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犯罪现场概念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犯罪出现新类型、新特点,根据侦查实践的需要,犯罪现场概念应突破地点场所观、犯罪行为核心要素观的局限进行重构。犯罪现场新概念应为:犯罪现场是指由犯罪行为引起变化的环境以及产生的犯罪证据和犯罪行为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试论犯罪现场保护的任务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保护好犯罪现场是做好犯罪现场勘察工作和侦查破案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现场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明确现场保护的任务,掌握好现场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犯罪行为发生的地点与场所,犯罪现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拥有相应的结构与构成要素。因此,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围绕犯罪现场的具体结构,有助于侦查办案人员重建和再现犯罪现场,挖掘更多证据与侦查线索,早日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基于此,立足结构主义视角,着重围绕犯罪现场的重建与再现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犯罪现场再现时,人们往往仅注意犯罪行为的再现。但犯罪行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犯罪环境有着特殊的联系,环境制约着犯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特别关注犯罪环境的状况,因此,从环境学与心理学视角研究犯罪现场与环境、犯罪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界定犯罪现场的概念。对于完善现场勘查理论和深化侦查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服务和指导当今侦查工作有着现实意义。在对现有各种犯罪现场概念进行审视、反思的基础上,将犯罪现场概念重构为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地点.  相似文献   

6.
犯罪现场重建技术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发展迅速。其中,犯罪现场重建是对犯罪客观过程的整体构建,犯罪心理画像则可以看做对犯罪行为人主观精神状态及其个体特征的描述和再现。犯罪现场重建和犯罪心理画像各具优劣,目前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实际的侦查过程中必须将两者有机整合才能确保准确地刻画犯罪行为特征、动机特征和犯罪者的人身特征,从而为侦查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现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青少年犯罪数量不断增多,危害程度不断升级,且犯罪日益低龄化,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青少年自身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实施犯罪时所遗留的现场具有特殊性:犯罪现场较具“原貌”;现场的明态信息比较多;犯罪现场反映着青少年的心理痕迹;与现场关联的主要是传统刑事犯罪;现场反映出青少年作案“就地取材”的特征。剖析青少年犯罪现场的特点有利于刻画作案人脸谱、确定侦查方向。  相似文献   

8.
犯罪现场重建是侦查主体运用与犯罪有关的现场信息再现犯罪事件和行为的过程。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犯罪现场重建也是一个收集相关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认识过程。收集和分析犯罪信息是形成侦查假设的基础;而提出侦查假设是对犯罪现场重建结论的初步推断;验证与修正侦查假设则是对犯罪现场重建结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犯罪现场勘查是刑事侦查人员,在刑事案件发生后,为查清犯罪事实,收集犯罪证据,揭露证实犯罪人,而依法对与犯罪有关的人和事以及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的现场调查和勘验检查工作;物证鉴定是指具有鉴定权的鉴定机构内鉴定人员,受指派或接受委托,利用科学技术方法,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或者判断的一种活动。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现场勘查是物证鉴定的基础,物证鉴定是现场勘查的深化,现场勘查与物证鉴定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的快速交流,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呈增强趋势,作案手段、方法趋向智能化,犯罪现场上非规律性的现象越来越多,给现场勘查工作带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和满足侦查工作的需要,研究和探讨现场反常现象势在必行。任何犯罪现场痕迹都是犯罪心理的反映,犯罪分子刻意地伪造犯罪现场,制造反常现象只会留下更多的犯罪信息,同时反映出更多的犯罪心里痕迹。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的方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其行为背后所体现的犯罪分子心理特征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犯罪现场是一个与其他系统不同的有着自身特质的系统。研究系统的构成是认识系统的必经之路,对犯罪现场构成加以研究可以推动人们对犯罪现场这一系统认识的深入,因此,犯罪现场构成理论是犯罪现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犯罪现场构成理论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对于后来者在此领域拓展和进一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和提取,但它是犯罪人的意向结构转化为行为结构,储存在各类物质性痕迹及其它客体物中的一种联系方式。现场心理痕迹与犯罪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物质性痕迹之间存在着一致性的特点,它们之间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犯罪分子作案水平不断提高,主动有意识地破坏犯罪现场等反侦查现象正不断出现,而传统的现场勘查工作思路主要是注意重对现场有限的有限形痕迹物证进行提取和鉴定,这也是当前公安机关因现场提取不到有用的痕迹物证而导致一些案件难以侦破的重要原因之一,犯罪现场所寓含的犯罪信息十分丰富,除了那些有形的痕迹物证外,还包括很多潜在的隐性犯罪信息,获取犯罪现场的犯罪信息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更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现场遗留物是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遗留在犯罪现场上的物品或物质,它对刻画犯罪嫌疑人,证实犯罪有重要的价值。所以,侦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现场遗留物的发现、提取和利用,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犯罪现场重建是基于对犯罪现场获得的各类形式的证据,结合所获取的相关客观事实,合乎逻辑地以抽象、形象或实物模拟的方式,重新构筑犯罪现场所发生的犯罪内容和犯罪过程,并探明与之相关的犯罪行为的个人特点和犯罪条件的侦查活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犯罪现场重建研究已成为侦查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从本质内涵来讲,重建、再现、模拟都是对犯罪现场重建的正确认识和见解,只是由于所涵盖的犯罪现场认识的本质内容有所偏重而存在差异。犯罪现场的认识过程包括了对现场的重建、行为的再现及场景的模拟,同时也包括对犯罪现场重建起纽带作用的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总体而言,犯罪现场重建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犯罪现场是案件信息的来源,是侦查人员认识案件的出发点。注重收集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对现场勘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犯罪现场的复杂性,犯罪行为轨迹与生活行为轨迹存在重合的可能性,犯罪现场往往遗留有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轨迹和被害人的行为轨迹。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与犯罪行为常常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犯罪人的非犯罪行为就可能成为犯罪行为的补充。从现场分析角度讲,侦查人员在发现犯罪行为的同时清楚地认识非犯罪行为,为正确分析现场与重现犯罪经过提供思路与线索。因此,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时对非犯罪行为的收集及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犯罪现场中非犯罪行为一直是侦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加强犯罪现场中非犯罪行为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侦查人员对犯罪现场的全面认识,开辟认识犯罪现场的新视野以及开拓新的侦查思路。为此,有必要对犯罪现场中非犯罪行为的概念、价值,犯罪现场中非犯罪行为信息在侦查破案综合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都是犯罪现场。现场勘查工作的重点是做好主体现场的勘验检查。但随着犯罪的不断升级,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反侦查意识越来越强,在主体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所以,在重视对主体现场勘查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关联现场的勘查,做到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并重,加强对关联现场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评述了伪造犯罪现场的研究历史 ,并对 2 5例伪造犯罪现场案件从罪犯特点、受害人特点、案件特点、犯罪动机及执法人员犯罪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把伪造犯罪现场和作案人结合起来研究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更深入地研究伪造现场作案人 ,给刑侦人员和物证学家对伪造犯罪现场的勘查、取证以及现场重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