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导刊》2012,(3):52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解读: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相似文献   

2.
《公民导刊》2010,(7):52-5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人留下的只言片语也成为我们宝贵的智慧财富。从本期开始,特集纳古代名言名句并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11,(4):50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晋·陈寿《三国志》[解读]应该记住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的过错。现实生活中,不少的人容易记住别人的过错,记住别人对自已不好的地方,而容易忘掉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相似文献   

4.
《公民导刊》2011,(8):52-52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点评: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点评: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相似文献   

5.
《公民导刊》2009,(7):54-54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礼记》  相似文献   

6.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点评:知识和能力,是树立自我、立足社会的利器。有了它,虽然不能无往而不胜,至少敢于挑战和进取;失去它,生活就变成了"坚硬的稀粥",看着容易的事,也是有心而无力。"人非生而知之者",学  相似文献   

7.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点评:这句话是说,内心真诚,会流露于言表,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自一人时也会谨慎不苟。"君子慎独"是儒家加强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任何环境都能保持自己的操守,才是真正的君子。  相似文献   

8.
《公民导刊》2011,(3):50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唐·李咸用《送谭孝廉赴举》[解读]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来的,所以年轻人不要去贪图那轻而易举的事情。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要少年自负,妄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09,(4):52-53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策划并作序的《读点经典》系列丛书已正式面市。薄书记在序言中要求重庆市级部门、区县领导同志、机关干部“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闻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薄书记给我们以及我们所在的这个充斥着金钱、享乐和功利主义的社会敲晌了警钟。他提醒我们不要在物质面前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他叮嘱我们安静地坐下来.捧读经典。暇取知识和营养,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11,(12):50-50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点评:这是最简单的一个道理,然而又是最难做到或做好的一个准则。在今天看来,这个准则主要是给官员干部定的,是给上级定的,是给教育者定的、是给长辈定的,是给哥哥姐姐定的,是给要求他人者定的……相关的中国智慧,如身教  相似文献   

11.
《公民导刊》2011,(5):52
人生名言与当代青年成长的关系,是一种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也是一种继承、体验和创造的关系。青年人需要从有经验的人身上,学到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常识,人生名言都是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其实是给青年人提供了一种建议和忠告,可以帮助青年人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期读点经典特别遴选部分影响中国青年的人生名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公民导刊》2011,(9):52-52
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点评:孟子在这里讲了家、国、天下的关系。家是国的基础,家族的秩序和原则放大了,就是国家的秩序和原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所以古代有理想的人,要想做伟大的人,从小先从每天洒水扫地开始,要想治理国家,也要先从治理小家开始,这叫...  相似文献   

13.
《公民导刊》2009,(6):52-52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相似文献   

14.
《公民导刊》2011,(1):70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点评:要检验是真玉还是假玉,就要用火烧它三天三夜;要辨别是豫章木还是樟木,就要等它长够七年的时间。诗句以试玉、辨材为例,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一条含义深刻的哲理:时事物的判断,有待于时间的证明,人才须长期观察才能认准。  相似文献   

15.
《公民导刊》2010,(8):52-52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解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胜利来自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失误的地方.不能再怨人尤天。不骄、不怨,有利于继续战斗。  相似文献   

16.
《公民导刊》2010,(9):52-52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解读]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相似文献   

17.
《公民导刊》2010,(1):52-52
<正>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一则点评: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只要知道了,就莫不尽力而为,这就是忠。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先生的名言,激励了无数革命志士。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先贤就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并定义为忠。但是我们今天的忠,并不是为了封建帝王,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时刻需要牢记的。  相似文献   

18.
《公民导刊》2011,(6):50-50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解读】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以后不见得就有出息。聪明和有出息不能划等号,生性聪明而没有勤奋努力,也不可能做出成绩来。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11,(2):51-5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解读]要想树木长得高大,应当使它的根部长得稳固,要想让泉水永远畅流,必须疏通它的源头。青少年要想将来大有作为。必须先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公民导刊》2010,(5):52-52
<正>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步出夏门行》点评:曹操(155~220),东汉末年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