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不少地方、部门的领导对信访工作非常重视,一些地方还形成了领导接访制度,甚至四套班子、"两院"主要领导联合分别接访。这对于那些有理上访的群众来说,无疑等于熬过"冰天雪地"的寒冬后,终于见到了"阳光明媚"的春天。今年10月18日,广州市开展了"迎亚运、促和谐"四大班子领导公开接访活动,就很让上访人感动不已,因为毕竟解决了一部分上访群众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访体制及其衍生的"截访"现象是自上而下集权体制的产物。在不改变集权模式的前提下,单靠修补《信访条例》无法解决上访问题。事实上,诸如撤销驻京办等用意良好的中央措施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截访外包"等恶性现象。要根治上访现象,必须将社会治理模式从自上而下变成自下而上。最根本的是,人民必须维护宪法,保障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宪法第34条规定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相似文献   

3.
章渔 《人民政坛》2014,(6):46-46
我是一名县人大代表,我县人大常委会尝试人大代表履职信息公开的新做法,打算将全县人大代表的电话号码、工作地址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公开。可是我担心,如果公开了个人的电话号码、工作地址等,会不会经常接到"搔扰"电话,我工作的单位会不会成为群众经常上访的"信访局"?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上访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因上访引起各类案件,也层出不穷。上访频繁出现,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司法机关功能的失灵。  相似文献   

5.
目前,村庄发生原子化的现象,以前的长老统治和礼治秩序不复存在。同时,乡镇政权性质发生改变,从以前的"汲取型"政权变为当前的"悬浮型"政权。这些凸显了目前基层政权所存在的"权力缺失"现象,即在基层政权缺乏基础性权力、权力的权威性资源和配置性资源。另外,上述问题也凸显了当下上访的结构变迁,从"维权型"上访变为"谋利型"上访,从"依法上访"变为"以法上访"。这种权力缺失与上访的结构转型导致了上访治理策略的非常规化。在上访治理中,基层政权开始使用各种策略替代权力进行上访治理,上访治理成为一种"权力的私性运作";同时,基层政权也开始使用策略对现有权力进行"最大化",利用村庄资源与话语,重构自身在村庄中的制度性能力与权力的权威性资源,为上访治理进行铺垫。权力缺失、上访转型同上访治理策略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目前的上访治理不能仅仅围绕治理本身,而应该重建国家在村庄中的存在,重建基层政权的基础性权力,同时,打破权力话语,重建基层政权的权威性资源,以应对目前的上访大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石油企业的重组和改革,各个群体的信访问题日趋增多,尤其是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多的现象,已成为困扰企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慧珊 《中国人大》2010,(15):45-45
信访工作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人大信访工作?如何抓好信访案件的交办、督办?如何杜绝当事人的反复上访、缠访、闹访等非正常上访现象?妥善解决信访积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成为新时期人大信访工作难点。  相似文献   

8.
郭建平 《人大研究》2004,(12):52-52
安西县人大常委会郭建平撰文说 ,当前人大信访工作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信访总量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集体上访、群体上访比较突出。二是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突出 ,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无序开荒移民、农林场站改革和职工安置、土地纠纷、工程欠款等方面 ,成为群众来信来访的焦点。三是上访人员过激言行增多 ,不少群众抱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态上访 ,头脑不够冷静 ,情绪比较激动 ,言语比较偏激 ,出现上访群众不听劝阻、围堵机关大门、谩骂信访接待人员、破坏办公设施等过激现象 ,影响了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四是信访办理…  相似文献   

9.
索引     
陈英凤 《小康》2009,(12):7-7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于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处理非正常上访行为的通知》,开始对全市的信访秩序进行严格规范。根据《通知》,14种信访被认定为“非正常上访”,并对其行为的法律后果做了具体规定。深圳如此做并不就能有效减少非正常上访行为的发生,也并非是减少非正常上访现象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0.
近来,各级信访部门所接的来信来访数量处于高发态势,集体来访和重复来访比例居高不下,群众信访热点问题较多,上访老户缠访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造成信访形势严峻,不外乎主观、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原因也是源头上来说,是由于个别单位的领导和执法人员执法质量不高,存在办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长官意志案等现象,致使信访案(事)件不断出现。从后续的处理方法上来看,较多的单位对信访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缺乏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造成集体上访和重复上访甚至越级上访。客观上,一方面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利益调整、社会生活中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另一方面是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重复上访和申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直接关系到农村深化改革的进程、农村妇女的生存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近期,福建省妇联成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与上访出嫁女面对面"等形式,对当前福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基本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最近,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黄竹岗村的几名农民带着绣有"情系移民,共构和谐"八个金字的锦旗,走进了县水库移民局,握着局领导的手激动地连声说"感谢"。原来,在包村后盾单位县移民局的倾力帮扶下,黄竹岗村由贫穷落后上访村变成了全区水库移民示范村,成为了享誉八桂的"水库移民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3.
张辉 《创造》2001,(6):9-10
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全国一些农村不断出现群众集体到上级领导机关上访告状(以下简称集体上访)事件。这些集体上访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领导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影响了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太好的社会政治影响。认真研究群众集体上访这种特定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处置对策,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而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农村群众上访的特点   (一)群体性。一发生上访,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一些地方还出现老人、妇女、儿童(包括被…  相似文献   

14.
钟剑麟 《中国人大》2009,(18):49-49
集体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一直是信访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这些信访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注意加大了督办力度。 一是突出督办重点。全省三级人大常委会的信访部门每年都要有计划地从信访案件中筛选一些社会影响大、违法现象恶劣、群众意见强烈、矛盾冲突尖锐的重点案件进行督办。  相似文献   

15.
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信访量剧增,特别是集体进京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等问题十分突出,出现了大量上访群众围堵中央国家机关的现象,给信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2003年12月8日,对于人大从事信访工作的同志来讲是难忘的一天。上午还不到10点,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23号院的南大门外,凛冽的寒风中已聚集了500多人的上访"大军"。有面容憔悴的老人,有怀抱婴儿的妇女,有身穿告状衣的,还有一些打着横幅的人……在机关大楼上班的同志们和整条街的行人都听得见那一阵阵的喊冤声……这一声声、一句句都牵动着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干部的心。  相似文献   

16.
孙东东     
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  相似文献   

17.
板凳,没有靠背,没有扶手,却很实用,乡里乡亲聚会或议事时,坐在板凳上,围拢一起,没有高低贵贱,却有浓浓亲情,彼此"掏心窝子"、说知心话。余姚市谢家路村创造了"板凳工作法",发挥"坐板凳"的基本功,促进党群融洽,干群和谐。12年来村里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案件,村民对村班子满意率达95.8%。  相似文献   

18.
信访不仅是反映社会问题的一面镜子,而且是反映司法公信力的一个晴雨表。长期以来,对于持续、大量的上访现象,人们都简单地认为这是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反映,很少有人将其与司法公信力相联系。其实,上访现象不但是社会矛盾较突出的反映,更是从深层次反映出司法公信力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10,(11):50-50
四川省雷波县民政局余忠涛认为,随着救助工作的开展,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少"低保户"的收入已经超过或者远远超过了最低生活标准。为了实现民政救助公平,贯彻执行国家救助政策,用好有限的民政救助资金,应该实现低保"应退尽退"。低保"应退尽退",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智慧。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不必要的上访,甚至影响社会稳定,进而影响经济建设的大局。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的信访工作中,一些地方或单位由于接访责任不明确,加之少数接访者思想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认真办理,能拖则拖,能缓则缓,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直接影响了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一是重“堵”轻“疏”。一些地方的领导视上访群众为不稳定分子,对上访对象采取防范态度,工作上主要采取“堵”的方法。有的地方在一些交通要口设立“上访劝阻站”,阻止群众上访;有的建立“包保责任制”,拖住群众上访。一旦上访人员有个“风吹草动”,就组织人员想方设法加以阻拦。他们不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认真解决上访者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