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警察犯罪案件成倍增长 ,不仅危害社会治安 ,同时危害公安机关的组织建设和政府声誉。警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预防和治理警察犯罪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综合工程 ,不仅需要公安机关外部的监督、制约和提供法律保障 ,更需要公安机关内部加强自身建设 ,自觉抵制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
犯罪问题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晴雨表,事关国家安全、大局稳定和人民利益,治理效果的良莠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单纯用法律特别是刑事法律治理犯罪只是治标之策,应将犯罪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加以研究,不断对现象特征、原因规律、循证施策等加深认识,才能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从而在依法治理的基础上实现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为此,本刊特邀犯罪治理领域知名学者专家围绕犯罪治理的基本立场、犯罪治理与数据公开、犯罪治理与基层社会、犯罪治理与经济发展等关键议题展开论述,以飨读者,并希冀争鸣。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到法定犯时代。法定犯时代的犯罪现象已不同于传统农业社会的犯罪现象,社会所面对的犯罪威胁主要来自于法定犯罪,而不再是传统的自然犯罪或街头犯罪。在强大的政府权力以及刑法等正式社会控制力量面前,传统自然犯罪或街头犯罪对社会已经难以构成实质性威胁和挑战。与之相反,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法定犯罪大量增多且类型越来越复杂多样,法定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政治秩序、经济秩序以及生活秩序的主要威胁。法定犯时代的犯罪问题主要是法定犯罪问题,而法定犯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通过制定好的公共政策予以化解,是解决法定犯时代犯罪问题的最佳政治之道。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银行领域犯罪现象较为严重,严重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危害银行业的犯罪可归纳为三类:一是由银行业内的工作人员实施的犯罪案件,二是由银行业外人员实施的犯罪案件,三是由银行业内的工作人员与银行业外人员共同实施的犯罪案件。分析其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原因等,并采取积极的防控对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聚众犯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聚众犯罪是一种法定的犯罪类型,其客体主要是社会管理秩序,聚众犯罪行为具有复合性和二重性,可分为必要共犯的聚众犯罪和任意的聚众犯罪或分为完全的聚众犯罪和选择的聚众犯罪;对不同的聚众犯罪人要给予不同的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6.
从四川省农村大案要案的剖析来看,家族型、村头型、村官型、共生型团伙性犯罪是农村恶势力灰色化犯罪的存在状态。必须从平衡礼俗秩序和法治秩序、培育农民主体地位和主体能力、强化国家权力对农村社会的合法控制等方面上破解农村恶势力犯罪的"灰色化犯罪空间""灰色化犯罪主体""灰色化犯罪行为",实现农村恶势力灰色化犯罪良法治理。  相似文献   

7.
网络赌博作为集网络犯罪和赌博犯罪于一体的新型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时空跨度大、监控困难、危害极其严重等特点。作为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法律防控、网络警务、社会治理三方面综合防范网络赌博,为打击、防控网络赌博犯罪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8.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毒品管制法规 ,从事与毒品有关的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和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 ,依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依法查禁毒品 ,严惩毒品犯罪 ,这是因为毒品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安全带来触目惊心的严重危害。我国确定“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方针 ,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治理毒品犯罪关乎社会的稳定 ,民族的生存 ,国家的强盛 ,因此 ,有效打击毒品犯罪等于遏制了一大批犯罪问题的上扬 ,是治理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论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犯罪学的角度而言 ,恐怖主义犯罪是指在恐怖主义旗帜之下 ,由个人、团体乃至政府实施的足以引起恐怖气氛的反人类的暴力行为或暴力胁迫行为 ,具有动机政治化、犯罪组织化、影响国际化等特征。刑法上的恐怖主义犯罪是由刑法规定的 ,由恐怖主义组织或个人实施的 ,旨在引起社会恐怖气氛 ,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以及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恐怖主义犯罪也不同于恐怖犯罪 ,区别二者既有刑法上的意义 ,又有形事政策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犯罪是一个犯罪学概念,具体是指犯罪行为人以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和犯罪中介,或者作为犯罪场所、犯罪对象而实施的违反法律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当前网络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为此,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当创新防范打击网络犯罪对策,公安机关应当与银行、网络运营商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建立防范预警机制,进行社会治理,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1.
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存在一定的常规和模式,且行为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可预测性,这些惯常的行为就使行为人有了通常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其中一些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由于增加了潜在受害的危险而更容易激发犯罪。犯罪治理是一种国家、社会、个人基于价值判断和选择而应为的社会治理方略;是打击犯罪、控制和预防犯罪的统称。犯罪治理活动是人类社会实施社会控制的基本方式之一。如何组织对犯罪的治理,这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的社会问题。正是由于二者的这些特性,为生活方式这一社会学的理论范畴引入犯罪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人类无时无刻不暴露在数据的阴影里。大数据作为一种工具在犯罪侦查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文章的研究脉络主要是立足于侦查学,重新审视犯罪治理,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对大数据在司法工作中发展与运用的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实践与政策等方面探析大数据在犯罪治理当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试图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特征 ,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提出打击和防控有组织犯罪的对策措施。笔者认为 ,有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面对的严重问题 ,也是我国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必须正视解决的特殊犯罪现象。基于此 ,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有组织犯罪的五大特点 ,并提出治理有组织犯罪的四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浅谈网络犯罪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形态犯罪 ,可以定义为行为人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或以其为攻击对象而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网络犯罪具有智能性与现实犯罪的交织性、随机突发性、隐蔽性、跨国性等特点。面对网络犯罪 ,综合法律界、科技界、计算机软硬性编制、生产部门、政府与国家乃至国际间的全方位的共同努力 ,共同防范、可能比单纯的打击更有效。将网络犯罪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利益的多元化、风险社会的到来,社会治安秩序受到冲击,以往的管制思维亟需更新。社会治安治理的逻辑转向以范式转换作为支撑,犯罪情境预防理论范式下的社会治安治理强调治理主体多元、策略的情境化以及目标的针对性。对作为变量的治安情境的事实学观察与犯罪情境预防理论自身的张力和兼容性分析,得出理性选择理论、常规行为理论以及被害人学语境下的社会治安的情境治理是可欲也是可期的。通过借鉴犯罪情境预防理论,从提升治安违法的难度、提高治安违法的风险、降低治安违法的收益、减少治安违法的诱惑以及排除治安违法的借口等几个方面来优化社会治安治理的原有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警察涉黑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损害了警察的形象。因此,从犯罪心理的认知和意志角度出发,对诱发警察涉黑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剖析,深刻了解和把握警察涉黑犯罪的内部动因,提出心理防范的治本之策,对有效地遏制和预防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研究计算机犯罪首先应明确计算机犯罪的概念,而科学界定概念应着眼于计算机犯罪与其他犯罪相区别的根本特征,即计算机犯罪侵犯了一类特殊的社会关系-计算机安全和秩序。以计算机犯罪这一同类客体为基础,将计算机犯罪定义为:主体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的危害计算机安全与秩序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犯罪防控、警察角色是两个发展日趋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对于警察在犯罪防控中的角色的具体定位却鲜有论述.犯罪防控体系主体多元,其中警察的地位又尤其特殊.通过分析犯罪防控和警察角色的一般理论,以三级预防犯罪理论为基础,提出有关警察在犯罪防控中的角色定位的新观点,分析影响警察角色正确定位的相关因素,以求犯罪防控工作在警察角色的推动下,更加和谐、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聚众犯罪是一种以聚众为犯罪构成必要条件的类罪,其侵犯的客体主要是社会管理秩序,客观方面必须具备聚众行为和直接危害行为,犯罪主体主要是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聚众犯罪不一定是共同犯罪。它与集团犯罪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犯罪防控、警察角色是两个发展日趋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对于警察在犯罪防控中的角色的具体定位却鲜有论述。犯罪防控体系主体多元,其中警察的地位又尤其特殊。通过分析犯罪防控和警察角色的一般理论,以三级预防犯罪理论为基础,提出有关警察在犯罪防控中的角色定位的新观点,分析影响警察角色正确定位的相关因素,以求犯罪防控工作在警察角色的推动下,更加和谐、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