、皮影戏、民乐等传统中寻找到往日的那种新鲜和快乐?  相似文献   

19.
十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期间,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的发言“抢救民间文化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发言背景:2003年2月18日,冯骥才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身份向外界宣布该协会将启动一场国家级“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该工程需用10年时间完成普查、登记、分类、整理、出版。抢救原因: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现代化的速度下,农耕文化孕育的民间文化正遭到毁灭性的重创或在速死阶段,而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半。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是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凝聚力、亲合力的载体。抢救目的:给世人留下一个完整的家底。抢救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抢救文化是为拯救民族精神。目前,中宣部已将这一抢救工程列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3月20日,冯骥才在他充盈着彩绘樟木箱子、晋地宅院木门、雕花门窗、陶器、剪纸、年画、算盘、烛台、匾……的工作室里接受采访。61岁的他围红色围巾。他说“这是民俗的颜色”。  相似文献   

20.
王蓉 《学理论》2010,(10):152-153
梁祝故事在国外也有很强的生命力,它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使海外观众为之倾倒,尤其是在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地。而由于民间文学的变异性和环境等内外因素,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又发生了演变。本文试图初步探究梁祝传说在国外的传播情况,展现梁祝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