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后期,随着大量新生的民主国家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民主陷入了不稳定甚至倒退的现实,民主化研究也从最初的转型开始向巩固转变。而亨廷顿的民主巩固理论,正好引导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政治民主研究的潮流。他对民主巩固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简要地介绍了亨廷顿的民主、民主化、民主巩固等概念,着重介绍了他成功的民主巩固所需要的条件,最后试图对之进行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现代性带来政治稳定,而现代化则带来政治动荡,为什么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却不是相应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为什么城市会成为政治动荡的大本营?亨廷顿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认为导致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是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政治吸纳能力不足而导致了政治排斥问题,发展中国家要增强政治稳定,必须通过提高政治的制度化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政治排斥问题,增强政治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3.
政治稳定是政府不懈追求的执政目标,民主政治对政治稳定具有促进作用和积极价值,它是客观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要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顺应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就必须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人民群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通过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来实现的,而权利行使是从公民的利益表达开始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研究利益表达,注重利益表达,对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政治活动的水平和效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政治稳定与民主政治发展是辩证的统一体,现代社会政治稳定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政治稳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民主政治又是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社会长治久安,必须把政治稳定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统一起来,同步发展,防止二者相背离的倾向,特别是要抓好二者的结合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同时,要注重克服、化解影响和制约我国政治稳定,发展民主政治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刘启云 《理论视野》2008,105(11):53-54
亨廷顿总结了19世纪以来三波世界民主化浪潮的进程及其产生的原因。亨廷顿的理论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民主化浪潮的行径进行了辩护,这种辩护有意掩盖了它们在民主与人权外表下的全球战略利益追求。  相似文献   

7.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是政治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重要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逻辑起点和根本着眼点是为了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可持续政治稳定,并且其也能为可持续政治稳定的实现提供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结构要素即国家能力、法治和民主的优化有助于可持续政治稳定的实现,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结构要素的平衡也支撑了可持续政治稳定的实现。在当代中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则为诸要素的优化和均衡乃至可持续政治稳定的实现提供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家建构: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建构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双重化建构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但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建构是不同步的。这致使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呈现出从民族国家建构到民主国家建构的发展轨迹。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是以提高国家控制能力为核心的民族国家建构。直到20世纪末,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才开始由民族国家建构转向以提高国家合法性为核心的民主国家建构。因此,民主国家建构将成为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而现代国家则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9.
社会权利优先的中国政治发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光斌 《行政论坛》2012,19(3):5-11,99
国家建设的前提是国家权力如何"立"得住的问题,而在解决了国家权力之后,公民权利便提上议事日程,因为现代国家存在的目的不是其自身,而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种种权利。在新中国,按理想的类型划分,如果前30年主要解决的是国家权力问题,改革开放30年则是公民的经济权利。而在当下,中国政治发展的优先选择则是以社会保障为主的公民的社会权利。当社会权利基本完成以后,难以回避的问题将主要是公民的政治权利问题。而只有好的法治体系才能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因此本文强烈呼唤"法治民主"。  相似文献   

10.
经济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利益分化是现代化不均衡发展的产物,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它既可以促进政治稳定,又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只有加强制度协调、政策协调和教育协调,才能促进经济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边疆的和谐稳定与国家最高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快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边疆地区的和谐发展,对全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边疆地区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边疆的稳定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者提出 ,政治发展本是人类政治生活始终面临的基本问题 ,但自觉的政治发展研究则始于本世纪 50年代 ,国外政治发展研究的进程分为酝酿期 (50年代 )、活跃期 (60 - 70年代中期 )和低速期 (70年代中期以后 )三个阶段 ,作者在引述了塞缪尔·亨廷顿等人有关政治发展的内涵的观点后 ,明确提出更赞同我国台湾学者陈鸿瑜的观点。该文引述了西方学者对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这两大政治发展的研究主题在不同时期所阐发的观点。最后提出了国外政治发展研究对我国民主建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伴相生。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检 索,系统阐述马克思、托克威尔、葛兰西和哈贝马斯等四位思想家对二者关系的论述,分析和总结了他们 各自在此问题上的理论贡献,力图揭示出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之间多面向、多层次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利益分化打破了原有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分界,使社会各阶层对利益资源的占有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利益分配机制主导下的利益格局渐次形成。一方面,利益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社会阶层的合理整合,推动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分配格局依然控制着社会资源的分配,又带来了社会分裂,阻碍政治制度建设,动摇政治合法性等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刘晨华 《学理论》2012,(13):30-32
当代西方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和社会的分离,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公民社会。①在此背景下,从政党和公民社会的关系的视角来研究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趋势。共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简要地阐述了西方政党与公民社会的历史关系;在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当代西方政党和公民社会的关系;第三部分,对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沿着一条稳健式道路,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经过了30多年历程后的今天,特别是在社会急剧转型和村改居的农村和城中村现代化的背景下,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与其他地区相比,云南具有民族、边疆等特殊省情,基层民主建设更为复杂,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民主战略新思维,创造性的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西方社会私人财产权的起源、发展及其政治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的一个分析思路是 ,从产权制度安排的角度来分析西方社会民主制度的产生、发展、性质和缺陷。该文首先分析了以契约本位观为主导观念的西方财产权概念和结构 ,以及它的发展演化的政治意义 ;接着分析了财产权发展的政治结果即现代民主是如何起源的 ;然后分析了财产权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上和理想上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 ,并试图回答西方社会有没有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民主政治实践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均衡性,并带来了民主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为了推进民主政治的全面和健康发展,今后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向选择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统筹发展,国家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和谐发展,实体民主与程序民主的统一发展,城市基层民主与农村基层民主的互动发展,以及民主政治发展中政府的主动性和群众创造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超出了许多学者的预期。既有的主流民主理论也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只能依靠“威权韧性”来作出回应。这一事实表明,建立在西方现代化经验基础之上的政治学理论正面临来自中国实践的挑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超越“民主—威权”二分法,将二分法转化为包容性的“三位一体”概念框架,将中国政治作为一种与西方民主相并列的亚类型来看待,并在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基础上,重构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20.
论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在概念的界定、政治参与的地位、参与发展模式和参与渠道方面都不同于以往的学者.走出了一条新路.其理论突破了以往学者用"鉴别功能"来定义政治参与的习惯,认为政治参与是一个具有汇聚功能的伞状概念.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参与的有关理论.这些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