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简述题。回答这类题,先要针对题目准确回答出概念或原理的内容,然后加以简要的意义性说明,但不需要展开详细论述。比如,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以及掌握这一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首先,回答原理: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它们的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其次,说明意义:一要重视量的积累,没有—定量的准备,就没有事物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一分钱,一粒米,一秒钟,有人瞧不起它,认为它太小,微不足道。而我却不然,因为无论多么可观的数字,其基数都是“一”,没有这无数的“一”在一定程度上的积累就不会有千和万。它符合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相似文献   

3.
平凡与非凡     
平凡与非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也不是毫无联系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和周围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绝对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平凡和非凡是有一定联系的,二者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两种不同状态。平凡是起点,非凡是巅峰。非凡来自平凡,从平凡到非凡实质上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这种飞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已经用实践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提起袁隆平,大…  相似文献   

4.
"物极必反"是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其要义是指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度,即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一旦超出这个度,量变引起质变,事物就会向其相反方向转化。这是唯物辩证法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揭示,给我们"为人之道"提供了深刻的哲理遵循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说过:“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很形象地说明了学习中,量的积累的重要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变化总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先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哲学原理对我们学习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些有成就的人总是非常重视平时学习的积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写过一篇题为聪明在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无限过程。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本文就这一规律有关的内容谈几个问题。一、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客观存在的事物,它既有着特定的量,又有着特定的质,没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何谓质?哲学上讲的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事物的这种  相似文献   

7.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用了三个“居十日”,一个“居五日”,把蔡桓公由微病拒医到最后重病致死的事生动地写出来。读后,不难看出:这事正包含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蔡桓公初病轻微——“在腠理”,但没听扁鹊劝告;过了十天,病深入到“肌肤”,此时,他非但不听扁鹊之言,反而“不悦”,认为其话有损其尊严;又过了十天,病在“肠胃”,此时采纳扁鹊的话还不为晚,可他却偏不听,导致再过十天,病在“骨髓”,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五天后,当他“体痛”时方“索”扁鹊,晚矣! 病“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在骨髓”的发展过程,正是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一切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生产力也是如此。探索生产力的质与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里生产力由量变到质变速度加快,我们发展生产力不仅要注意量变,更要注意质变。生产力的质变产生先进生产力,认识生产力的质变,才能认识先进生产力,这有利于代表先进生产力,有利于做到“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由于其内在的矛盾性,必然从一事物向另一事物转化。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对于事物发展的基本理解就是一事物由于自身内在的矛盾性,从量变开始达到质变,由肯定自身到否定扬弃自身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10.
论矛盾转化中量变积累的形式与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矛盾转化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转化是质变,但有其量变积累,没有“渐进过程”,就不会有“中断”。探讨转化的量变积累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条件,对于深化理解矛盾转化范畴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次,一个同学曾对我说:“现在,我有一个应付考试的办法,那就是考前突击一、二周,平时马马虎虎也不要紧”。我听了这番话,起先不以为然,晚上躺在床上一想,觉得这话不对味。且不说对待考试抱应付态度是不应该的,就是这种说法也是不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充分认识平衡的实践意义刘士义平衡是相对静止的运动形态,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所显现的面貌,是事物内部矛盾通过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想互渗透、相互转化而达到的相对统一。任何具体的运动,都是为了确立某种平衡。没有一定的平衡。任何物类、组织、结构、形式都无法存在...  相似文献   

13.
数字惊人的业余时间人的一生中除去三分之一时间用于工作、生产,三分之一时间用于休息睡眠以外,还有三分之一的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看起来很零散,但细算起来,是很惊人的。如果你今年20岁,到60岁退休,40年中就有116800个小时的业余时间(40×365×8=116800)。假如每天平均只拿出两小时来有计划地从事某一项研究或某一种事业,40年中也有29200个小时。相当于3650个工作日,整整10年。把这些时间运用好,足以使我们干出一番事业来。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认真对待事物数量上的变化,重视量的积累。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有明确的目标,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就一定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物质因其大小和质量不同而分为不同质的层次,一个事物分割到一定程度,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就会引起物质的变化,这也是量变转化为质变,是质量互变规律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原理。 春秋战国时代“合同异”派的首领惠施提出:“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这一命题,不符合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每一具体事物的分割总是可“竭”的,“一尺之捶”分割到一定关节点时。就不能保持“捶”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5.
张卫星 《湖湘论坛》2003,16(5):93-9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先从量变开始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质变以量的积累为基础。思想转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善于从“小”处入手 ,认认真真做好量的积累工作。第一 ,从小事情做起 ,变虚为实。要从大套话、大任务中解脱出来 ,实现主观与客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就必须从小事做起 ,认真做好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一要讲好小道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讲道理的工作 ,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大道理 ,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 ,宣传马…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中度的概念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一个相对稳定的环节。度既不能不及,也不能过。妇联发挥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握好工作的度,造成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态势,是做好妇联工作的必备之举。一、坚持向上负责与向下负责的度上和下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7.
唯物辩证法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学生在学习量变与质变概念及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问题时易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疑点的解析与突破。误区一、质变就是发展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发展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质变可能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也可能是倒退的下降的运动和变化。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质变就是发展。但并不否认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度。事物要保持自己特有的性质,就不能超过这个度。正确地把握了度,在度的范围内,事物具有量变和部分质变而不改变根本性质的稳定性,这个质和量的统一体也就保持了相对稳定状态。一旦超过了度,事物的性质就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重复,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同样的东西、现象再次出现,或者同样的事情再次去做。日落日出,暑去寒来,大自然、人类社会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复"司空见惯。然而细想起来,那只是一种表象。本质上,一模一样、毫无差别的"重复"是不存在的,无论是事物还是动物,无论是现象还是动作,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遵循一定的规律时刻都在运动,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波浪式"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都是一定社会实践的呼唤与一定时代经验的必然升华。没有一定社会实践矛盾发展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这种理论思维就不可能产生和发展完备。这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里所讲的实质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当今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应运而生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