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跨境电信诈骗犯罪作为新兴犯罪,犯罪主体大部分是有组织的跨境犯罪团伙,现阶段缺少成熟有效的应对机制,导致侦查工作难度巨大。应摸清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现状及特点,从中提取出现阶段侦查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并针对该犯罪的弱点和趋势,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侦查措施。不但要从自身的侦查手段、行业监管中寻找突破口,也要快速有效地建立起多边外交协作机制,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地遏止跨境诈骗犯罪的蔓延趋势,减少此类犯罪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严重犯罪类型。近年来,随着国际警务合作的不断深化,对于这一类型犯罪的打击力度逐步增大。从警务合作机制的角度,分析当前我国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形势和警务合作机制的现状,梳理当前机制存在的不足,从联合打击、区块链技术、情报共享、反诈宣传及人才共育五个维度,探讨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警务合作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电信诈骗犯罪是当前我国境内高发的一类诈骗犯罪,具有犯罪主体高度有组织化、犯罪形式多样、使用高科技犯罪工具作案和极强的反侦查手段等特点,对其侦查存在若干难点。在侦查策略上,应当采取建立全国性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协作平台,成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专业队伍,加强国际和区际合作,抓捕跨境犯罪嫌疑人等方法,才可能有效控制此类犯罪的蔓延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跨境电信诈骗已成为海峡两岸最突出的犯罪问题,且呈发展蔓延之势.跨境电信诈骗的源头在台湾,受害者是两岸民众.在两岸警方合作打击跨境电信诈骗中,面临着缉捕难、取证难、追赃难等问题.两岸分治带来的法律问题、跨境警务合作问题和电信诈骗案件本身的侦办难度等是根本原因.根据现实情况,结合两岸未来合作打击犯罪和司法互助的发展方向,建议建立刑事诉讼移管制度、增加派员调查取证和远程视频取证、严厉打击地下钱庄、加强警银深度合作等,以应对和破解两岸合作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电信诈骗犯罪的"能动性"面向,导致冒充公检法跨境诈骗案件近年来持续高发。此类犯罪在追踪定位、实施抓捕以及证据获取上存在异常的困难,为公安机关的侦防工作带来了新障碍。而谋求专业协作、用准侦查战略、切除犯罪链条等策略,以及常规与专门相结合的取证技术,能够为侦办此类案件清除壁垒,有效应对冒充公检法跨境诈骗犯罪的各项规避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6.
当前电信诈骗案件呈现诈骗手法逐步升级,作案手段更趋隐蔽,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跨区跨境犯罪突出、诈骗犯罪团伙呈公司化的新特点.对其打击存在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赃难等问题,为此,,应从源头抓起,防止电信诈骗犯罪;全方位出击,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注重证据的收集运用,准确认定电信诈骗犯罪;会商境外警方,打击跨境、跨国电信诈骗犯罪,才能有效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7.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益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较为严重的犯罪,针对此类犯罪的侦查打击存在多重难点,实践中犯罪预警是治理此类犯罪较为理想的手段。通过梳理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立案、破案、资金损失等数据,分析当前形势,调研X省及T市公安机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预警现状,结合文献研究,探讨难点及问题,提出改良路径。  相似文献   

8.
电信诈骗案件发案量逐年大幅增长,作案手段不断演变,巨额的诈骗金额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逐步形成了以作案手段区分的地域性电信诈骗犯罪群体。针对地域性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当地公安机关开展从源头治理综合打击此类犯罪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破解地域性电信诈骗案件中单个案件侦办成本高、线索少、侦办难度大等现实困难和障碍,有必要将源头治理、综合打击模式作为应对地域性诈骗犯罪的重要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金融事业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载体的电信诈骗犯罪逐渐形成带有地域性特征的职业犯罪,成为一种案发区域广、涉案金额巨大、群众反响强烈的常发性侵财案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鉴于电信诈骗侵财案件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点及公安机关在侦破此类案件中所遇到的瓶颈,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快电信立法、构建全国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平台、提高远程协助办案能力、加强与金融、电信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密切国际和区域间司法互助等,以有效遏制电信诈骗侵财犯罪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电信诈骗是社会危害最为普遍、社会影响最为恶劣的犯罪类型之一。尽管公安机关在电信诈骗案件的打击与防范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电信诈骗案件仍表现出屡打不绝、防不胜防的高发态势。在公安刑侦工作全面推行打击犯罪新机制的背景下,研究电信诈骗案件侦查合成作战机制的内涵与必要性,剖析此类案件侦查合成作战机制的构成要素,是转变侦查部门打击电信诈骗战斗力生成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来势凶猛、愈演愈烈,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犯罪问题。电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公安机关的打击经验比较少,整体打击能力水平不高,总体工作处于被动状态,破案率也一直在低位徘徊。打击电信诈骗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尝试以SWOT模型系统分析法为视角,对当前电信诈骗犯罪问题进行全面客观分析,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侦防对策,从根本上遏制电信诈骗进一步蔓延的迅猛势头。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电信诈骗犯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大多跨区域、跨境作案,智能化、科技化程度高,作案隐蔽,反侦查能力强。今后,电信诈骗犯罪诈骗手段、方式会不断翻新,随着经济走势而会起伏,但高压打击之下也会有所收敛。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工作难点主要在防范控制困难、侦查破案困难和追缴赃款困难。有效防范控制电信诈骗犯罪,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行业管理,深化合作协作,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坚持打击下游犯罪等。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波及范围广、手段新、蔓延速度快,是公安机关当前要依法严厉打击的犯罪之一.但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规律、特点、作案手段和方法不断演变,我国现有的司法制度尚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需要.选取2020年4月至5月甘肃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4.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利用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通信工具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在我国各地迅速蔓延,呈爆发式增长,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电信诈骗犯罪的起源及发展,发现电信诈骗犯罪发展之迅速、手段翻新之快的原因,能够为打击预防电信诈骗犯罪做好基础性工作,进而可以做出有针对性的打击防范此类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电信诈骗是信息化催生的一种新型诈骗行为,现阶段利用大数据开展电信诈骗犯罪侦查,能够适应和应对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犯罪形势的快速变化,但也存在电信诈骗案件管辖混乱,侦查机制受限,取证移诉难度高,跨境抓捕合作难度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利用大数据强化侦查监管,加强犯罪预警,完善取证流程以及建立跨境侦查合作平台等方面改进,从而提高侦查工作的效率,加强对犯罪的有效打击。  相似文献   

16.
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类新型犯罪,具有智能化、团伙化、职业化等特点,往往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跨地域、跨境作案,致使侦查工作比较困难。该类犯罪社会危害性大,对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对于此类犯罪的防控,既要加大刑事处罚力度,也要进行被害预防,强调防范对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电信诈骗犯罪持续高发。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1152例电信诈骗犯罪案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电信诈骗犯罪的特征及我国司法机关应对效能差异,结果显示:电信诈骗犯罪各年度及各地区分布不均,8个重点地区的犯罪比例较高;犯罪人的人口学特征与犯罪学特征差异明显。在司法应对方面:检察机关的处理效能和法院的审理效能相对较高,而公安机关的打击效能有待提升;电信诈骗犯罪的持续高发态势仍将持续;有效打击该类犯罪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电信诈骗犯罪具有多样化、智能化、组织化、国际化和危害大等特点,在侦破和防范中存在取证难、定性处罚难、抓捕难、追赃难等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应当从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力度,创新打击方式,提高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加强公安机关与电信运营商、网络平台、银行、支付中心之间的协作,形成跨领域的协同作战机制,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9.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有由电信诈骗向网络诈骗转变、诈骗手法更新迅速、诈骗对象选择更加精准、犯罪上下游产业化链条化突出的特点。应当运用协同治理理论,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协同治理机制:发动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治理;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公安机关强化侦查打击;强化行业治理压实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多方主体联动进行反诈骗宣传,以期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综合治理提供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抑制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态势,必然要加强电信网络诈骗涉“两卡”犯罪的打击力度。通过梳理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31046份判决书,发现电信网络诈骗涉“两卡”犯罪存在发案数量大、涉案人员文化程度低以及线上线下交易并存等特征。结合侦查实践,分析侦查此类案件存在的困境,从加强阵地控制、强化大数据应用、全链条打击、全面收集证据四个方面提出侦查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两卡”犯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