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教育产业迫在眉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初,笔者曾撰文提出“发展教育产业”和“建立教育市场”。有些报刊以“没有这种说法”为由拒绝刊登这类文章。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人的思想观点的不断更新和变化,教育界展开了有关教育产业和教育市场的热烈讨论,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至今笔者认为,这个直接关系教育的功能和发展的问题,很有必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下去。教育是生产知识的产业在农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10%左右,在工业经济的初期、中期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y-3%左右,在工业经济的后期达…  相似文献   

2.
当前,有如下乐观的估计:“教育将成为下一世纪我国社会投资的热点”,“教育产业必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教育消费来拉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等。世纪末的中国大地瞬间似乎涌动起一股投资教育和发展教育的热潮。然而,推动教育产业的发展,扩大教育产业规模的核心目标和实质目的到底是什么?人们对此似乎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故而,难免出现手段与目标的错位。教育产业的需求导向质疑“教育产业”论者认为,以产业方式运作扩大教育产业规模,把传统上被视为公益性事业的教育这块“蛋糕”做大,如此既可缓解非义务教育的供…  相似文献   

3.
《政协天地》2013,(9):6-8
8月20日是省政协每月一次的“委员活动日”。上午,杨根生副主席约见了部分教育界省政协委员,并召开座谈会。委员们围绕我省教育投入、教育产业、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等问题建言献策。不少委员反映的问题令人担忧,有些委员甚至认为,“文教”和“卫生”是困扰着社会的两大痼疾,“教育比建高铁重要”,因为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怎么投入都不为过。这些意见和建议发人深思。以下是当天委员们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4.
周志芳 《群众》2023,(21):53-54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和整体谋划,从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角度,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生态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步。苏州是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化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教育整体规模迅速膨胀壮大之时,针对教育经费和投入不足,有人提出教育要实现产业化,以便去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据是某些专家从经济学角度测算的结果:高校扩招100万.全国就可拉动2%的GDP.同时还解决了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诱人的数据很快就吸引了多方面的注意,把“发展教育产业”变成了所谓教育要实现产业化。实践证明事与愿违,部分学者们曾经设想的“教育产业化”在中国出现了“南橘北枳”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李斐 《世纪行》2013,(1):38-38
一、我省“三品一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三品一标”产业发展思路不够开阔。 2、“三品一标”产业体系和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省“三品一标”工作由省质监局和省农业厅负责.但两部门的具体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使产业发展受到影响。另外,产业总体规划没有出台。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有产业支撑。以资源节约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为特征的“两型”产业为发展的重点,通过“两型”产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发展“两型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必然选择。武汉市财政资金引导和支持“两型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质是将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当前探索和形成加快推进“两型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体制,实质上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两型产业发展提供财政资金引导和支撑。  相似文献   

9.
俞景华 《阵地与熔炉》2000,(2):34-35,44
近两年来,“教育产业化”成为一些学者特别是经济学者的热门论点。这是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分不开的。应当说,从产业的角度认识教育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究竟如何看待教育和产业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这个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焦点之一就是教育能不能产业化?为此,我们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劳凯声教授。  相似文献   

10.
“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国内许多人对“创意产业”的认识至今仍模糊不清,对其本质特征和产业特点还缺少规律性的把握,本文在认真分析当今世界主流创意产业理论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创意产业的概念、本质、特征及产业特点;对“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进行了辨析,以便充实我国的创意产业理论,促进创意经济的提升,使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兰天 《当代广西》2011,(13):40-40
在柳州市的“产业方阵”中,被冠以“小块头”的中小企业,近几年日益壮大,逐渐显示推动全市产业发展的巨大能量,特别是在“十二五”转型升级、探寻可持续和均衡发展新路径的开局之年,表现出独有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2.
人口专家预测,未来几十年中国将迎来“人口红利”的黄金时代,尤其是老年人口的“红利”时代。海南发展养老产业具有不可替代、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符合“一省两地”发展战略,符合“把海南建成全国人民的后花园”的理念。对此,海南省应未雨绸缪,科学制定养老产业政策,加快发展养老产业,把养老产业做大做强,做深做精,推动国际旅游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四年来,我们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在学校发展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实践,逐步摸索并构建出一个以公安教育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学和高新校办产业为两翼,整体优化、全面推进、富有活力的办学新模式,并步入持续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一、“一体两翼”发展模式的实践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公安部据此提出了“科教强警”的口号,怎样全面贯彻“科教兴国”、“科教强警”战略?我校党委一班人的体…  相似文献   

14.
动态     
《创造》2011,(7):19-19
我国推出第一份节能服务产业战略报告 6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发布“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这是我国官方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首次就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提出具有政策指导性意见的发展战略报告。报告认为,“节能超市”模式,有望成为未来全方位整合我国节能服务产业链的重要模式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5.
汪茵  汪慧 《青年论坛》2000,(4):56-58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 ,明确规定把教育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 ,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围绕教育产业化、市场化教育界争论不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我国驱动内需的需要 ,教育产业的观点及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才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一方面社会、政府深感教育资源严重缺乏,师资、校舍不足,一些地区不但初中、高中难以开班,甚至义务教育也难以为继;一方面在国家政策鼓励下进入教育产业,并兴盛一时的民办学校“帝国”却在一所一所地“坍塌”,进来的资金远远比不上破产和离开的资本。无论国家怎么倡导教育产业多元化,并用很多政策来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教育,但我们看见的更多是—时声名鹊起的民办教育家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是黎明前的一段寂静的“真空”。  相似文献   

17.
王滨 《求索》2011,(12):45-46
浙江产业集群对浙江工业经济贡献值超过了“半壁江山”,其发展速度为全国所瞩目。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视角出发,浙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有根可循”,深入剖析其内在实质和规律可为其他产业集群发展自身借鉴经验;浙江产业集群也一度出现“低端锁定”状态,探讨和研究其锁定原因及对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顾全 《群众》2023,(10):35-36
<正>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以“生态化、轻量化、市场化、艺术化、价值化”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宜居、宜业、宜游”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获“江苏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称号,镇党委获评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9.
蓝飞宁 《传承》2013,(11):15-15
广西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长寿资源是巴马发展的雄厚基础和丰富营养,是休闲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特有的“DNA”。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对巴马而言就是要发展休闲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坚持这一产业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长寿品牌优势,自信和自觉推进休闲养生长寿健康产业提质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第一,实现“产业承接”向“产业引领”转变。大连的产业集聚要把大连产业发展放在全球产业体系中进行布局和谋划,既依托现有基础又要避免路径依赖,立足自主创新.向产业价值链的两端扩展,最终形成以大连为利润核心.产业链条向全球扩散的新的全球产业价值链条,真正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成为世界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