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宝鸡史话     
云君 《各界》2014,(10):33-37
一 宝鸡地处关中平原西部,自古丰沃富庶,人烟繁茂,在八千多年前关桃园遗址,已经发掘出数十件原始农具骨耜,这是在黄河流域首次发现骨耜,也说明宝鸡地区是中国旱地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在距今7150多年的北首岭遗址,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文化遗存,比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还要古老。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6,(7)
正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礼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目前的考古实践看,中华民族对玉的崇拜可以推溯到新石器时期。不同种类的红山文化玉器的考古发现为中华民族玉文化的开端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从红山文化遗址的考古探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玉已经成为红山文化先民们制作礼器的重要材料。惟玉为葬已经是红山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在这里我们以文化分析的视角来讨论一下红山文化玉器的独特精神内涵。众所周知,在上古时代先民们普遍存在着石崇拜。《物理论》有云:"土精为  相似文献   

3.
在黄河上游地区的考古发现中,大地湾遗址是唯一的一处规模较大、延续时间较长的史前聚落。由于它的发掘,使甘肃东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编年和发展序列得以确定。根据C14年代测定,大地湾遗址所包含的古代遗存的年代,上起距今7800年,下迄距今4900年  相似文献   

4.
李焕 《理论导刊》2021,(8):123-129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需要从渊源上探究黄河文化本位。黄河文化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生产生活实践及人与自然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其传承的困境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时空分离。"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黄河文化本位回归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坚持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视角出发,实现人文价值与功能价值的融合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以人为本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需要从渊源上探究黄河文化本位。黄河文化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生产生活实践及人与自然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其传承的困境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时空分离。"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黄河文化本位回归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坚持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视角出发,实现人文价值与功能价值的融合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以人为本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张儒婷  赵朗 《侨园》2014,(4):17-17
辽宁地域文化发源于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其后众多民族和政权曾在这块土地上留下深厚的文化积淀.“辽海”一词最早出现于2000多年前的史籍中,历代的正史和文学作品多有使用该提法者.早期研究可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成书于30年代的金毓黻编辑的《辽海丛书》.上世纪80年代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更加凸显了辽河文明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并促进了对辽宁地域文化的研究.但以何种名称概括辽宁地域文化,一直以来存有争议.随着研究的深入,“辽海文化”这一概念逐渐为学术界广泛接受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深圳建市虽然只有29年,却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志书记载,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就已经在此地建东官郡和宝安县,距今已有1600多年.从深圳先后开展的三次文物大普查所获得的资料看,深圳地区有7000年人类活动史.通过文物大普查,发现深圳的遗存包括50多处新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的遗址,还有为数相当可观的近代遗址、遗迹.深圳的遗址发掘还曾经跻身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资料和志书资料都证明,深圳有7000年的人类开拓史,1600多年的建置史,1000多年的海外交通史,600多年的城堡史和海防史,800多年的移民史,300多年的华侨史,100多年反抗西方殖民主义斗争史.我们的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文化遗迹,形成了深圳特有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奠定了深圳的文化根基,是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和发展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五千年前的神秘王国 中华文明的源头在那里?是黄河流域一源说,还是多源说?辽西东山咀、牛河梁“红山文化”时期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家群址的发现,为这个考古学的重大课题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实物资料。有人预言它的极其重要的价值,将愈来愈为后人所认识。 由于夏以前无地下史料,只能凭借传说,从考古学角度看,只好存疑勿论。这样中华形成国家的时期只能是4000年前的夏代,比两河流域和埃及文化晚了近1500年,比印度也晚了近1000年。夏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是否可信?这个问题牵动着亿万炎黄子孙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石器时期是被考卉学远远低估的时期,在10年内,全球学者将在新石器时代的范畴内重新讨论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葫芦的地方,距今已7000年了,在山东、陕西、云南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现碳化葫芦的残片。中国种葫芦最普遍的地方在山东,几乎遍布齐鲁133个县的村村寨寨。葫芦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当今,研究葫芦文化已成为广泛的国际现象,山东作为葫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葫芦文化热正在升温。葫芦开启了古代中华文明先泰时,很多文献提到了瓠。《庄子》记有“魏王贻我大瓠之种”。《周礼》中有叫场人的官员,管理种瓜瓠诸事。  相似文献   

11.
华泉 《瞭望》1990,(47)
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V·G·childe)在1928年提出,人类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是以农耕和动物饲养等生产经济的出现作为主要标志的。这和以前人类经历过的植物采集、狩猎、捕捞水产等主要靠获取自然资源谋生的依存经济相比,无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人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逐步发展,从而创建出文明的社会。因而这位考古学家将以生产经济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之始称作“新石器革命。”  相似文献   

12.
朱忠鹤 《侨园》2022,(7):32-35
<正>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位于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处于红山文化晚期,也是鼎盛时期的牛河梁遗址尤为重要。正如考古工作者所言,“牛河梁”不仅是研究红山文化的突破口,而且开创了中华传统文化礼制的先河,并在玉器的形制和制作技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10)
红山文化玉凤出土于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中心大墓。该中心大墓是一座大型的高规格玉敛葬,墓主人是目前已知红山文化晚期级别最高的宗教领袖。随葬玉凤造型独特,此器类为整个红山文化所仅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其原生形态应为自然界中的鹰类。红山文化中丰富的鸟纹作品,证明崇鸟是各地红山文化上层社会普遍流行的基本礼俗,并在辽河流域一带有着重要的文化渊源。以红山文化玉凤为代表鸟纹造像是辽河流域先民的传统尊神观念与传统礼俗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首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将于12月上旬在昆明举行。这是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首次整体亮相。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本届西部文博会组委会主任、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的专访。《瞭望新闻周刊》: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有哪些优势和特色?丹增:首先,西部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这里有内蒙古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及西周到春秋早期的夏家店文化、西藏公元10世纪前后的古格王国文化、云南春秋至三国时期的古滇文化及宋中叶至元初的南诏大理文化、青海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的五凉文化、陕西的远古文化及古帝王都文化、四川及重庆历史悠久的巴蜀文化等等,构成了西部地区文明史的纵向脉络。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3,(17)
“黄河之水天上来”,但记者在产水占黄河总水量45%的青海黄河流域采访却发现,近年来这里天然降水并未明显减少,而汇入黄河的“天上水”却越来越少。2002年,青海黄河流域产流仅125亿立方米,为多年平均值的60%,创有实测纪录以来的最低值。专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黄河源头区以高寒草甸、草原为主体的植被系统被破坏。 草原生态的恶化,减少了水流  相似文献   

16.
沈阳新乐遗址位于沈阳市区北部、浑河故道北岸的黄土台地。它是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处聚落遗址,遗址面积达17.8万平方米,中心区域为2.25万平方米。自1973年遗址被发现,经考古发掘与调查,证明在此地区存在着三种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其中最早的新乐下层文化距今7000余年。新乐遗址的发现,将沈阳有人类活  相似文献   

17.
黄河沿岸地区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需“量水而行”已处于“资源性缺水”的黄河,难以背起正兴起于宁蒙黄河流域的巨型重化工业带。《瞭望新闻周刊》在黄河流域宁夏、内蒙古采访发现,西起银川东到呼和浩特不足800公里的黄河沿岸,正在崛起一个  相似文献   

18.
韩城史话     
王元 《各界》2014,(11):36-40
韩城地处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处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交界地带,自古土地肥沃,物阜民丰。西龙门山“禹门洞穴”遗址表明,早在十万年前到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韩城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庙后村等处遗址显示,到了新石器时代,如今的韩城境内已经遍布人类部落,从游牧生活发展到了原始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19.
黄河水资源分配应重新洗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0,(28)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当李自在一千多年前吟唱这千古名句的时候,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怎么也想不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这条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数千年来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大河,如今已很难见到“奔腾到海”的气势磅礴的恢宏景象了。越来越频繁的断流,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不断困扰着她,也困扰着几乎整个黄河流域的人民─—今年遍袭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特大干旱,更使居住在这条“地上悬河”两岸的人们,在对黄河洪水仍然充满恐惧的同时,又多了一份担心:黄河水.还足以支撑全流域50多座大中城市、420个…  相似文献   

20.
伏羲故乡行     
伍振 《侨园》2011,(5):38
丝绸之路西入甘肃,第一个重镇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伏羲、女娲、黄帝的故乡就在天水。天水堪称"塞外江南",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石器彩陶文明;秦人先祖非子因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赢",封地为秦,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