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哈萨克民族传统上属于游牧民族,其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征。哈萨克民族传统社会基本架构主要形成于哈萨克汗国时期,包括汗国、玉兹、兀鲁思、阿尔斯、鲁乌、阿塔阿依马克以及阿吾勒七个层级。后来,虽然哈萨克汗国解体,但从玉兹到部落,再到最基层组织单位阿吾勒,这一体系随着游牧生产生活的延续一直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并且在哈萨克族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部落意识、部落传统、部落政治和部落文化得到进一步强化,成为影响哈萨克斯坦政局和当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普什图民族带有较深的部落文化烙印。历史上,它在阿富汗的政治、经济、社会及军事生活中一向占据主导地位。深入剖析普什图部落体系对深刻理解阿富汗的社会特性意义重大。普什图民族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部落化群体”。④部落是普什图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单位。普什图部落是由父系血缘联系的松散联合体逐步演变成的、由宗族集团组成的社会、政治实体。普什图人的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庞大的部落体系,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及社会功能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3.
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2021年11月升级为突厥国家组织,并公布了纲领性文件《突厥世界愿景2040》,以图强化“突厥民族”认同,提升合作的机制化水平,全面推进政治安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以及地区和全球事务等务实性合作。今后,突厥语国家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在政治安全上日益成为欧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在经济贸易领域重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通关和投资便利化、能源、新技术合作,在文化教育领域夯实共同历史、共同语言、共同身份和共同文化四大支柱。但是,突厥语国家的合作仍然受制于政治安全分歧、俄罗斯牵制、中亚国家民族构成复杂等因素,突厥世界一体化目标的实现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赵光 《海内与海外》2003,(12):65-67
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祁连山北麓,生活着一个自称“尧乎尔”的骠勇民族———裕固族。他们的祖先曾用区区5000骑兵,大败突厥的十万大军,并最终使强大的突厥汗国一蹶不振,走向衰亡。他们还出兵帮助唐朝政府平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并与唐联姻,先后迎娶4位大唐公主。这个英雄的民族,今天的生活情况怎样?回纥人的后裔裕固族,主要分布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总人口约1.5万人。据史料介绍,他们的祖先是历史上有名的“回纥”,从4世纪起,一直游牧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回纥人精于马术,善于射猎,个个骠悍勇猛。他们驰…  相似文献   

5.
苏瑛  任华 《现代国际关系》2024,(2):23-41+138
也门胡塞武装的产生和发展不只是什叶派的栽德派在政治社会生活中边缘化时寻求复兴的直接结果,更折射出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国家世俗化与政治伊斯兰运动、国家加强控制力与部落自治传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伴随胡塞武装强势夺权,其对国家重构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既改变了也门逊尼派主导政治权力的格局,还进一步削弱合法政府的控制力,在更大程度上主导着国家重构和地区安全形势。但是,也门国家政治重构将会持续一个较长时期,即便是胡塞武装与总统委员会作出实现也门内部长久和平的承诺后,也门政治和解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也门部落暴力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原因引起的也门部落暴力事件非常普遍,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扰乱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而且阻碍也门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部落暴力是也门由来已久的一种部落现象,贫困、政治因素、社会矛盾、部落保护习俗,以及武器泛滥等是引发部落暴力的重要原因.解决也门部落暴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摆脱贫困;建立合法的政治参与渠道和法律途径、促进传统同现代制度的协调;同时加大打击恐怖主义和控制武器泛滥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杜军 《南亚研究季刊》2022,(2):19-34+156-157
阿富汗的政治演变与部落社会密不可分。部落缔造出了阿富汗近代首个以普什图族为代表的部落制国家,同时开启了阿富汗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不论是君主制、共和制,还是塔利班时代,均可看到部落体制对阿富汗社会变迁和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部落与不同时期的国家政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者常常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虽然长期遭遇战乱,阿富汗的部落至今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本世纪初,阿富汗在内外力量的主导下开启了国家重建和民族和解进程,部落因素仍不可忽视。随着阿富汗局势的演变,受部落影响的塔利班实现了自我变革以及再度崛起,与此同时,部落也留下了深刻的塔利班烙印。历史反复证明族群与部落是阿富汗社会的核心纽带。塔利班再度执政后凝聚民族共识、构建统一和谐稳定的阿富汗仍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尼日利亚地方民族组织源于各民族对部落战争、部落主义和封闭落后的内忧,及对英国殖民统治所带来的政治奴役、经济剥削和文化侵蚀外患双重压力的回应.它们在反对殖民主义、寻求本民族复兴、和平及发展方面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但是,它们很快被"政治化",成为政治家们争权夺利的便利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来,尼日利亚的地方民族组织大量涌现,尤其是在盛产石油的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它们对尼日利亚的民主化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一方面,一些地方民族组织以和平方式提出合理诉求,要求政府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有助于推动民主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许多地方民族组织以暴力手段谋求利益,有的甚至要求本民族脱离尼日利亚独立或按照民族界限重组联邦,这些影响对国家民族建构程度较低的尼日利亚民主化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9.
阿以冲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直持续至今的中东热点问题.后冷战以来中东地区局势更加动荡.中东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益之争,也与大国插手有关,更是伴随贝都因人部落文化传承与阿拉伯国家现代化转型而至的混乱和动荡相融合的体现.在"平衡对抗"的原则下,父权制、劫掠与族仇,以及荣誉等部落文化一起构成了贝都因部落文化的主要内容.部落文化已经深深地渗入到阿拉伯人的民族性格中,并成为其心理积淀,在当今仍然影响并制约着阿拉伯人,体现了阿拉伯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并在未来仍将发挥其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跨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宗教、政治、经济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拉丁美洲种族结构复杂,移民活动频繁;拉美裔族群对美国的国家特性及对外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古巴美国跨界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古巴裔移民问题,经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诸多因素决定了这一跨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古巴革命对移民活动及跨界民族特性产生了较大影响,意识形态对抗成为古巴美国跨界民族问题的关键。古巴美国跨界民族问题的缓和,需要在政治领域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加强理解,以经济文化为主要交流渠道,通过双边合作妥善处理跨界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9.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