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世强  李杨 《理论导刊》2006,2(12):20-22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式增长的道路。当前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使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在提高劳动者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转变的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以粗放型为主,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等诸多问题。在我国迈向中等收入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第一、继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道路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工业反哺农业”是相对于过去的“农业哺育工业”而言的,它不是简单的资金回流,也不是仅仅对农业进行直接补贴,更不是对农户的“恩赐”,而是指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家农业政策要求,通过直接和间接投资,将农业改造成盈利部门的政策。它是指非农产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的反哺,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游游 《理论导刊》2005,(11):17-20
有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然而现有的文献明显忽略了路径依赖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我国经济已经对粗放型增长方式产生了比较强烈的路径依赖,而这恰恰是造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缓的根本原因,此时必须努力破除促成这一路径依赖形成的“正反馈机制”,否则将很难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扭转。  相似文献   

5.
财政因素对四川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下降,农民农业税负增加的状况表明,财政因素对农民增收产生了负面影响。农业、农民的弱质性和我国农村发展的现实,迫切要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探索实施多种增加农业投入的新形式,改革乡镇财政体制,切实提高财政因素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民收入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总体上看,仍存在着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农村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诸多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思路: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一系列的支农、惠农、富农政策;转变观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二元经济格局,加快城镇化建设;着力培育农村市场,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涉农教育,加大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7.
杨文月 《学理论》2013,(10):6-7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哈尔滨市是大都市、大农业结构特点鲜明的城市,县域人口占全市的52%,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农村经济滞后城市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农委作为全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如何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破解规模经营面积小、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渠道窄、基础设施薄弱等制约性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必须以闯的魄力、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勇气,不断创新和拓展转变发展的保障机制、管理方式和工作领域,夯实基础,调整结构,创新科技,深化改革,改善民生,为推动"富民强县"战略和科学发展新跨越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制度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制度的重要性 ,主要体现为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特别是转变实绩如何 ,一个重要的前提是 ,制度变迁是有效的 ,或者说 ,体制转变本身就具有“制度适应性”特征 ;同时 ,通过体制转变这一制度创新过程 ,形成市场“制度诱导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依赖 ;而体制转变的制度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 ,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完善可以说是基点。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际,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过去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现在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字的变动,寓意深远,表明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自觉;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需要转变农业自身的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加强物质技术支撑,坚持实行家庭经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关系到一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增长方式的“演变”与“转变”存在差异,但具有内在本质的联系。我固增长方式转变,主要不在于如何强化政府的职责,增强其促进和推动作用,而在于政府的理性退出,在于政府趋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过程中,企业真正成为资源配置和营运的主体。因此,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质上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与政府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理论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以此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实践,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刘世锦 《求知》2006,(8):11-13,17
“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这些要求都是相互联系的。从基本面上看,在“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也凸显出来。资源、环境等方面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有很大的提升,相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显现出其局限性的一面,继续放纵下去已经很难再有长足的进步。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下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有着比较详尽的揭示,也同样对于市场经济之下的发展方式有着切实的作用。因而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同时,应当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中的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借鉴,用以指导和对照自身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的客观必然要求。从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现状看,结构失衡问题依然表现得十分突出,其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必须按照“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以促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经济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增长、要素投入、生产率及贡献进行了测算,分析了云南经济增长方式。并从生产力较低、结构调整效果不够明显、科技创新能力弱、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由干部考核机制而导致的政府职能不完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不健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云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学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是政府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实现动态量化地反映其转变进程的基础工作,也是统计实现导向功能,决策服务功能和监督功能的具体体现。建立经济增长方式统计指标监测体系还是统计指标体系适应我国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在统计改革方面的主要内容。监测体系的设计原则立足于国瓦经济的宏观和长远利益,反映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采用量化指标,并考虑到有较强的操作性。该体系由3个方面、8个子体系和49个统计指标组成。  相似文献   

19.
技术内生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扬 《理论视野》2010,(4):45-46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所面临的全局性问题和重大挑战,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为此,本刊约请多位专家就这一新发展模式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等问题撰文探讨,以期能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就业两者间存在着内在统一性,是可以兼得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必然导致失业率上升,它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矛盾,因此,完全可以实现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促进就业。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与发挥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加强教育与培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