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矫治社会工作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青少年犯罪更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表现。因此对于犯罪青少年和具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的矫治工作就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课题。目前,我国犯罪矫治工作主要通过犯罪矫治机构实施的,具有较强的强制与惩罚的色彩。本文阐述了矫治社会工作在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矫治领域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视角切入,对未成年犯进行心理矫治具有降低人身危险性的重大意义。根据未成年犯的人格特点和教育、轻缓为主的刑事政策,其更适合采用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矫治范式,具体包括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和叙事心理治疗两种方法。实务和理论界对未成年犯心理矫治的探索,已为这些矫治方法的应用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笔者从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新形式及犯罪成因,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论证,提出了构建社会预防与矫治立体网络,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现代犯罪矫治工作不再是司法人员的专职,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也可以加入进来。社会工作者具有专业知识并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应当积极介入到未成年人犯罪矫治工作中去。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矫治领域的不同,要求社工采用专业的科学的介入方法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专门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法律制度不健全、招生程序的被动性等问题制约着专门学校发展。本文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总结专门学校的办学模式、学生结构、教育矫治内容和方法等现状,分析在法律制度、教育管理措施、教育矫治内容等存在的不同,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角度提出了强化专门学校教育矫治功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读学校是矫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特殊教育部门,发挥教育集体的功能,针对特点实施教育与转化,是工读教育矫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重要经验,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在湖南省恢复工读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吕征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6,(3):94-97,F0004
刑罚的严厉性并不能在青少年犯罪的矫治中起到较好的效果。随着责任社会化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产生,刑罚替代措施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美国对此进行了百余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少年矫治体系,主要包括保护观察、家庭监禁、电子监控、训练营地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家庭、学校、社会等不良因素影响外,其不成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是他们走向犯罪的内在原因,了解特征和掌握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动机和不良人格特征及矫治的内容方法,对我们在少年审判工作中寓教于审,教育、感化、挽救少年犯有很大的帮助和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少年犯罪心理矫治的概念少年犯罪心理矫治,就是对已形成犯罪动机和犯罪意识的个体,或已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少年,通过深入分析和诊断他们犯罪心理原因和特征,确定矫治改造方案,纠正和消除犯罪动机,矫正其特有的人格障碍和缺陷,从而使…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矫治体制别具特色,本文对日本的矫治体制、2002年度的犯罪情况、实际收容犯人的情况及过密收容问题分别作了论述;对近年日本受刑者的特征、少年犯的特征和如何保护受刑者的人权问题作了总结和探讨,并提出了为保障受刑者复归社会的改善事项等。  相似文献   

10.
贞观七年,唐太宗视察大狱,探望390位大罪不赦的死囚犯,并问其在死前,是否有什么要求。众死囚于是提出在死前欲回家看望父母的想法,唐太宗仔细斟酌后,定了一个死亡之约,规定死囚可以回家探望父母,但是要在明年九月初四这天准时自行返回死牢伏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存在:组织不到位,专门教育不深入,预防矫治措施不落实,未成年人自我防范能力未见提高等问题。诱发问题的原因有,法律条文规定不明确,宣传发动不透彻,工作机制未建立等。认真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切实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功效需:明确组织领导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深入宣传发动,完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在了解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情绪状况的基础上,探讨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广东省粤西某监狱筛选出刑满前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服刑人员,再用随机抽样法筛选出200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随机访谈20名服刑人员和10名管教警察。结果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显著高于常模,出监前焦虑与自信心、聪慧性、情绪稳定性、焦虑感显著正相关,并且自信心与情绪稳定性对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形成在统计学上具有预测意义。结论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较为普遍。帮助服刑人员塑造自信、稳定的健康人格,降低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是当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社会调查员制度是指在审理青少年刑事案件时,由专门的社会调查人员于开庭审理前,对青少年被告人的自然情况、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报告,作为对青少年被告人量刑的一个参考依据,以达到对青少年被告人区别对待,找到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主客观根据,彻底矫治青少年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鲁先圣 《法制博览》2011,(13):32-32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位帝王,各说不一。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就有829位了。这些帝王,虽然自命天子,山呼万岁,但真正的长寿者不多,短命者却不少。仅仅五十岁以下的就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大多不可考)。超过80岁的则只有六位,  相似文献   

15.
与常人相比,缺陷的社会化,特殊的犯罪、监禁改造经历,常常使罪犯面临更多的轻重程度不同的心理异常。同时,心理科学的发展已经为人类个体的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具有相当说服力的解释,因此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其中,罪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能否合理利用、正确操作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违法犯罪少年的心理矫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应当根据违法犯罪少年个体的社会化程度、社会成熟度、亚文化影响度和是否有人格变态和心理障碍等情况采用不同的心理矫治方案和方法。本文根据国内外心理矫治工作者的经验,总结了七类违法犯罪少年的心理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监狱改造工作的重点,我国监狱体系虽已形成心理矫治的操作体系,但由于我国心理矫治工作起步较晚,且国外引进后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监狱系统。因此,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仍存在不小的缺陷。只有完善心理矫治的操作过程,使心理矫治工作本土化,才能最大效度地发挥心理矫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后的成功教育和挽救是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的重要环节。人民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何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探索借助多元力量,积极进行司法矫治,逐渐被一些司法实务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笔者基于垦利县法院探索实行的“判前心理理疗”和“判后审矫衔接”两项制度,就人民法院帮教犯罪青少年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发展,劳动教养制度逐渐呈现出与我国法治文明不相协调的矛盾状态,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与改革成为理论界争议的焦点。《违法行为矫治法》(草案)被列入立法规划,就意味着劳动教养制度终将被违法行为矫治制度取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10年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第一手资料分析发现,未成年犯犯罪前的不良行为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生,初中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存在相关性。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法制教育欠缺、学校和家庭教育实效性欠佳、不良交友和网络负面因素。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需改善未成年人的生存环境、注重养成教育、强化专门学校的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