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又一个“五一”节到来之际,我们不能不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劳动者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劳动合同法(草案)》。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一月之内,共收到191849件意见。撮其大势,最核心的关注就是:我们到底需要一部什么样的《劳动合同法》?在此,特向大家推荐华东政法学院博导、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董保华教授的一篇文章,另外还有两篇资料,都是本刊从人民网上整理出来的。看过这些文章和资料后,也许你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尤雪云 《人权》2006,(4):8-11
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决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收集到来自各方的意见191849件,为进一步修订《草案》提供了参考意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本刊记者对我国著名劳动法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关怀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人大建设》2006,(5):16-18
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了《劳动合同法(草案)》全文,以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截止4月20日止,共收到意见191849件,其中65%来自劳动者。这些意见显示,老百姓对《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是一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后,委员长会议决定,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又一重大举措,各有关方面务必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5.
仔路 《中国保安》2008,(1):33-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还处于草案阶段便已经引起社会广大关注,无论是劳动者还是企业本身对于这部法律的出台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是一部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后,委员长会议决定,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  相似文献   

7.
3月12日,作为我国第一部对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的法律草案《劳动合同法(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由此引发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各种意见已达十几万份。有农民工在写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信件中说:“听说要制定劳动合同法,作为一个农民工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能给广大劳动者带来福音,成为劳动者的天使和保护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劳动合同立法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这部法律的制订和实施不仅会为亿万劳动者提供维权“利剑”,同时也将对企业用人产生深远影响。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从理论上讲是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的基本法,它的立法宗旨就是向劳动者倾斜,劳动合同法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和宗旨,它依然需要向劳动者倾斜。在当前资强劳弱和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用法律保障平等自愿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或许会改变劳动关系实际不平等的状况,从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关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进程,审视劳动合同签订的现状,聚焦最敏感的欠薪扣薪问题,其实质是关注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讨论《劳动合同法》颁施之前的是是非非,最大的意义恐怕在于颁施之后能给人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法律空间?这样一部牵动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向社会征求意见一个月来,共收到各地群众意见19多万件,是历届的人大常委会法律征求当中提出意见最多的一次。直面问题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直面是为了在前面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正因为此,《劳动合同法(草案)》才有理由让我们如此期待。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一部部法律以及有关民生政策的连续出台,都在强有力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一个声音: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建设,法治建设保障了劳动者的应有权利。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调的奠定,关注公民的劳动保障权利比起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和现实。劳动保障方面的接连立法,更是直指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似利剑、似金盾、似天平,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关注和期待……  相似文献   

10.
一、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二、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2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一、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三、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的议案四、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  相似文献   

12.
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该法律草案结合当前劳动用工领域存在的不良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在形成劳动关系和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法律草案赋予劳动者更多的权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一、草案明确规定了用人单  相似文献   

13.
2006年3月20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并在一个月内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由于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以及亿万劳动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就这部草案征求意见的举措备受人们关注。同时此举也有利于最高立法机关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部《草案》是我国第一部对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的法律草案,共分为七章65条。和此前规定劳动合同的《劳动法》相比,草案在劳动合同制度方面有一些突破与改…  相似文献   

14.
3月21日,作为我国繁重 部对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的法律草案《劳动合同法(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由此引发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各种意见已达十几万份,有农民工在写给全国人大党委会的信件中说:“听说要制定劳动合同法,作为一个农民工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能给广大劳动者带来福音,成为劳动者的天使和保护伞”.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劳动合同法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这部法律的制订和实施不仅会为亿万劳动者提供维权“利剑”,同时也将对企业用人产生深远影响,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从理论上讲是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的基本法,它的立法宗旨就是向劳动倾斜,劳动合同法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和宗旨,它依然需要向劳动者倾斜,在当前资强劳弱和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用法律保障平等自愿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或许会改变劳动关系实际不平等的状况,从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关系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进程,审视劳动合同签订的现状,聚焦最第三的欠薪扣薪问题,其实质还是关注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称《草案》)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活动开始后。《草案》很快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对此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2007年6月24日至29日(2007年6月2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一、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二、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三、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四、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就在意见征集活动的最后一天,欧盟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同时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各自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欧盟商会在建议书中明确指出,“目前几个欧洲国家现行的劳动法造成了劳动成本增高,这导致了大量的欧洲公司将其生产线转移到欧洲之外的国家,或是劳动法规更松一些的欧洲国家。因此,如果中国选择实行该草案中的法规,无疑也将经受类似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从来没有哪一部法律能够像《劳动合同法》一样,引起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从立法、颁布到正式实施,有关《劳动合同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乃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劳动合同法》再次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透过《劳动合同法》的争论,我们应该看到什么更加深刻的问题?一部《劳动合同法》能够解决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公平问题吗?  相似文献   

19.
新闻视窗     
视点用工一年不签合同视同“定终身”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6月24日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四审,草案新增规定,如果用工单位在用工一年内都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视为双方已定下“终身”,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24日进行第四次审议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修改相关条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此外,劳动合同法草案还增加条款,明确了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劳动合同法草案还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草案在平等保护合同双方的同时强调向劳动者倾斜,以“法律责任”一章为例,共16条规定,13条半都是约束用人单位的,还有1条针对行政机关,仅剩1条半约束的是劳动者。该草案如获通过,劳动合同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为劳动者撑开“保护伞”。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草案)于2006年3月20日公开征求意见,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全国人大共收到19万条修改建议。这个被以"历届人大常委会法律草案征求意见中提出意见最多的一次"而称道的劳动合同法,因为其内容牵涉到每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从该草案一审稿、二审稿、三审稿各界积极参与修改意见,一些跨国企业、外国商会、国外工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