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腐败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同的时代、政体和经济体制都没有杜绝腐败的发生。除行政因素外,腐败成本的经济学分析为解释腐败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以经济理论中的理性人假设为前提,通过对腐败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学分析,发现腐败被查处概率对腐败成本和腐败发生具有重要影响;进而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能够影响腐败被查处概率,导致选择性腐败与高级隐蔽形式腐败的发生。结合我国实际,新时期我国进一步加强反腐败斗争,就要提高腐败被查处力度、升级腐败打击力度、全面提高腐败成本、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全社会反腐败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公共工程领域是我国腐败发生的重灾区。试从公共工程牵涉的多元利益主体和复杂运作流程入手,根据腐败主体、权力支撑、涉及环节、腐败手段和腐败方式的不同,总结公共工程腐败的六种典型模式。并进一步利用寻租理论、俘获理论和合谋理论等工具对公共工程腐败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参考国际上测量腐败的经验,利用公开数据和资料,对我国当前公共工程腐败的程度进行初步测算:从腐败治理重点领域维度看,专项模式的实行,说明治理公共工程腐败是近几年国家腐败治理的首要任务;从腐败立案比例来看,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数,约占全国腐败案件立案数的10%,高居各行业腐败榜首;从腐败金额来看,粗略估计公共工程腐败约占公共投资总额的25%;若从典型案例看,腐败现象更是五花八门,花样频出。  相似文献   

3.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腐败的认识仅局限于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这个表象上,没有更进一步地分析引发腐败的各种各样的成因,导致在制约腐败行为的方法上单一化.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腐败,对症下药,找到一个综合治理的方案。本文就试图在这个方面作一些尝试。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权力为自己或小集团谋私利的行为。如果从腐败的成因上对腐败进行分类的话,可以把腐败分成结构式腐败和个案式腐败两大类。结构式腐败是指由社会、历史原因给相应历史时期的社会的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诱发的腐败;个案式腐败则是指排除社会、历史因素,完全是因个人的  相似文献   

4.
问题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当前反腐败态势呈现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的特点,我们应如何认识新型腐败、如何整治新型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对当前反腐败态势作出新的判断,指出当前腐败呈现"三个交织"新特点,包括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以及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交织,其中"新型腐败"是一个新提法。我们如何认识新型腐败、如何整治新型腐败呢?  相似文献   

5.
关于腐败心理,国内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来研究腐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腐败产生的个体心理因素、腐败心理类型等。国外学者则更多从腐败心理活动、社会控制、腐败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虽然部分研究没有直接指向腐败心理预防,但为进一步探析腐败心理及其预防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曹红蕾 《创造》2013,(1):23
"反腐败进入高峰期" 经济发展,大国崛起,利益的诱惑、权力失控、"家长制"复活和法制的滞后,使得腐败孳生有了土壤.有关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腐败已经进入了高峰期.腐败的主要表现开始从"商品流量领域的腐败"向"资本存量领域的腐败",也就是向"权力资本腐败"的演变;如"国企改制中的腐败""农村的圈地运动中的腐败""城市拆迁运动中的腐败""大型建筑工程中的腐败""股市黑金操作中的腐败"和"金融领域腐败",腐败的面大、量大、范畴广、"层次高"、危害严重,使得"反腐败"活动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年来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腐败本质问题界定、腐败行为特征及其成因、腐败测度、反腐败策略四个方面,对我国反腐败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本文提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特殊权利的一切行为。当前我国腐败行为呈现出绝对权力腐败猖獗、从滥用公共权力向滥用公共资源转变、腐败手段更加复杂和隐蔽、灰色腐败倾向明显等新特征。滥用权力的欲望、官员的经济理性、公共权力寻租、行政监督缺位、行政道德失范是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国应创新腐败测度方法,科学测度腐败程度,推进反腐国际化。客观权衡腐败零容忍、全面反腐、权力反腐的利弊,综合使用经济处罚、道德教育与法律惩处手段,加强对腐败行为的行政监督。  相似文献   

8.
防腐败探要     
遏制腐败不仅要立足于反,而且要着眼于防。只有反、防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经验告诉我们,与其等腐败已经出现或相当严重了再来反,不如在腐败出现之前就来防,将其遏制在萌芽中。所以,探讨防腐败,对减少和遏制腐败,具有重大意义。  一、腐败与反腐败的“时间差”现象呼唤加强防腐败  对腐败如果严于反疏于防,腐败与反腐败之间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时间差”。在现实中,这个“时间差”已经反复出现,造成了重大损失。它暴露了对腐败疏于防的弊端,同时也表明了加强预防腐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谓腐败与反腐败的“时间差”,是指某…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基层腐败泛滥的谴责不能停留于感性层面,应该通过具体数据来加以说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基层腐败案件数据库表明,基层腐败既具有中高层腐败的一些共性,也在腐败领域、腐败潜伏期和腐败类型等方面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基层人员"筛选"机制失衡、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失灵以及"火警"监督机制缺陷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当前基层腐败难以消除的内在机理,也提供了解决基层腐败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腐败行为的完成,都包括腐败主体、腐败对象、腐败机会三个要素。独立地针对某一要素进行治理,很难收到较好的成效。要治理好腐败,就应从源头上切断腐败三要素之间的联系,从体制上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对警察腐败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警察腐败的定义、警察腐败的代价、警察腐败的类型、警察腐败的原因和警察腐败行为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12.
腐败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青年论坛》2004,(5):21-22
针对腐败的问题 ,首先对腐败的特征进行了阐述。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对腐败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揭示了个人腐败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防治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80/90后"官员腐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政治现象。"80/90后"官员腐败有七种类型,包括谋求权力型腐败、谋取利益型腐败、贪慕虚荣型腐败、消费享乐型腐败、依附关系型腐败、急功近利型腐败与随波逐流型腐败。而市场观念的侵袭、政治生态的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心态的失衡、权力制约的缺失与理想信念的薄弱则是"80/90后"官员腐败主要原因。为此,我们需要从合理设计薪酬、优化制度环境、树立正确导向以及筑牢理想信念等方面入手开展腐败治理。  相似文献   

14.
当腐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方面对腐败深恶痛绝,一方面却又“向往腐败”,这种“腐败亚文化”的存在和流传,不但提高了人们对腐败的容忍度,也使全社会的道德状况集体下滑,使腐败被日常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徐国栋 《传承》2013,(2):24+53
当前中国面临的腐败形势非常严峻,主要特点有:腐败呈高发蔓延之势,集团化腐败日益突出,"低龄"腐败分子开始大量涌现,腐败有向最基层蔓延的趋势,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等。把握中国腐败问题的主要特点,有利于针对性地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腐败的重灾区是党委"一把手"的腐败。由于拥有对于人事、财务和决策领域的广泛裁量权,且缺乏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党委"一把手"腐败案件频频发生。通过对近年来S市区和街道党委"一把手"的腐败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从腐败发生概率上看,经济发达区域的党委"一把手"容易因腐败落马;从腐败发生的领域来看,土地、项目、工程是其腐败的重要缘由;从腐败发生的方式上看,买官卖官、官商勾结是其腐败的重要途径。根治党委"一把手"腐败,必须从配权、分权、督权三个维度,构建严密的权力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7.
腐败黑洞:公开披露各类腐败的经济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大敌 ,给国家和广大人民造成十分惊人的巨大经济损失。估计腐败的经济损失是一项十分困难的研究 ,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腐败黑洞” ,这是指可能是无人知晓的“无底洞”。为了搞清楚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 ,哪些领域和部门最腐败 ,为什么这些领域最容易腐败 ,如何确定防治腐败的重点领域 ,哪些领域反腐败可以明显减少经济损失。有必要对腐败的经济损失作初步估计 ,尽管是比较粗糙和不太准确的计算。根据我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四种主要腐败类型———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行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村干部腐败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并以湖北某县为例,对村干部腐败预防相关工作进行实证分析,然后综合国内外研究调查和某县问卷分析结果,提出科学应对村干部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的四点对策:即构建村干部腐败风险教育体系;构建村干部腐败风险排查体系;构建村干部腐败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村干部腐败风险预警处置体系。  相似文献   

19.
潘在清 《新东方》2008,(6):19-23
要取得防治腐败的新胜利,必须加大防治腐败的力度。我们对加大防治腐败力度的必要性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同腐败做斗争的决心,提高防治腐败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对于腐败问题,无论从什么视角去研究,都离不开行为这一最基本的范畴。腐败,归根到底就是公共权力行为的异化。本文通过对个体行为基本模式的分析,提出了腐败行为的基本模式,从一个新的思维角度对腐败行为进行了透视,找出了腐败行为成因的基本要素,揭示了腐败行为的发生机理,并指出,腐败机会对完成腐败行为具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