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小玲 《法制与社会》2012,(33):117-119
未成年被告人法定代理人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坚实捍卫者,法定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理应享有与未成年被告人相当的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形同虚设,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自身和法律规定等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保障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诉讼权利行使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 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各级司法机关在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方面,从总的来说是较为重视,而且做得比较好。但是,有些地方对于法定代理人参与诉讼不够重视。同时,在实践中对在什么情况下法定代理人才可以参加诉讼,他可以代理行使被代理人的哪些诉讼权利,应承担什么诉讼义务,由于法律未作明确规定,以致在认识上和具体作法上很不统一。有的地方甚至存在着各种限制、侵犯或变相剥夺其诉讼权利的现象,无视法定代理人的诉讼地位,使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利于案件  相似文献   

3.
<正> 民事诉讼法学把在代理权的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并为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进行诉讼活动,以实现被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人叫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在诉讼中应站在什么立场上?许多同志认为,他与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一样,应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法律的立场。我认为,由于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立场”概念的性质的不同,诉讼代理人与辩护人的职能不同,以及代理人、辩护人分别与被代理人、被告人之间的关系不同,决定了代理人与辩护人的立场有根本的区别:代理人在诉讼中应站在被代理人的立场上。“立场”并不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所谓立场,就是立足点,即人们在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由此所持的态度。因此,立场总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事物而言,抽象的一般的立场概念,并不能反映立场的性质,只有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中的代理,又称刑事诉讼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被代理人的委托,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代理被代理人参加刑事诉讼的行为。 刑事诉讼代理,是在刑事诉讼中进行的一种活动。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代理制度并未有明确、完善的规定,在《律师暂行条例》中虽有律师担任自诉人、被害人的代理人的规定,但内容也较简单。实践证明,对有关刑事诉讼代理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确立刑事诉讼代理制度,很有必要。本文意就刑事诉讼代理发表个人一些粗浅看法。 刑事诉讼中的代理,从其产生的根据来划分的,可分为法定代理和委托代理。从诉讼代理人的诉讼地位、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四种:自诉人的诉讼代理人,被告人的诉讼代理人,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的诉讼代理人。下面逐一分述。  相似文献   

5.
作为法律上的一种抽象人格,法人不仅是民事主体,同样可以成为刑事主体。法人犯罪已被正式纳入我国刑法典之中。法人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样也可以以被害人、证人、鉴定人、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参与刑事诉讼,享有其应有的诉讼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刑事法定代理人制度的适用□庞华玲刑事法定代理人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其重要意义在于解决未成年当事人或者其他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当事人不能充分行使诉讼权利的问题。从司法机关办案的角度而言,刑事法定代理人在行使诉讼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配合司...  相似文献   

7.
诉讼代理是在诉讼上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诉讼正常进行的一项诉讼制度。指定代理是代理制度的一种,这种代理是为无诉讼行为能力的人,在他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不能行使代理权时,经人民法院指定,代其进行诉讼。通过诉讼代理人行使诉讼权利,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和合法的利益,同时,也使对方当事人通过诉讼满足自己的诉讼请求成为可能,也便于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但是,由于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对指定代理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因而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认识不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律师是不是独立的诉讼主体对于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许多文章和著作喜欢用“律师是独立的诉讼主体”这样的论断加以概括,借以强调其重要性。其实,这个论断在客观上是有争议的。争议的焦点主要不在律师有无独立的诉讼地位,而在律师是不是诉讼主体。关于诉讼主体,目前国内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诉讼主体是在诉讼中具有独立诉讼地位,执行一定诉讼职能,享有一定诉讼权利并担负一定诉讼义务的有关国家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就刑事诉讼的诉讼主体说,是指人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自诉人及其法定代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完善诉讼代理制度的问题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律师法,确定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代理制度,并就什么是代理制度、代理人的范围、数额等作了规定。但是由于立法条文过于简单、概括,对于刑事诉讼中代理人的权利、义务等并未作出规定,造成执行难。(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代理人权利、义务的解释需要立法加以确认;(二)应当建立人民检察院告知被害人参加诉讼和聘请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具体程序,确保其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三)一些司法机关只重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不重视被害人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的做法是不合法的,应当…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有所增加。在审理这类案件时,经常涉及到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参与诉讼,而在审判实践中,对于法定代理人以辩护人的身份参与诉讼所享有的诉讼权利的理解和做法不尽一致。有的人认为,法定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已包括了辩护人的诉讼权利;有的认为,法定代理人的诉讼权利与辩护人的诉讼权利是一致的。还有的则认为,二者不能同时兼有。笔者认为,在被告人委托或法院指定法定代理人为被告人辩护的前提下,法定代理人就应以辩护人的身份出现,在诉讼中享有双重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1.
一、辩护人在刑事诉讼力的地位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指辩护人在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刑事诉讼的参加者包括国家专门机关(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O其中,在刑事诉讼中担任一定诉讼职能,对一定诉讼程序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能起到决定性影响或作用的国家专门机关和案件当事人,被认为是诉讼主体。关于辩护人是不是独立的诉讼主体,我国学者在认识上存在分歧。笔者认为,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实际上涉及到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其…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我国现有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特别是2012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增设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从立法角度保障了未成年人诉讼权利。未成年人社会阅历不足、法律知识欠缺导致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身防范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在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法定代理人作为诉讼参与人,其作用就是维护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修改后的刑诉法第二百七十条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法定代理到场制度,法定代理人到场成为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法定程序,该制度是贯彻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立法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程序性违法相对于实体性违法,程序性违法是指程序参与主体违反某一法定诉讼程序的行为。这里的程序参与主体,既包括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双方、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双方,也包括程序的主持者——法官,还包括其他参与诉讼程序、在诉讼中负有一定义务的主体,如鉴定人员、翻译人员、证人等。由于“重实体、轻程序”的程序工具主义观念在司法界、理论界及社会公众中的深刻影响,程序性违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可以说至今也没有)。一般而言,程序性违法行为只要没有严重到影响实体判决的公正,该行为即不会…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中的代理,包括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委任代理三种。所谓指定代理的诉讼制度,指的是人民法院对于无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在无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不能行使代理权时,人民法院依职权为其指定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活动的一种制度。因此,这种代理权的产生即法律赋予人民法院在上述的特定情况下,有权为其指定诉讼上的代理人,而这种指定则是人民法院的自行选任,无须被代理人本人作出同意的表示;其次是被指定的人在接受这种指定后,有权行使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承担当事人的诉讼义务,代理当事人进行一切诉讼活动。诉讼法中设立这一代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有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的参加人是指依法参加诉讼活动、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人。主要是指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狭义的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 ;广义的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在《若干解释》中 ,当事人的含义不统一 ,有的地方指原告和被告 ,有的地方还包括第三人。诉讼代理人包括委托代理人、法定代理人和指定代理人。诉讼参加人和诉讼参与人不同。诉讼参与人是指参与诉讼过程的人 ,范围比诉讼参加人广 ,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诉讼代理人等诉讼参加人 ,还包括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等。在行政诉讼中 ,证人、鉴定人、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有20个条文规定了当事人的监护人、近亲属、法定代理人可以在刑事诉讼中陪同当事人在场、陈述意见、代替当事人为一定诉讼行为,帮助当事人防御或攻击,维护其合法权益。这些规定与代理、辩护不同,但它们属于什么制度,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确。按照这些条文的实际作用,应当将它们整合为"刑事当事人辅助制度",即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由与当事人有一定亲属或法律关系的人担任辅助人,在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的诉讼给予陪伴协助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中,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的称为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有法定代理人与委托代理人两种。法定代理人通常是指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父母、兄弟姐妹,精神病人还包括他们的配偶、子女以及其他监护人。因为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没有行为能力或者行为能力不完全,不能正确表达自已的意思和行使自己的权利。为了确保他们的利益,法律规定由  相似文献   

18.
对监护人民事诉讼地位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民事诉讼法学界通行的观点,未成年人与他人之间发生民事争议,并形成民事诉讼时,因未成年人没有诉讼行为能力,就只能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诉讼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法定诉讼代理人享有被监护人的全部诉讼权利,包括与对方和解、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提起反诉或者上诉、申请再审、申诉的权利。鉴于他们之间存在监护与被监护关系,就决定了当事人与法定诉讼代理人之间无法商量也无须商量。因此,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与被代理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大体相同,其法律地位相当于当事人。但法定诉讼代理人相当于当事人却并不等同于当事人。…  相似文献   

19.
被告人是刑事诉讼中的中心人物。刑事诉讼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查清他们有罪或者无罪、罪重或者罪轻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被告人就没有刑事诉讼。认真研究刑事被告人及其权利和义务,对于教育刑事被告人懂得可以享受哪些法定的权利和促使他们自觉地履行哪些法定的义务;对于帮助公安司法人员正确地行使职权,依法允许刑事被告人享受法定的权利和教育他们履行法定的义务;对于全面地查清案情,使案件得到正确的处理,准确、合法、及时地打击敌人,有力地惩罚犯罪,有效地保障无罪的公民不受刑事追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炜 《天津检察》2008,(1):45-46
1、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及其不足。由于《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制度的规定得过于笼统,只是简单的规定了代理权、代理人的范围、委托代理人的时间,而对代理人的权利、义务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刑事诉讼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落实和保障,影响到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