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许昌市委统战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先后制定下发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五比五创”活动的意见》、《开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驻村帮扶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结出累累硕果。目前,全市已有11个民族村达到小康标准,出现了以长葛市后河镇小辛庄村和白寨村为代表的超亿元村;3个民族乡镇形成了“艾庄果、山货药、颖桥菜”一乡一品的种植格局。  相似文献   

2.
阿迪雅 《实践》2010,(10):34-35
<正>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积极优先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和祖国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做  相似文献   

3.
<正>吴军说:"贵州民族工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民族政策,促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发展。"(受访者供图)2014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近年来贵州省围绕贯彻落实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采取了哪些新的重大举措?贵州怎样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省民宗  相似文献   

4.
于俊生 《当代贵州》2014,(23):54-55
正民族地区发展滞后,是贵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要把推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称赞"贵州是民族关系最好的省份之一"。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省政协积极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着眼于全省工作大局,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着眼于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稳定,努力为化解矛盾,增强团结多做工作;着眼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努力为推进民族文化教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为我们开展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息烽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为抓手,延伸统战工作内涵,浇灌团结进步之花。在实际工作中,息烽县就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行探索,以振兴民族乡村为重点,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交流活动,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一指导思想,对确保民族地区同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按照"五个统筹"要求,走民族地区各具特色的新路子;解决不断出现的矛盾,加强民族团结,奠定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让各族群众从今昔对比中、从社会变迁中、从身边变化中,感受民族团结进步给各族人民带来的福祉,进一步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力营造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使民族团结进步日益深入人心,成为舆论强音、成为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为在新的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始终抓实抓细抓好民族团  相似文献   

9.
新乡市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共有少数民族44个,58917人。近年来,新乡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和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为目标,完善机制、创新载体、拓宽思路,深入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做好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2013年,五师八十七团党委以坚持"两个共同"、实现"两个共享"的发展目标,将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三连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试点单位,通过成立活动小组,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连各族职工群众携手与共、团结奋进,共同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和谐之歌。4月的北疆春意浓浓,垦区大地绿野条田处处是机车轰鸣人影穿梭,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08,(4):2-2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以铁路运输、煤制油为产业延伸,以生物制药、膨润土加工、房地产开发、酒店经营等非煤产业为互补的大型企业。公司为中国企业500强、全国煤炭百强(第23位)企业、铁道部百家大客户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地方煤炭企业。2004年初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到2010年煤炭产销超过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成就,谱写了新篇章,进一步在全社会唱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王骏 《党的文献》2011,(2):102-10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使我国民族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系统耦合理论,通过建构“制度性、物质性、精神性”三维因素分析框架,以“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平阳县为例,分析党建引领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总结其经验启示,即发挥红色领航的核心作用、因地制宜选对产业、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共建共富帮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地区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全面与精准、整体与个体的伟大结合,平阳做法无疑是这一重要论述在基层的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15.
孙玉杰 《学习论坛》2006,22(2):55-5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需要认识和把握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拓宽民族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民族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河南省创立的维护民族团结五大长效机制,为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在贵州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同舟共济,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成为民族团结的典范。"这是温家宝总理去年10月在贵州调研时,对贵州省民族团结给予的高度评价。贵州成为"民族团结的典范",既有自然环境条件的作用和社会历史传承的因素,更是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的结果。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团结提供制度保障。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7.
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60周年华诞。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60年,是民族地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变迁、各族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60年。60年的历程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问题的处理,关系国家统一和边疆巩固,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的现状决定了其发展的迫切性,针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把国家的"政策动力"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海东地区立足区情实际,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完善工作内容,丰富工作载体,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原阳县委统战部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目标,以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为重点,创新载体,完善机制,狠抓落实,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的创建工作,全县呈现出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