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美食     
尚道 《台声》2008,(8):83-86
来到台湾,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囊括大江南北,各式各样美食任君挑选,不管是各国料理,亦是中华传统美食与岛内道地小吃,菜色琳琅满目。吃在台湾,不仅便利,更是一种享受。对于台湾人而言,吃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表现,万其台湾特殊的历史,使得饮食文化更加多元,不仅各系的中华菜肴在此发扬光大,更汇集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致饮食。台湾可说是一个道地的美食之岛。  相似文献   

2.
郑太男 《台声》2013,(12):51-52
俗语说开门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7件事都和吃有关,可见吃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曾几何时,台湾人在华人圈自诩的良心品质、味美质高,如今算算看,多少项已沦陷在“黑心商品”的乌云之下。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人     
徐南铁 《同舟共进》2013,(11):76-77
台湾的人也是黄皮肤、黑眼睛,说起话来也和我们一样,并不像我们某些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嗲声嗲气、扭捏作态。但在宝岛又分明让我感到台湾人的某些不同,这些不同让人生发出关于“人”的深深思考。关于台湾的人,最先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台湾的“志工”。一天参观历史博物馆,为我们讲解的老者风度翩翩,头发花白,戴一副金边眼镜,穿着红色马甲,脖子上挂着工作牌。他说得很详细,很流畅,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也都能给出恰当的解答。在大陆看惯了年轻姑娘当讲解员,我以为他是馆里的资深工作人员,甚至是馆长一级的人物,专门为我们这些大陆来的文化人解说的。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0,(2):85-85
在厦门最有名的中山路步行街旁边,有座颇有来头的建筑——厦门台湾公会。不高的三层小楼就这样默默地矗立在熙熙攘攘的街道旁,转瞬,就是百年前的往事……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人占据宝岛,不少因不满日人统治的台湾人来到厦门谋生。此后,又有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来厦。  相似文献   

5.
现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认为两岸文化相同,通过交流必定可以增强文化认同,而对文化交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几十年来台湾建构“文化民族主义”的考察,说明企图把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切割开来,建构台湾文化主体性是无法成功的,但台湾在“去中国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这对两岸文化认同造成很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台湾,作为现代健康饮食理念的一部分,素食文化蔚然成风,吃素的人口数量也在逐渐增长。据2010年台湾食品消费调查显示,台湾常年吃素的人口数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0%。  相似文献   

7.
台湾观感     
今年元宵节期间,两岸灯会互动:台湾灯会在南京白鹭洲公园举办,夫子庙灯会在台湾嘉义市公园开展。作为主办方城市,受台湾交通部观光局邀请,笔者有幸参加了赴台湾灯展观摩团,得到台湾观光协会刘秘书长、苗栗县刘县长等官员的礼遇。  相似文献   

8.
吴霜 《统一论坛》2005,(3):61-63
小时候对台湾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台湾在什么地方?台湾有多大?台湾人是什么样子?我对台湾的最初认识是从“我站在大海边把祖国的台湾岛遥望”这句30年前大陆上任何人都会唱的歌词得来的。它让少年时代的我得知中国有一个岛屿,离大陆很远,很美,它有一个清秀的名字—台湾。每个人的故事就像一串项链,不同的珠子被穿在同一根线上,珠与珠之间似乎毫无关联,却由于紧紧相依,又是一个整体。正所谓“前缘后果”,躲不掉,逃不脱。比如说我,20年前,离开祖国到美国。那时候,去美国该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办好手续,飞跃大洋登上了美洲大陆…  相似文献   

9.
有这么一对台湾夫妇,男的叫欧盛民,曾是一名职业军人;女的叫蔡美玲,学医出身,欧盛民年长太太五岁,两人结婚已有15年了。他们在台湾岛内经商,开过精品店,他们有车有房,薪水也不低。在台胞纷至沓来上海的热潮中,他们一家跨越海峡,凭借一种执著、乐观的精神,在上海塑造了自己的崭新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2016,(4):15
正台湾《旺报》3月16日发表社评指出,"台湾人是不是中国人?"一个原本不应该存在的问题,却让台湾陷入20多年的认同困境,影响到台湾的社会团结与竞争力。如今,特别是在民进党完全执政后,它极有可能成为两岸关系冲突的火药库。任何冲突都不会只有单一的原因,实质性的因素包括领土、主权争端、政权控制与经济冲突,理念性的因素则是种族、宗教与意识形态,而后者均涉及自我的身分认  相似文献   

11.
陈淞山 《台声》2014,(10):60-60
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当天,前"行政院院长"郝伯村在新中华儿女学会举办的"抗战胜利纪念研讨会"中表示,"台湾前途从来不是台湾人决定的"、"台湾前途应由全体中国人决定",并强调"台独"不可行等。这番讲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台湾岛内一向标榜有说话的自由,但一遇到统"独"议题,立即无限上纲至敌我矛盾。就高阶政治的大格局而言,台湾前途事关重大,理当客观讨论。  相似文献   

12.
每到农历年底,台湾各企事业主就要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年关到了,犒赏三军的时候来了,要怎么编排,才能不失面子又赢里子?其实,这一年一渡的"年关",就是台湾人俗称的"尾牙宴"。在台湾,生意人特别敬重土地公,因为他们认为,有了他"土地爷"的保佑,生意定会红红火火。因此,逢每月初二、十六,每个店家都要在门前摆上祭品、烧纸钱拜土地爷,这  相似文献   

13.
话说台湾     
  相似文献   

14.
我陪伴母亲去台湾探亲,恰好在台湾过了个母亲节。母亲节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因为是星期日,大家都休息,所以街上十分热闹。听台湾的亲戚告诉我,在台湾母亲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在“母亲节”这天,不少台湾人都有上餐馆慰劳终年辛苦的妈妈,或是给妈妈买件心爱礼物的打算。因此,“母亲节”前后,也成为台湾餐饮业的“大旺日”,各酒店餐馆无不挖空心思吸引家庭顾客,而各百货公司和游乐场也想着在这一天有个“大丰收”。  相似文献   

15.
在台湾,1986年9月28日,酝酿20多年的"党外势力"在仓促间成立了民主进步党。民进党几经"政党转型",在世纪之交夺得岛内执政权,开始了其执政之路。但是,由于民进党的"台独"原罪,加之因操弄省籍、族群矛盾引发岛内民众反感,更重要的是涉入了贪腐的污水之中,在执政八年之后便黯然下台。总结回顾民进党20余年的兴衰史,我们可以粗略将其归结为"四成四败"。  相似文献   

16.
郑和美 《台声》2000,(9):13-13
阿扁上台时 ,谦卑地称自己是贫寒的佃农出身的台湾之子 ,并宣称要“好好地为2300万台湾人谋福祉”。然而上台百日 ,令人大失所望 ,民意调查的满意度已不及格。背叛多数原本60 %以上的台湾父老兄弟姐妹 ,对有“台独反骨”的阿扁这个“后生家”并不放心 ,不敢投他的票。阿扁侥幸上了台 ,父老乡亲也就抱着善良的愿望 ,给他一个机会 ,希望“少年人”能成器 ,不致乱乱来。然而 ,经上台百日考察 ,台湾父老乡亲发觉 ,阿扁这个孩子还不太成熟 ,还需要认真教示、引导 ,否则难以改邪归正 ,走上正道。阿扁自小“洋奶”喝得太多 ,体质“中气”不足…  相似文献   

17.
大陆朋友每天即使看再多的电视或者报纸,也很难了解台湾。原因是这些新闻媒体追逐的都是读者想看的,而不是读者真正应该知道的。举例来说,大陆媒体所报道台湾相关的,百分之八十都和政治或政府有关,然而台湾老百姓压根儿对政治没有丝毫兴趣,甚至还有很多朋友说:只有白痴才会去搞政治。台湾人喜欢看花边八卦,喜欢吃好穿好住好,享受生命、顺乎自然是最高法则。  相似文献   

18.
兰文 《两岸关系》2007,(9):27-30
台湾地小、人少、资源缺乏,却为何能击败无数对手、一度成为全球"代工王国"?这离不开台湾制造业"抱团"的精神、迅速的反应、"微笑"的策略;当然,还离不开台湾人拼命的  相似文献   

19.
吴亚明 《台声》2014,(9):52-53
<正>50多岁的姚小姐在台湾知名媒体做中层主管,最近在新北市汐止区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虽然离台北市区有点远,交通不很方便,但"做了那么多年无壳蜗牛,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个人觉得已经很满足了"。从屏东到台北,在职场打拼了近30年的姚小姐心里无限感慨。十多年来,台湾人的薪资没有变化,但是从北到南,都会区的房价却节节高升,不断翻涨。岛内国泰房地产指数显示,2008年以来,全台房价从当年年中每坪(1坪约合3.3平方米)平均约19.55万元新台币(以下均为新台币),一路攀升到今年3月底的29.01万元,6年大涨约48%。其中,台北市平均房  相似文献   

20.
王亮 《两岸关系》2013,(3):12-15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台湾团团长、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在代表驻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记者注意到,汪会长出席许多重要活动都喜欢穿传统的中式立领服装,更显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汪会长说个人偏爱带有中华文化元素的事物。的确,汪毅夫不仅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而且有很深的造诣,他长期坚持学术研究,探讨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渊源关系,至今已出版《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