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创造性地提出和总结的丰富斗争经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得到中共中央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星火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不断巩固扩大,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胜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关于土地革命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农村调查,在初步了解农村阶级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土地的没收与分配的政策,实行土地革命。然后又通过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制订《分田临时纲领十七条》,在不断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在理论上加以总结,制订了《井冈山土地法》。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关于土地革命实践与理论的总结,虽然并不完善,却为中国土地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直都注重调查研究,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运用调查研究这一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开创了伟大的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道路,形成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精神,毛泽东注重调查的优良传统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们正在大力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的源头在井冈山。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积累了很多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所蕴含的群众工作的理念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发生过较大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弄清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历史地位、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并给后人留下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道路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这部鸿篇巨制不是一挥而就,也不是个人独著。一方面,这个伟大开篇无疑是以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为标志的,但它又有一个形成过程,南昌起义作为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开端,可以视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伟大开篇”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毛泽东无疑是“创作”这个伟大开篇的主要代表,但它也凝聚了多位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始于井冈山。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开始经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但这个“结合”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中国化“开篇”的界定应有两个尺度、“化”出两大成果:一是实践成果——开创出一条中国革命新道路,二是理论成果——创造出一个中国革命新理论。“开篇”的核心和主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有别于苏俄模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井冈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篇”的发祥地。井冈山时期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奠基石。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山祖。  相似文献   

9.
在复杂而艰难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宽阔的眼界、宽阔的思路、宽阔的胸襟",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从文家市退兵到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三湾改编到"思想建党"的提出、从误传"开除党籍"到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宽阔的眼界、宽阔的思路和宽阔的胸襟。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己创造的革命成功之路,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的首创精神,自主创新道路与井冈山道路一脉相承。中国革命历史已经证明,井冈山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中国建设历史必将继续证明,自主创新道路是中国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自主创新道路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新形势下的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和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都是坚定信念,敢闯新路,都是弘扬创新精神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时期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其自身的特质、内涵与结构。毛泽东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开创者,对井冈山时期艰苦奋斗作风的理解,视角上更为独特,内涵上更加深刻。他把井冈山时期艰苦奋斗作风定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而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状况的描绘;其基本特征是甘苦与共,而不是红米南瓜和一根灯芯。毛泽东深刻揭示了井冈山时期艰苦奋斗作风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指明了弘扬艰苦奋斗作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自土地革命以来,以毛泽东、方志敏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通过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他们的探索得到总结、提炼。但受六届四中全会后“国际路线”全面贯彻的影响,不仅打破了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也冲击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进程。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方志敏等共产党人在对“国际路线”给予不同程度抵制的同时,也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坚持与反思。他们的努力特别是之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逐渐确立了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初期,在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开始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探索的同时,井冈山地区共产党人郭化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郭化非参加过万安暴动和湘赣边革命实践,赞同毛泽东的主要观点,他结合学习党的六大精神,对井冈山斗争进行研究,1929年10月写成《中国革命之路》。他认为工农武装割据实质是政权割据,是中国目前新的革命之方式;认定武装斗争(割据)最终目标是要夺取政权;提出完成政权割据的重要任务,应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共产主义文化对革命的推动作用。尤其可贵的是,面临种种困难,他仍坚信革命一定会最终胜利。《中国革命之路》丰富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正人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正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他曾参与领导万安暴动,先后担任遂川县委书记和湘赣边特委副书记,领导遂川人民和湘赣边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土地革命、进行党的建设,坚持正确的革命路线。红军主力下山后,他留在井冈山继续坚持斗争。他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时期的九月"洗党",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整党运动。九月"洗党"的背景是"八月失败","洗党"的结果是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毛泽东在井冈山九月"洗党"的实践中,萌发和提出了"思想建党"的重要思想主张。"思想建党"的原则,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毛泽东"思想建党"的原则,发源于井冈山,形成于中央苏区,成熟于延安时期。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通过书信、报告及革命实践传播井冈山斗争经验,让中央及湖南、江西省委了解并最终认同井冈山斗争经验。井冈山斗争经验的传播对全国各地的革命起了示范作用,鼓舞着中国革命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