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青年的生活主题一直是“生存”,其基本观点是:当青年一代实现了人生觉醒、完成了受教育阶段,以成人姿态走进社会时,社会运转的主程序、有利位置都巳被中年人占据,如果不进行创造性的奋斗,开辟出新的社会流程、新的职位并加以占据,青年一代就将不得不屈辱地接受上代人强加于己的生活方式,在精神上、物质上成其附庸。因此,现代人一切依靠自己的努力,拓展出独属于自己,不容前代人干涉的生存空间。青年奉“生存”为最高原则,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时至今日,美国青年在世界青年中自立能力最强。但其弊端也日渐表露无疑。青年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减退,丧失爱心,且由于恪守生存信条时的急功近利,对人类文化遗产、最新科学成就都无接受兴趣,个人修  相似文献   

2.
阶级理论直到50年代,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观点解释的代际冲突理论是青年研究中的主要理论。随后,继续社会化理论在60年代又成了青年研究的正统理论。当结构功能主义在美国社会学界占了主导地位的时候,“继续社会化”理论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震动,在前程似锦的青年一代心中产生了巨大反响。70年代是青年文化的巩固时期,这时期虽然没有多少创新的东西,但学术界对于青年理论却是争论不休的,并产生了一股把社会阶级而不是青春期当作青年理论基本概念的“新潮”。阶级理论排斥功能主义的理论,这不仅因为功能主义者的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青年社会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基本特征描述 80年代的青年社会参与,呈现与改革开放之前十分不同的面貌,具有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特征。 1、青年的参与意识高涨。 80年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造成原有的社会结构、社会利益、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变化,意味着大一统的、同质的社会和文化逐渐分化、解体,形成一种多元的异质性的社会和文化,并形成与之相应的新的价值准则、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其积极的成果之一,是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青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较以前更崇尚实用主义,注重自身的享受,美日法三国青年对职业的选择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日本青年现今日本青年被人称为“崇尚享乐的一代”,游戏人生,得过且过的人生观在青年中逐渐流行。70年代,日本青年大都愿意从事“有社会责任性的工作”。到了80年代初,这种择业标准不再流行,青年人更中意那些能“提高自身能力”或“稳定性强”的职业。70年代青年人理想的生活方式是:进入可以终身依靠的企业或机关,勤勉工作,以求得职业上的成功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时至今日,一种与日本精神完全背道而驰的就业标准在青年中悄悄出现。不少年轻人对进入公司毫无兴趣,他们厌恶传统、僵化的终身职业制,厌恶安定、刻板、无聊  相似文献   

5.
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为了解决经济结构失衡,正在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70年代它们为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曾经调整改革经济。这次调整与前不同,突出表现为发展高技术,提高经济集约化程度、减少国家开支和国有企业私有化,预计将延伸到8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6.
一、从嬉皮士到五月风暴自从五十年代中期美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出现了所谓“垮掉的一代”以后,西方世界中就产生了与一向占统治地位的中产阶级文化完全对立的青年文化。许多青年蓄长发,穿奇装,反对传统价值,探索新的生活方式,企图用东方宗敎的坐禅入定来达到个人超脫。这一趋向到六十年代发展为有名的嬉皮士运动。如果说“垮掉的一代”还只是少数颓废派诗人作家及其追随者在文艺领域的活动,那么,1967年以“爱情与和平”为口号的嬉皮士“旧金山爱情  相似文献   

7.
杨江华  杨思宇 《青年研究》2023,(5):45-55+95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相关数据,分析青年网络社交的圈群特征及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根据“连接”结构差异,可以将青年网络社交圈群特征划分为独立型、常规型和丰富型;其中,独立型和常规型圈群特征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青年中更为明显,丰富型圈群特征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青年中更为明显。网络社交圈群特征对青年政治参与具有显著影响;与独立型和常规型圈群特征的青年相比,丰富型圈群特征的青年在政策参与和表达参与方面更为积极;在维权参与方面,则出现了在低社会经济地位与高社会经济地位间的“两级分化”现象。研究发现为理解互联网与青年政治参与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8.
后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和基本原理进行批判性解构,一方面又试图从当代问题出发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最新成果来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政治图景。这突出表现在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策略之中:它全面质疑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哲学基础并消解其主体承担者的本体论规定,同时它又坚定地捍卫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力图以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观念来延续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批判精神。后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界定为“多元激进民主”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策略描述为霸权结合实践。在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社会主义事业不再是由普遍主体宰制的特定的阶级政治,而是以等同逻辑为链条的对抗性民主话语的不断阐发与建构。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态的主流和趋势是积极向上的,已改变了“要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的观念,与我国社会主体政治基本相适应,有一定参政、议政的意识。但青年入特有的知识与阅历的欠缺,导致了心态呈现出两重性。(H)肯定中的模糊。大学生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持肯定态度,对国家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表示极大认同,已不再像80年代访傻子“西方化”和“多元化”政治幻想中,而是努力地将自己的政治信念、政治观点立足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础上。但一些大学生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  相似文献   

10.
伍德斯托克(Woodstocr)位于纽约州北部,1969年夏天,美国首次摇滚狂欢节(以下简称“1969伍德斯托克”在这里举行。45万年轻人参加了这一青年反文化的集会,创造了“嬉皮士”(Hippies)文化的最后辉煌。25年的历史变幻,美国青年文化几番风雨几多演化。80年代,随着“雅皮士”(Yapies)文化的兴起,90年代,美国青年文化“反文化”的精神已经无影无踪。“1994伍德斯托克摇滚狂欢节”(以下简称“1994伍德斯托克”)成了最具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怀疑和造反为特点的青年抗议运动,也有人称之为“一代青年的反叛”。这次运动对西方世界的社会结构和价值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于是,对青年的研究在西方受到普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有关思想渊源、社会背景和主体特征等方面的考察 ,对2 0世纪 6 0年代美国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和意义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新的界说。  相似文献   

13.
获得工作——是青年期的第一愿望,因为只有工作才能为青年甚至在少年期就萌发的愿望——自由参加社会活动,奠定物质基础和社会交往基础。但实际上,对于青年——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当他们一经成为“公民”而真正地进入社会生活中时,他们就一刻也摆脱不掉社会和经济的冲击。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在一段时期内,适用于青年生活经验的主要字眼儿将是:“物资匮乏”、“失业”、“不充分就业”、“焦虑不安”、“被动防守”、“实用主义”、甚至是“仅求糊口”和“勉强存活”等。虽然这里说的主要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情况,但事实上,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青年在接受一定的教育之后,寻求职业,总不是一件轻松的容易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从父辈那里继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英国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社会改革却很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青年文化运动”在此背景下产生,它主要表现为青年对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反叛。这一运动不仅影响到当时英国社会政策的调整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而且也影响到当代青年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美国青年的集体倾向及价值观念90年代的美国青年对社会、政治、公民权的共同看法是怎样的呢?在当前经济不景气,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冲突不断的年代,他们是如何看待美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他们是如何看待社会公平,又是如何看待公民权的?更重要的是,这一代青年...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矛盾的尖锐化发展,西方国家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日益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些人采取“逃避”态度,有些人则“参与”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成一股冲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浪潮,从而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现在仅美国就有二百多个科学中心和教研室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青年和影响青年世界观的“处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每年关于青年问題的出版物有两万多种,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问題作过不少的评论。一、西方青年运动的发展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青年运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四十至五十年代的西方青年曾经被称为“沉默的一代”,在政治上比较消沉。六十  相似文献   

17.
陈剑 《理论导刊》2022,(8):117-121
当代青年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正在由“垂直集体主义”向“水平集体主义”转型。青年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转型带来了全新的价值观表征,青年人在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上经历了从“权威”到“平等”的转型,在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态度上经历了从“服从”到“主动”的转型,在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行为上经历了从“要求”到“创造”的转型。“水平集体主义”价值观向度下青年的价值判断心理机制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包括对集体身份的识别和认可、对集体主义层次性的理解以及对个人利益牺牲效能的评估。青年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转型需要教育者调整教育策略,强化青年对“虚假的集体”的批判和对“真正的集体”的认识,系统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选树青年群体中无私奉献集体的“平凡英雄”典型。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美国为发轫,几乎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发生了一场影响遍及社会每一角落的以青年为主体的颓废派运动。这一运动虽然在70年代以后逐渐销声匿迹,但其影响已融入欧美社会,成为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回顾与反思这场运动,分析其根源,无疑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相信对我们比较分析和解决当代我国青年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这场运动始于美国,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也最为深远,故本文主要以美国颓废派运动为对象。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青年社会化范式的转型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网络化消解着传统的社会化模式 ,呈现出“网络社会化”的景观 ;社会化的“实体流程”让渡于“虚拟现实”过程 ,青年社会化期因网络的“时空聚缩”而变短 ,“受化”方式明显改变 ,青年对社会的反作用力增强 ,同时社会控化功能弱减 ,“群隔”现象生成 ,“硬壳”效应———技术社会化过渡与其它社会化不足共长 ,网络社会化的“阀限”也同时困扰人们 ,这实际上是在社会和技术两个层面上提出挑战。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 ,将为我们调整青年政策 ,促进科技进步和青年健康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过程中,生存与发展将成为人类特别是青年群体面临的人生课题。青年生存依赖生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文环境的改善;青年发展依托自身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质量。 参与是青年人生路上的助跑器。就中国现实社会的新生代而言,虽然,他们缺少上几代人参与“政治运动”的经历;但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与成人群体有着同样生活体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新的人生起跑线上,每一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