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丘印象     
南丘,一个盛产生活必需品——食盐的地方,一方让我在纯真的童年就已神往的热土,一座曾记述了无数风风雨雨和经受了诸多历史变迁的小城,时常在我似睡似醒的凌晨时分,不经意间闯入我的梦境里来,轻叩我那绵长的思绪之门。  相似文献   

2.
【家乡是梦,自己是麻雀】幼时,脑子里的家乡就是中国,家乡人就是中国人。家乡人幻化为一个形象,是一个佝偻着腰身,戴着一顶破草帽,在一片谷地里驱赶麻雀的老农。那是我的老姨父,也是家乡老农的一般形象。  相似文献   

3.
同室的他     
同一宿舍的他个子不高,跟大多数驾驶员一样,有着特有的将军肚,身体壮实得像头小公牛,因为公司业务繁忙,他也难得闲下来,只要那清脆的喇叭声一响,那肯定是他顺利归来了。   他车技娴熟,为人正直,属于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那种,跟他同宿一室使我也变得“豪爽”起来,这更增加了我对他的好感,我们之间的友谊也在逐渐加深。可生活毕竟是生活,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儿使我们都感觉到了什么是难堪,那便是他酣睡中的“呼噜声”。或许因为出车的劳累,他睡觉时开始出现“呼噜睡法”,那呼噜,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伟,亦如山狮引…  相似文献   

4.
授人以欲     
《新东方》2005,(8):36-36
一位游人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  相似文献   

5.
总是那月     
童年其实是不知愁滋味的,只知中秋的那颗月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特别的亮。故乡的街道房舍和树木仿佛都是月光的剪影。月光中的小小的我也是这剪影中的一部分,和我一般大小的小孩子彼此追逐着月光里各自的影子,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狐狸追逐自己的尾巴。玩累了,就听各家的母亲站在月亮地里唤了各家的小孩子回家,我是最后一个由小脚的奶奶领着穿过月光走回家门的。那扇老木门发着吱吱嘎嘎的响声把童年的那轮满月关在了外面,伤感就是在那个瞬间青藤一般爬上童年的心壁……枕边的月饼飘着玫瑰和桂花的香气,我把它咬成半圆的月亮就自睡去…  相似文献   

6.
养牛之道     
在《人生百味》一书中看到“养牛之道”这篇文章,大概说的是作者在旅行到乡间时,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放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觉得奇怪,于是就问:“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干草放在地上让它吃呢?”老农说“:这种草料的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放到让它  相似文献   

7.
《湖湘论坛》1993年第2期刊载王汉新同志的《对<人性论>若干问题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使我仿佛又回到了一个年代。苦辣酸甜,惊心动魄。这个年代虽然就在昨天,但似也久远。已过去的是历史,走向未来的是宏图。我把收藏的这面小镜打  相似文献   

8.
郭宗忠 《人民公安》2011,(14):60-60
这里,我知道,尽管走过多少次,也还是奔赴约期一样的激动。荷花市场、烟袋斜街、柳荫街,还是短到几十米的小铜井胡同。我的生命不知不觉和它们连在了一起,它们不带给我荣耀,不带给我浮华虚无,但它们给我沉静,给我自在。一个个胡同里的古老的青砖,背阴处的青苔,门墩和老枣树,蛐蛐的叫声,  相似文献   

9.
回望     
正童年,那是我们步入人生最初的入口。还有那片含辛茹苦养育了童年的出生地。此刻,它也许就在我们的脚下,也许已经成为我们远在天边的故里。但任何时候,任何一片出生地,始终怀有一种岁月都难以消磨的母性情怀。对于投入到她怀抱的每一个子民,她没有亲疏之分,都会慷慨地展开一双柔软的臂膀,将你揽入怀中,让你分享安放在她胸脯里的那份安详和发自体内的乳香;然后又撒开双臂,让你在她微微隆起的小腹里撒娇和捣蛋。即便你的闹腾使得她疲惫  相似文献   

10.
清爽人生     
年过半百,许多记忆渐渐远我而去了。可那给我的童年增添过快乐的“榆树雀儿”,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还是那么新奇。那么清晰。在我的人生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植物,分明就是一串串只属于童年的甜美故事。  相似文献   

11.
赵玫 《天津人大》2016,(4):44-45
显然,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小说,甚至是有些冒险的。一切由李庄起。那林林总总的爱与凄惶。便由此而想到,能否写成小说?不,不单单是小说,而是一些,似小说,又非小说的文字。或者,在故事与言论中游移的某种诉说。自2010年最初的设想,到我此时此刻进入实际的写作。几年间,书店里已遍布了关于那女人的前世今生,于是我犹豫是否还忝列其间。但到底那女人的故事让我难以割舍,哪怕很多人在编织她的童  相似文献   

12.
祁建 《北京观察》2008,(2):54-56
春节庙会上,那糖葫芦、小泥人、空竹,陀螺、窗花、年画,每一样能唤起我少时回忆的小玩意都会让我激动不已,好像倒流的时光把我又送回那金色的童年。我问自己,顶风冒雪苦苦的徘徊在街道与人群间到底在寻找什么?我找的是那京腔京韵,找的是那京风京味,噢,我终于理顺了自己的思绪,原来我正在追寻那埋藏在骨子里的京韵。  相似文献   

13.
唐英 《云南人大》2008,(2):46-46
我是在北方长大的,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可到云南不久,我就爱上了过桥米线。记得初到云南时,朋友们请我吃过桥米线,大家围桌坐定后,一位穿着扎染布衣的服务员,端上来一个大得出奇的青花瓷碗,碗里面是浮着一层油的热汤,汤碗散发出鸡肉的香味儿。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云南的白族地区流行着一种古老的民俗"邀秧(艹聚)"(cóng)".这原本是春耕栽插时的劳动生产组织形式,但聪慧的白族先民在里面注入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使"邀秧(艹聚)""的生产活动显得格外地喜庆愉悦,以至白家人把春耕栽插当成一个节日,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过三个大年不抵过一个栽秧节".  相似文献   

15.
错爱的代价     
<正>究竟是什么样的恨,能让一个24岁的大男孩上演2010年6月25日那一场疯狂的屠杀?又究竟是怎样不解的爱情孽缘,让年仅25岁的新婚女子香消玉殒?今年6月25日,云南连月来的大旱之下,阳光很好。早上8时,父母都下地干活了,一直对"恋人结婚了,新郎不是我"而耿耿于怀、心情不佳的赵春言吃早点的当儿还不忘喝上二两小酒借酒消愁。之后,他带了一包香烟,一把从剑川买了很久的水果刀去家东面的桂花园修剪枝条,父母已在地里热火朝天的  相似文献   

16.
读者表达     
让孩子们得到健康、真实的快乐 贵刊第2期刊登的封面故事《让我们回味的儿时游戏》很生动,很有趣,让我看后感慨万千,把我带回了充满欢乐的童年时光。我感觉确实如贵刊文章中说到的:“几代人的童年几乎就是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缩影”,一个时代确实有一个时代儿童娱乐的特点,我的童年是在80年代初期,那时候虽然物质贫乏,但孩子们的娱乐生活却丰富多彩,一张纸、一个玻璃弹球、一个沙包都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正>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从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发展不平衡的特殊省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干部政策,始终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了许多特殊政策措施,大力培养,大胆提拔,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从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发展不平衡的特殊省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干部政策,始终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  相似文献   

18.
守真与守信     
正宣誓虽然只是一种仪式,但千万不要把仪式当作形式。宣誓过后,你要做的就是对过去与未来的守真、对生存与生命的守信,这是高度,也是底线,这是导向,也是自律。"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各种汇演和庆典也落下了帷幕,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仍深深印刻在我脑海之中,让人不免想起自己的童年。童年是快乐的,滚铁圈、玩弹珠、捉知了,无忧无虑。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加入少先队的那一刻。记得老师第一次为我系上红领巾时,那犹如擂  相似文献   

19.
用心吟唱     
1971年1月28日,我出生在皖北阜阳一个偏僻闭塞的村落。虽已初春,但整个世界依旧冰天雪地,母亲因孕期营养不良,致使我左手先天性残疾,母亲看着自己亲生的残儿,整整哭了三天三夜。 父母最后还是决定把我弃之荒野,幼小的我拼命地哭啊!哭啊……这哭声,似一个新生儿向上苍诉说命运的不公。好心的二曾祖母苦口婆心总算劝住了决  相似文献   

20.
走过一个个城市,看过一处处风景,然而思念却始终停留在湖南张家界那如竹笋般拔地而起的峰林上。走在那一片片峰林中,感觉不仅是走进了山里,还仿佛走进了海里。脚下踩的仿佛不是坚硬的石头,而是美丽的海草……这并非我想像力丰富,因为脚下的台阶上清晰地显示着亿万年前鹦鹅螺纤弱的遗骨化石;身旁的峭壁上,能够触摸和看到海浪的“波痕”;而海滨小动物遗留下来的小洞穴,更让人浮想联翩,宛如它们犹在里面嬉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