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国家检察官学院主办、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和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共同承办的“法律方法与检察官思维研讨会暨首届《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笔会”,于2008年4月19日-20日在张家港市成功召开。国内著名学者、法律实务界权威及知名法学期刊的资深编辑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法学研究方法、法学论文写作方法、法学期刊编辑方法、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方法及张家港市检察院取保候审实证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的定位、回顾与发展等五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次会议为法学界与检察实务界、编辑与作者提供了多角度的交流平台,在拓展法学研究方法、推动检察理论研究创新、改进法学论文写作方法及规范法学期刊编辑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公安法学教育是公安职业教育与法学教育相结合的特殊法学教育,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高等院校法学类硕士培养基本上紧随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是要在学术型硕士培养上创新,就需要突出公安特色。在"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的大背景下,法学教育"精英化"、"大众化"、"职业化"等的辨析日趋明确,各大高校法学硕士培养定位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即为研究做准备——学术型硕士。公安高等院校法学硕士定位同样应为学术型硕士,其要在同领域中具备"卓越法律人才"素质,就需在培养过程中强化公安实践上升为公安理论的能力,首先从招生数量上"精化",其次从课程设置上"简化"、"深化",再次从导师引导上"细化"、"学徒化",最后从准出门槛——毕业论文上"学术化"。公安高等院校法学硕士最终应能成为公安法学相关理论领域博士研究预备人才。  相似文献   

3.
批判中的法学与法学中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研究与其说是一种对法律现实的理论认识活动 ,不如说是一个对法律现实进行批判与反思的过程。批判法学彰显了法律认识过程中的审视意味 ,让人们意识到没有批判的法学是封闭和僵死的体系 ,法学只有在批判中才能更新和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 ,一味的批判与普遍的否定也会导致法律虚无主义的复活。因此 ,对批判方法的法学应用需持谨慎而又必须予以正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法学研究空前繁荣。在法制建设方面,立法进入“快车道”,新颁布法律、法规如“雨后春笋”,推动着法治的进程;在法律实务方面,司法解释、“精典”法律文书不断公之于众,指导着法律的适用;在法学研究领域,学术专著,法律翻译呈现出“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26日至27日,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暨成都学术研讨会在l~lJll成都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法学界、法律实务界的近四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此次年会的主题为“商法视野中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当前,法学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和孤立,在教学内容上过于注重理论而忽略实务知识的应用训练,在培养效果的指标和评估上仍以"考试""论英雄"。这使目前法学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离法律实务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应明确法学教育目标的主导地位,使教育模式真正为教育目标服务。为此,应构建培养、训练学生法律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体系,改革法学课程的考查方法,进一步提高法学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高等法学职业教育的特征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法学职业教育主要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实务型的法律职业人才。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需要构建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单民(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主编)法律方法与检察官思维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既与法学理论最基本的方法、原则相契合,又与司法实践尤其是检察实务紧密关联。会上各位专家学者针对法学研究方法、法学论文写作方法、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方法以及法学期刊编辑方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畅所欲言,见仁见智,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思考和新的启迪,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民权运动、国力增长、法学理论进步、法学教育发展和民间基金支持是美国诊所法律教育在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根本因素。考察美国诊所法律教育起源对中国法治有重大的启示意义:美国诊所法律教育的法律援助功能启示通过中国法律诊所来实现社会正义;美国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诊所教育法律的促进启示我们要深刻理解当今中国法学研究的任务;诊所法律教育对法律技能的重视启示我们更加重视法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诊所法律教育对"活的法律"的重视启示我们诊所法律教育会将法律人和治理国家联系在一起。诊所法律教育虽然意义重大,但在中国要实现诊所法律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宏观上,我国法学教育的目标降低了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法律对代理人和辩护人的规定限制了真实诊所功能的发挥;微观的问题则有财力缺乏、诊所形式设计以及学分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都给予了重视,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紧张的局面依然存在。对广西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能够掌握广西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而且也能为西部地区建构更为合理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以纯粹法学核心概念“法律规范”为例证 ,分析法学理论中概括、论证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 ,纯粹法学创始人凯尔森正是通过对“法律规范”一词的界定 ,构筑了一种具有独立性品格的法学理论。学术研究中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 :限定了论证的范围与前提 ,体现了论证的立场与方法 ;反映了学术研究追本溯源、寻根究底的深度 ;既可以维持一种学术传统 ,又可以激发新的质疑与思考。纯粹法学理论对基本概念的锤炼 ,反映了基本概念的学术价值 ,对我们的理论研究 ,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2.
清末法律改革以来,中国法学在一百多年里经历了继受、批判和反思的过程。然而直到现在,中国法学仍然没能在整体上获得世界法学界的承认与尊重,这其中有外部语言文化和社会政策条件的限制,也有法学界内部缺乏规范性、自主性、批判性的因素。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反思并克服这些阻碍因素,才能促使中国法学走出困境,迈向通往世界法学学术殿堂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3.
吴经熊作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法学大家,他具有能够融通甚至超越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宏观视野与学术勇气,文章则通过对吴经熊法律哲学思想的探究,展现其如何立足于超越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第三条道路",并试图从中获得对中国当代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的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政法学院主办的法学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热诚欢迎法学理论界、法律实务界专家学者惠赐优稿。  相似文献   

15.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政法学院主办的法学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热诚欢迎法学理论界、法律实务界专家学者惠赐优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书是邓正来教授对中国法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智性成果,他提出中国法学要走出西方"现代化范式"的支配,建构起"根据中国"的"中国理想法律图景".该书是作者对中国法学在冷战时代的世界结构之中的使命所做的一项前提性研究.该书对既有法学知识的"扭曲性"支配力量作了鞭辟的揭示与批判,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讨论.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的法律学术是中国法律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法学界对传统中国法律学术的知识类型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有法学说、律学法学说、律学说以及先秦法家法学-汉以后律学说.传统中国的法律学术主要是对制定法的注解,缺乏对正义和权利这一法学核心问题的讨论,因此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学",而是"律学".关于律学的兴衰,笔者并不完全赞同沈家本的观点,认为律学滥觞于秦,兴起于汉,繁荣于魏晋,隋唐集大成,至宋元趋向衰落,明清复兴,迄清末而终结.关于律学的生成,笔者认为律学在传统中国的形成有其必然性,而法学则难以生成,原因复杂多样,其中最直接关键的是,实体上缺少从人的"类"本质中抽象出来的超世俗的体现普遍正义与个体权利精神的法;形式或者说方法上缺乏逻辑学在法律知识构造中的运用.律学具有概念明晰、解释准确、简洁实用的优点,一直是国家立法和司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传统中国和东亚法文化的特色.但由于它囿于经验和技术,因此与西方的法学形成差异和差距.律学在清末为法学所取代,但律学传统影响至今,对当代中国法学的发展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18.
民事执行领域中的"执行难"和"执行乱",一直是困扰我国法学实务界和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中,将规范人民法院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容、方式和程序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权力不受制约必将导致腐败的基本论点,主张对民事执行开展检察监督的呼声日渐高涨。但  相似文献   

19.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4):F0003-F0003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政法学院主办的法学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热诚欢迎法学理论界、法律实务界专家学者惠赐优稿。  相似文献   

20.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1):F0003-F0003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政法学院主办的法学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热诚欢迎法学理论界、法律实务界专家学者惠赐优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