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国上世纪70年代起长达10年的新村运动,或可启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所以,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分项论述之首,让社会各界都感到欢欣鼓舞。但如何建设新农村,我们还没有经验,很有必要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统筹兼顾。其中,韩国的“新村运动”就是公认的发展农村的典范,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完善的干部考核体系还没有建立之前,如何防止新农村建设成为新的“形象工程”,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按照中央部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在全国展开。《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农业大省吉林采访发现,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开始出现“形象工程”苗头:比如不顾当地经济实力,下硬指标修路建房。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的,而“建设农村”,却不仅仅是中国的,欧盟也在推进他们的农村建设当中国在2005年加紧制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时,欧盟也在制订它的“2007~2013年农村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韩国经验与中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年初,党中央的“一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纵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思路的形成,发轫于十六大。十六大上,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一年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  相似文献   

5.
汪丽艳 《求知》2006,(6):31-32
建设新农村,干部是关键。“十一五”期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而培养“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村干部,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如何在换届选举、挑选带头人的过程中.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选拔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村官”,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2月1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如何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如何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同志…  相似文献   

7.
黄蕙 《瞭望》2005,(5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志着中央在“三农”问题上已形成完整 的发展思路。 2005年我国继续保持了粮食增 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预计今年 粮食将在去年增产390亿公斤的基础 上,再增100多亿公斤;前三季度农 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1.5%,达2450 元,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与此同时,中央财政继续向农村 倾斜,城市也改变了以往对农民工 “经济接纳,社会排斥”的现状,而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则标志着中央在“三农” 问题上已形成完整思路。  相似文献   

8.
贵刊在今年的第八期、第九期,连续两期的“专题报道”中,都以农村建设为主题, 报道了农村在新一轮建设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在《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一文中,对“如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阐述。这两期杂志,让来自农村的我,读来倍感兴奋!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终结“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炳生 《团结》2006,(4):29-32
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新农村“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的要求,涵盖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从这些重…  相似文献   

10.
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6,(8)
2月14日-20日,中共中央专门举办省部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并在研讨班结束的当天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6年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也是“十一五”起步后的第一个“一号文件”。这些足以证明中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心。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说:“‘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1.
王立 《学理论》2009,(21):32-33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是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为一体的综合化体系,它涵盖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作为政治保证的“管理民主”,从制度层面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目标的成功落实。对政府而言,尤其对乡镇基层政府而言,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概念。如何让乡风文明这个文化软实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硬支撑?湖北省当阳市在实践中,探索出通过“一户三化”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新路子,使乡风文明这个软实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硬支撑。  相似文献   

13.
《团结》2006,(2):1-1
从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到今年的两会,新农村建设,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颁布,更是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尽快富起来的信心和决心。在新农村建设中,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是如何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展示参政党作用的呢?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参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民、农业、农村的方方面面,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关…  相似文献   

14.
宣琦 《瞭望》2006,(27)
由瞭望周刊社主办的“建设新农村与新型产业发展国际论坛”6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论坛探讨了如何推进新农村新型产业的发展进程。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和全国政协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孙孚凌  相似文献   

15.
《组织人事学研究》2010,(5):24-25,33
南通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早在1998年便开始选聘大学生村干部,2008年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村(社区)干部”工程,到目前全市已选聘大学生村干部1563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按照中央要求,要让大学生村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南通市认真贯彻这一战略举措,积极鼓励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在创业中经受实践锻炼,在富民中施展聪明才智。为掌握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情况,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引导扶持措施,最近,我们对全市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6.
姜作培的“全面认识深刻把握扎实推进——谈谈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主要特征”一文指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这5句话、20个字涵义深刻,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可以从多视角、多方面进行解读。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主要特征包括:时代性特征、全面性特征、动态性特征、差异性特征、长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侯春来  廉文芳 《民主》2007,(6):11-12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自2006年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年以来,一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18.
孙燕 《民主》2006,(7):42-43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有的地方就跃跃欲试,计划着农村的房屋大拆大建。他们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最感兴趣的是“村容整洁”这一条,并把它简化为盖新房、修宽路,认准了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抓手”,逮住了它,一下子就可进入“佳”境。有意思的是,就在中共中央的建议刚提出80天,党中央、国务院就发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这是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防止“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的由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蕙 《瞭望》2005,(47)
新提法的内涵形成显示中共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完整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位列中共中央对未来五年科学发展的十大方略之首。对这个在毛泽东时代就多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的名词,许多人在似曾相识之感中确信, 尽管是同一提法,但其内涵已大大丰富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胡锦涛用这短短20个字概括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国内外观察家对此评论说,这不仅勾勒出一幅令人向往的现代化的美丽图景, 也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乡村社会的想象。参与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文件起草的一些人士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则表示,这一提法的形成和最终提出,实际上表明了中共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的中国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6,(5)
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擂响了“十一五”第一个春天的征鼓重音。 1月25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即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农历新春伊始,新华社将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具体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之后,中央将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