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潘从武 《政府法制》2009,(18):20-21
“当前,执行难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执行的力度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执行人员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执行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成为影响法制权威和法院形象的一个突出问题。”7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人士在解读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时,淋漓尽致地剖析了当前法院执行难的症状。最高法发文前后,笔者正好在宁夏中卫市人民法院采访,  相似文献   

2.
消极执行是人民法院执行机构"执行难"的一种主观上的主要表现,执行法官如何克服消极执行,提高执行案件的结案率,解决"执行难"问题是摆在法律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法院执行工作的实践出发,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民事执行过程中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人大、社会要求检察机关加强执行监督的呼声强烈。”笔者认为,顺应现实需求,加强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将是一条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公告执行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公告执行的表现形式是公告,但它不同于执行公告。公告执行是加大执行力度的全新执行措施,从效力看,它具有“准破产宜告”的性质。它是克服“执行难、难执行”的执行现状的客观需要,是对我国现行执行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强制执行立法,尤其是执行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执行难”和“执行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采取单独立法体例,尽快制定一部独立的强制执行法,既是司法实践的需要,在法学理论上也是可行的。为有效地克服“执行难”和治理“执行乱”,应当建立和健全执行合议制度。为避免执行工作的盲目性和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必须完善申请执行人举报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为全面保障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的程序、实体权利,有必要改革现行的案外人执行救济制度,增设执行程度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6.
尹峥 《公民与法治》2010,(15):38-39
如何行使民事执行监督权,如何利用民事执行监督来达到缓解执行中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的问题,一直是检察机关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论视域中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讨论已经从要不要设立这一制度转向如何设置这一制度,而在构建这一制度时,首先需要明确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设置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不仅在于解决民事执行中的执行乱问题,而且在于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执行难仍然是我国民事执行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对象主要是法院的执行行为。鉴于法院的消极执行行为是引起执行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消极执行行为应当成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重点,被执行人、案外人仅在例外情形下才能成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如何破解执行难,推动建立化解执行难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人民法院面临的重要课题。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勇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执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创新执行举措,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重点解决消极执行、被动执行等问题,在荆棘之路上收获着改革的果实。  相似文献   

9.
试论“执行难”的成因及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永春 《法治研究》2008,(11):77-79
当前在我国出现的“执行难”正逐步演化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法院工作的难点问题。“执行难”表现在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执行财产难处理、执行权力受拘束、执行结果不到位等等。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好“执行难”问题,是摆在法院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生活》2013,(22):59-59
民间借贷案执行难,是国内大多数基层法院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当遇到被申请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资产时,法院执行人员很可能“无计可施”。这正应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就笔者多年的执行经验,浅析解决民间借贷执行难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洪浩 《中国审判》2011,(5):11-11
为有效缓解刑事案件财产执行之难,我们首先必须对其加以准确界定,即究竟何为刑事案件财产“执行难”?如果是由于被告人或执行义务人确无财产使之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执行能力而导致难以对刑事案件进行财产执行,显然,如同民事“执行难”一样,希望通过修改现行立法以及仅只由公安司法部门采取措施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近来年案件“执行难”屡见不鲜,极大地损害了法律判决的权威。本文的“实质执行难”是指案件一开始就没有执行的条件,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履行义务能力的案件中所遇到的执行情形。本文将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执行难,且是实质执行难,从其特点表现、原因、后果极其解决办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吴志强 《特区法坛》2002,(72):36-37
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法院“执行难”、“难执行”的问题反映日益强烈,严重的影响了法律的公正和尊严,干扰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在经济民事(债务)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难执行”更为突出。它不仅成为困扰法院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对人民对法院工作不满意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既有法律方面的,也有政策和社会以及法院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是社会各种矛盾,各种利益在执行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在回应四大焦点话题中毫不掩饰地提到执行难的话题.被老百姓称为“法律白条”执行工作是民事行政诉讼最后一道程序.是司法救治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被老百姓视为法律是否可信.是否被亵渎的一道防线,因“执行难”使司法权威大打折扣.因“执行难”使国民对司法机关乃至政府失去信心,这充分反映了“执行难”是人民群众迫切解决的问题,在人民法院内部亦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执行难”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文安县人大常委会把有效监督法院破解“执行难”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针对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县人民法院对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高度重视,先后召开院党组会议和中层干部会议专题分析讨论,制定具体措施,常委会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有效地推动了积案的执结,案件执结率明显上升,共执结各类执行积案713件,有力地破解了“执行难”。  相似文献   

16.
执行难是多年来社会广为关注、当事人反映强烈的问题。近些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经过法院广大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人民法院执行难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案件执行效率不断提高,大量执行案件得到及时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执行工作统一管理体制初步建立,执行监督逐步加强,违法执行、消极执行问题得到一  相似文献   

17.
“执行难”长期困扰着法院,已成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一个重要障碍。“切实解决执行难,维护法律尊严”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正是我国为解决执行难而设置的刑罚措施,是所有执行措施中最严厉、适用效果最显著的措施。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它却极少被使用。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适用?又该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使拒执行为无处遁形、罚当其罪,从而有效地捍卫司法的权威性和有力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本文以对拒执罪司法适用实证调查为基础,展开对上述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于瑶 《法制与社会》2011,(1):132-133
当今社会中,“法律白条”、“法院审判空判”现象逐渐增多,这些标志着我国司法工作“执行难”的问题普遍化。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被执行人财产难寻、当事人双方确有困难、执行人员素质低等因素困扰着执行程序的进行。当然,针对这些干扰执行的因素,也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例如建立执行救助制度,可以在双方都有困难时,国家提供给申请人一部分费用,维护申请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胡媛 《法制与社会》2012,(24):118-119,121
我们知道,民事执行制度是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之一.判决一经生效,就面临着执行问题.我国自1991年颁布《民事诉讼法》后,虽于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较大程度地修改,特别是在执行方面填补了许多法律漏洞,但是民事“执行难”问题从来没有解决过,长期困扰着法院工作.本文将从民事执行概念的界定着手,通过阐述“执行难”问题现状,分析当前“执行难”产生的原因,从立法、法院自身建设、信用减等制度等方面浅议“执行难”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从合理性的角度分析,外放式的执行制度设想包含了一系列可据以支持的理由。举其要者,首先,域外的制度实践和经验,说明外放式的执行制度设计与内置式的执行制度安排一样有其现实合理性,从而无法将这样一种改革主张斥责为胡思乱想、游谈无根;其次,即使我们的法院勇于担当,不畏“执行难”,执行工作对于法院来说也已经是“烫手的山芋”,因为迄今为止的事实可能已经说明,以中国法院在权力架构内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司法资源,是无力承担解决“执行难”的重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