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半月谈》2005,(7):83-83
3月28日至4月1日.由江丙坤副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到大陆进行参访活动,这是中国国民党56年来首度以党的名义组团参访大陆。参访团在广州祭扫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在南京拜谒了中山陵.在北京拜谒了孙中山衣冠冢.并就两岸经贸等议题与大陆有关部门会谈,达成了12项初步成果。参访期间,  相似文献   

2.
在这里参观游览,你会感觉阅读了一遍台湾历史,游览了台湾各地。大陆游客称这里是去台湾游览前的必做功课,台湾游客称这里是比台湾更了解台湾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刘老圩是名淮军将领、台湾第一任巡抚、忠诚爱国志士刘铭传的故乡。  相似文献   

4.
严昌洪 《学习与实践》2012,(12):118-127
1912年初至1914年底,台湾地区学者连横游历大陆近三年时间。连横的《大陆游记》记载了民国初年的政局与社会变迁实况,展现了一幅当年中国南与北相争,新与旧并存,进步与落后较量,光明与黑暗搏杀的生动场景。其中,对民国建都之争的过程及其结果、政党政治的表现及其失败原因、民主共和观念是否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的各种新气象与仍然存在的社会阴暗面等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剖析,反映了日据时代台湾地区知识界爱国人士对祖国与辛亥革命的认同,以及对改造社会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台湾日据时期著名的爱国文史学家和报人——连横的生平进行考订,纠正以往著作中关于连横生平的一些错误,确认连横加入《台澎日报》的时间为1899年,《台湾诗界革新论》发表的时间为1906年,中川白云为《台湾通史》题字的时间为1920年9月至10月间。此外,利用1927年《台湾日日新报》上的一则启事证实雅堂书局创办于1927年。  相似文献   

6.
刘建林 《台声》2014,(8):60-60
中国历来有不惧死亡、秉笔直书、记述史实的传统,鲁迅先生称之为中国的脊梁。台湾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身处战火纷飞的岁月,却将一腔热血倾注于一部鸿篇巨著《台湾通史》。他是一个热爱祖国、恪守祖国传统文化、保存台湾文献的智者,身上洋溢着深受传统文化浸染的执著精神。他就是今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他以言立志,在追寻精神高地的路上,不断探索,笔耕不辍,耗尽心血,无疑是鲁迅先生口中的"中国的脊梁"。  相似文献   

7.
连战的祖父连横,原名连雅堂,祖籍福建漳州龙海马崎, 1878年出生于台湾,是我国著名史学家。连横崇尚仁义忠勇精神,一生热爱祖国,坚持“台湾固为中国版图”。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后,祖国宝岛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这位“弃地遗民”“虽历试诸难,不挫所守”;秉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的信念,“为保存台湾文献,不得不忍居此地。”他几十年如一日艰辛搜集台湾历史文献,编  相似文献   

8.
窦文龙 《台声》2008,(11):27-31
采访中,雾峰林家的第七代——知名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林祖密,越来越近地走近了笔者的心底。越深入,越发觉历史是深邃无穹的,历史是需要不断地挖掘和修缮。作为林祖密的外孙女蔡颖芳女士,多年来内心深处始终藏着一个秘密,那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尽最大努力把外爷林祖密那些鲜为人知的事情整理出来,还历史一个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其实。蔡颖芳还讲,这是她母亲林双英一生未了的心愿。  相似文献   

9.
龚洁 《福建乡土》2007,(1):23-25
鼓浪屿福州路199号,是一幢英国维多利亚风格的别墅,约建于十九世纪末或更早一些,主人是英国基督教伦敦公会的牧师梅逊·山雅各,因墙面刷赭红色泥灰,故又称“红楼”。20世纪初,我国爱国文史学家、《台湾通史》的作者、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与山雅各牧师以及“红楼”交往颇密,演绎出许多逸事。  相似文献   

10.
窦为龙  东木 《台声》2008,(10):25-28
台湾五大家族之一、清朝台湾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素以下厝行武、顶厝弄文世代爱国闻名遐迩。以雾峰林家家族史为蓝本.反映台湾近百年的历史大剧《沧海百年》播出后,大陆同胞更是对雾峰林家不陌生了。然而,见诸于报端的均系雾峰林家艰辛的拓荒史.保家史和抗争史,难见雾峰林家生活的另一面,尤其是雾峰林家林朝栋一系内迁大陆的一些事情。  相似文献   

11.
《台湾通史》成书百年来,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版了三十多个版本。然而,社会各界对这部一再重版的学术著作的作者并不够了解,甚至连作者的原名及其复籍改名都不明就里。研究者很少论及《台湾通史》的版本问题,笔者借由《台湾通史》早期版本入手,厘清其中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2.
郭权 《政协天地》2013,(8):56-57
连横,台湾著名史学家和文人,所著《台湾通史》、《雅言》和编著《台湾诗乘》、《台湾诗荟》等至今颇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余立涵 《人民公安》2014,(13):30-31
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恐怖主义问题。因此,防范和遏制我国面临的恐怖威胁,我们需要将“保境合纵”与“安民连横”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窦为龙  东木 《台声》2008,(12):31-35
边听蔡颖芳老人讲述着她的外爷、台湾雾峰林家第七代——知名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林祖密的点点滴滴,边翻阅着越积越多的来自各方面的英雄资料,尤其是现在每晚连续看着中央电视台一套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台湾,一八九五》,民族英雄林祖密在笔者的心目中,越发丰满而高大起来。英雄那种宁愿舍弃万贯家产不愿做亡国奴的民族气节,那种舍生忘死一心追求民族革命的大义精神,势必会令千千万万个像笔者这样的后生永远充满无尚的敬仰。 听着,读着,写着,内心亦冲动着。几个月了。笔者几乎无法从这样一种心境中拔出来。笔者始终在想,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30年不仅仅是物质的变化,更多的应该是人的变化,因为只有人才能让历史真实地成为历史。现今,墨移斗转、时过境迁,英雄林祖密无疑将会离我们渐行渐远。那么现在,笔者还能做什么?扪心自问,只能趁着清醒,清楚的时候,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地记录下来。 这肯定也是读者所希望的。 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民族英雄林祖密的生活中吧。  相似文献   

15.
连横先生是日据时期台湾人的优秀代表。我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在日据台湾的时期,每一个台湾人都必须面对祖国认同的问题。对于被动取得的日本国籍,绝大部分的台湾人在情感和认知上会选择“我不是日本人”或“我是日本的二等国民”的选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二十世纪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震荡,大搏斗和大变化,历史进程迂回曲折。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先后唱主角的两大政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更是历史研究的重点。正是这两党关系和地位的变化,对于中国的命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两党曾两度合作,两度内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民党的力量大于共产党。1947年历史出现  相似文献   

17.
18.
董珊 《两岸关系》2013,(2):53-55
台北古越阁与大陆文物界的交流,要从1992年说起。1992年11月,中国古文字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在南京大学召开,古越阁主人王振华、王淑华伉俪与会,并以幻灯片向大陆学术界介绍他们藏品中的铭文资料,立即引起学界的重视。从此开始,古越阁的收藏和研究闻名于大陆学术界。在这次会议上,我初次结识了王振华夫妇。当时我才20岁,参加这次会议算  相似文献   

19.
陈其南认为,从连横《台湾通史》的体例和“建国纪”的安排中,可以看出《台湾通史》中“蕴涵”着“台独”意识。这种对《台湾通史》的解读与以往完全不同,虽然很新,但毫无根据。陈其南对什么叫“通史”,什么是传统的史志关系的看法,以及对《台湾通史》的内容都没有真正的了解。他有意地模糊连横写作《台湾通史》的背景,有意地不去分析连横把台湾当作一“国”的具体内涵,有意地误读“建国纪”的安排,在学术研究中犯了“泛政治化”的毛病。  相似文献   

20.
汪毅夫 《台声》2014,(1):1-1
<正>我藏有连横墨迹《恭祝新禧》之复印件,特借《台声》一角刊出,恭祝各位新年快乐!我藏有中国同盟会元老冯自由《民国前海内外革命报刊调查》一文的剪报。冯老此文发表于1956年1月1日台北某报第7版。其文略谓:"中华民国之创造,归功于辛亥前革命党之实行及宣传二大工作。而文字宣传尤较军事行动为有力而且普遍。蒋观云诗云‘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诚至言也",并列"自乙未(1895)年以迄辛亥,海内外各地各种革命书报,约千数百种"。其中,有连横主笔的台南《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