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侦察学的基础理论,是指刑事侦察学的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在理论上的属性。它受制于刑事侦察学的理论基础。根据刑事侦察学的研究对象的特征,刑事侦察学的基础理论有三个:决策科学、科学方法论和同一认定论。虽然同一认定论也属于科学方法论范畴,但它对刑事侦察具有特殊意义,把它单独加以论述,作为刑事侦察学的一个基础理论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刑事侦察学是研究刑事犯罪活动的行为规律,揭露、证实和制止犯罪、查缉犯罪人的基本原理及策略方法、技术方法、组织方法的一门法律科学。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刑事侦察学创立以后,刑事侦察学已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时期。在世界许多国家,刑事侦察学已经确立了它应有的科学地位。随着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和新中国的诞生,我国社会主义刑事侦察学便开始了从经验向科学升华的发展过程,并经历了萌芽时期、创建时期、停滞时期和确立时期四个历史阶段。本文拟对这四个历史时期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刑事侦察学是一门研究揭露、证实犯罪的策略、手段、方法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从认识犯罪到揭露、证实犯罪乃至为了达到揭露、证实犯罪的目的所采取的策略、手段、方法,都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刑事侦察学的阶级性、科学性、实践性、群众性四个特点,决定了这门学科既与资产阶级的侦察学有着本质区别,又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侦察学。这个区别就在于我们运用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原理以及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作为指导原则。因此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侦察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它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刑事侦察学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刑事侦察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与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的长期实践基础上的,是对刑事侦察实践和刑事技术检验工作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刑侦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辅之以实际操作等活动,向学员传授刑事侦察学的基础理论和侦察破案的方法和技巧。学员以学为主,要求其能够理解刑侦理论,并初步掌握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毕业后参加刑事侦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员学得好与坏,理解运用的程度如何,除了个人的主观努力以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如何,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一个刑事侦察学的教师,必须以刑事侦察的基…  相似文献   

5.
事物是多侧面的,对不同侧面的揭示并深入研究,就构成了该学科研究对象的系统。从学科发展动力和内容体系两个角度揭示刑事侦察学研究对象,前者包括:侦察实践活动、法律规范、基础理论;后者包括:基础理论、案件发生发展规律、犯罪分子活动规律、侦察工作的队伍和业务。刑事侦察学的概念:“刑事侦察学是指在对犯罪分子活动规律和案件发生发展规律特点研究的基础上,进而研究公安机关如何运用各种侦察措施、侦察手段及谋略和如何进行组织管理,以预防控制犯罪、揭露证实犯罪、查缉案犯和财物等一系列问题的规律性揭示为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刑事侦察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应区别刑事侦察学的“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基础理论则包括纵向与横向两方面的诸多内容.二、目前,反侦察理论与境外侦察理论是刑事侦察学研究中的空白,应亟需加强这二方面的研究.三、刑事侦察学学科体系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至少应包括基础理论、侦察措施和策略、侦察情报、侦察技术和技能、侦察程序和方法五部分.  相似文献   

7.
二、刑事侦察学的科学方法论基础刑事侦察活动必须以一系列科学方法为媒介,才能达到破获刑事案件,打击刑事犯罪的目的。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必须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在刑事侦察过程中,科学方法是探索一切侦察事物(刑事犯罪及其与之相关的人、事、物等)的真相,并获得对这些侦察事物真理性认识的向导;是打开刑事案件之谜的钥匙;是决定整个刑侦工作乃至某一具体案件侦破工作成败的关键。同时,刑事侦察活动所依赖的各种科学方法,也要在侦察实  相似文献   

8.
犯罪侦查学基础理论新探(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公安高校统编教材问世,为开展公安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了奠基的作用。几年来,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不仅对公安科学的总体基础理论,而且对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都进行了潜心研究,本刊已先后发表过不少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从今年第1期起又将陆续刊出程良焱(公安大学)、何理(刑警学院)同志对刑事侦察(查)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文章。他们的学术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却给人以新的思路和启迪.公安科学处于创建之中,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必然会出现不同的学术观点,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反映了公安科学研究的兴旺繁荣。真理愈辩愈明,只有争鸣,才能互相启示、取长补短、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只有争鸣,各家学术观点才能趋于认识的基本统一.本刊历来坚持学术民主,广纳百家之言。程、何同志的文章发表后,本刊热诚欢迎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参加讨论。刑事侦察(查)学仅是公安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还有治安管理学。保卫学,预审学,公安管理学、公安政工学、公安(警察)法学、警体学等几十个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也有待于深入研究,本刊将为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展示研究成果提供园地.  相似文献   

9.
刑事侦察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侦察思维应运而生。在犯罪日趋智能化、现代化、多样化的今天,不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就很难识别复杂多变的犯罪现象。因此,加强对刑事侦察思维的研究,已成为当今识别和打击犯  相似文献   

10.
讯问,是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进行的一项侦察活动。长期以来,在刑事侦察论文、专著,甚至刑事侦察学教科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把侦察阶段的讯问活动与预审阶段的讯问活动混淆起来,刑事侦察学中“讯问”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对预审学中“讯问”概念的照搬。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明确两个概念——“侦察讯问”与“预审讯问”。  相似文献   

11.
现场勘查是刑事侦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侦察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侦察活动。为了丰富完善刑事侦察学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活动,本文就现场勘查中几个理论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关于现场勘查的定义关于现场勘查的定义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各种版本的刑事侦察学书籍和一些文章各有各的说法。刑警学院的《刑事侦察学教程》下的定义是“现场勘查是侦查人员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刑事调查和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  相似文献   

12.
解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刑事侦察工作在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对普通刑事案件和重大刑事案件的侦破率,与世界各国相比,均已达到了领先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刑事侦察学理论研究的进程却速度缓慢,成绩不  相似文献   

13.
《公安大学学报》是一份公安部主管,公安大学主办的公安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理论期刊。它的内容包括两大类: 第一类,社科理论研究,主要指公安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包括:公安学、刑事侦察学、预审学、治安管理学、公安管理学、公安政工学、安全防范学(经保、文保)、犯罪学、法学(含警察法学)等几十门专业学科。  相似文献   

14.
《公安大学学报》是一份公安部主管,公安大学主办的公安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理论期刊。它的内容包括两大类: 第一类,社科理论研究,主要指公安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包括:公安学、刑事侦察学、预审学、治安管理学、公安管理学、公安政工学、安全防范学(经保、文保)、犯罪学、法学(含警察法学)等几十门专业学科。  相似文献   

15.
《公安大学学报》是一份公安部主管、公安大学主办的公安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理论期刊。它的内容包括两大类: 第一类,社科理论研究,主要指公安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包括:公安学、刑事侦察学、预审学、治安管理学、公安管理学、公安政工学、经保文保、犯罪学、法学(含警察法学)等几十门专业学科。  相似文献   

16.
“犯罪现场”,是刑事侦察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或基本概念,但长期以来在刑侦学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对究竟什么是犯罪现场、它的科学含义是什么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看法。目前,在许多刑事侦察学或犯罪现场勘查的教科书以及有关论文中,关于犯罪现场的概念都不统一。可以说,有多少本教材,就大致有多少种提法。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1.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遗留有同犯罪有关的痕迹或其它物证的场所。(高等学校法学教材《犯罪侦察学》,第204页)  相似文献   

17.
侦查包括侦查破案和预审工作.侦察除侦查破案外,还包括侦察活动.侦察的主体是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刑事侦察学是研究侦察活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基础理论、基本方针和原则、基本工作方法.刑事案件发生发展的规律特点,刑事犯罪分子活动的规律特点和侦察工作的队伍建设和业务管理.  相似文献   

18.
争鸣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安科学处于初创阶段,学科体系还不完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磋商、探讨。因此,开展学术争鸣就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了。学报从创刊的那天起,就把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作为办刊的宗旨之一。为了完善和深化公安科学的理论研究,本刊曾为开展学术争鸣活动作过努力。一九八六年学报第一期发表了立里、炎土同志的《我国刑事侦察学理论研究概述》一文,本欲通过介绍我国刑侦学理论研究的概况,以期引起从事这门学科研究的同志的重视,并著文立说展开讨论,但这一目的未能达到,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这说明开展学术争鸣不是件容易事,还需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本期我们编辑了何家弘同志的《从一件奇案论同一认定的两种基本认识方法》,刘瑞榕、徐敏洪两同志的《犯罪侦查学基础理论研究必须加强》,路安同志的《科技也是警察历史发展的动力》三篇文章,涉及到公安学和刑侦学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我们热烈欢迎从事公安科学研究的同志积极参加讨论。希望其他公安学科也能把学术争鸣活动开展起来。广大读者有何要求和建议,望请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9.
德育学科的建构首先在于明确本学科的性质。德育学脱胎于教育学,教育学科的分化有助于我们认识德育学科的规范性质,摆脱因受科学主义泛化影响而盲目以科学理论自居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2005年5月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治安学基础理论专论》(王彩元著,以下简称《专论》)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研究治安学基础理论的专著。治安学是我国特有的学科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关警察科学(POLICE SCIENCE)的研究中,尚未见到类似的提法。由于构建公安(警察)学科体系和进行公安专业教育的需要,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治安行政管理学(又称治安管理学),并与侦查学共同构成我国公安(警察)学科的两个主干学科。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对本科专业进行调整论证时,公安大学提出将原治安管理专业更名为治安学专业,治安学的概念得以明确。因此,我国的治安学是在治安(行政)管理学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