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际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互动合作”理念的重要内容。在瑞吉欧社会政治文化的熏染及进步主义等教育思想影响下,瑞吉欧教育者构建了以儿童、教师、家长为中心,以师幼、幼幼、教师间、家长与教师,学校与社区为主的人际互动合作关系。我们学习瑞吉欧教育人际互动关系,既要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际,又要抓住关系建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家长会、家访、校访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必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合作与支持。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统一战线”。家长会、家访、校访是学校和家长交流沟通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西兰于1989年实施教育改革后,每个学校都成立了由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及其他成员组成的校管会,校管会有很大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建立了教师、家长、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良好机制,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在依法教育和学生人身权利维护中,这种模式更显优势。学校、老师及家长严禁体罚学生,如有违反,校管会则诉诸法律加以解决。如学生家长有违义务教育法,校管会可进行监督,有关部门依法对家长进行经济处罚。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简单地知识传授.而是要构建行而有效的社会、学校、家庭立体教育模式。然而现实情况中,家长由于工作、年龄、学历、方法、代沟等种种因素,对孩子的教育有时显得无所适从、手足无措。  相似文献   

5.
一、提高认识,增强创办家长学校的紧迫感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校办学思想逐步端正,内部管理趋于规范,教师素质提高很快,然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严重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给学生减负,有的家长却给孩子加负;学校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有的家长却只注重孩子的分数高低;教师教学生独立生活,有的家长却对孩子一切包办代替;教师多方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的家长却为孩子定调调、画框框,限制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教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却态度生硬,导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挫折教育逐渐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挫折教育在全国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然而乡村学校由于受到教育条件、师资力量、文化氛围以及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挫折教育的开展不尽人意,挫折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本文结合乡村学校的具体情况,探索一种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多管齐下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支持,共同构建起挫折教育的网络。  相似文献   

7.
家长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学校应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家长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成长和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资源呢?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略谈一点看法。1.让家长成为师生关系的调和者。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取决于教师的个人文化素养、人格魅力、教学业务水平等,另外,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也常常取决于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校应让家长在学生与教师之问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家长成为师生关系的调和者。一方面能够更进一步促进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及时消除师生间的误会,化解师生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张艳红 《党史博采》2009,(8):44-44,46
近年来,挫折教育逐渐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挫折教育在全国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然而乡村学校由于受到教育条件、师资力量、文化氛围以及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挫折教育的开展不尽人意,挫折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本文结合乡村学校的具体情况,探索一种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多管齐下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支持,共同构建起挫折教育的网络.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简单地知识传授,而是要构建行而有效的社会、学校、家庭立体教育模式。然而现实情况中,家长由于工作、年龄、学历、方法、代沟等种种因素,对孩子的教育有时显得无所适从、手足无措。这时,就需要专业教育工作者与家长沟通,互促互进,帮助家长面对孩子成长  相似文献   

10.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这不仅困扰着毕业生及其家长,也给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如何培育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及创业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知识经济时期的教育新问题;是缓解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解决社会矛盾和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1.
在强调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山乡学校各方面条件差,教师待遇低。山乡教师关爱学生、言传身教,其风范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敬重。但也有极少数教师师德缺失,损害了教师队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与家长同时承担教育下一代的职责和义务。共同的愿型,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必须与家长充分合作,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伙伴式”关系,这样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更有利地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那么,作为在教育中占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和家长相处,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糸呢?一、求同存异求信赖生活中,有少数家长或忙于工作,或忙于赚钱,家教责任意识淡薄,生儿育女仅只管吃管喝,成为“甩手”求长,孩子入学俺“万事大吉”,与教师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还有一类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认为孩子读不读书也无所谓,对孩子要求不严,得过且过,相反却对教师抱有戒心,梢一严格,便认为是教师跟孩子过不去。教师如何同这样的家长相处、合作呢?首先要主要热情,在双方心理上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无论从人的社会性到人自身的发展,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变化到国际竞争的态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还是从我国教育的实际需求,无不体现出合作与竞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对于学校体育工作者来说,要让学生做21世纪的新人,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非常关键。本文主要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体育教学中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竞争与合作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家庭虽不是一个专门教育机构,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天然的教育优势。充分认识和有效发挥这些优势,对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家庭教育的优势是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的。不少家长把家庭教育仅当作学校教育的附加成分,以为只是陪读、补课、检查作业等等。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也是对学校教育的“画蛇添足”。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学校教育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家庭教育则以家长为主导,以生活为依据,以日常生活的自然接触为主要形式。学校教育以智育为主,家庭教育则是以德育为主。学校…  相似文献   

15.
高中毕业班班级管理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呼唤人才,人才源于教育,学校是完成教育的主要途径。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领头羊。高三是中学学习阶段最关键的一年,对学生来讲,既是中学学习生活的终点。又是跨人新生活的起点。高三班主任既肩负着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鲤鱼跳龙门”的重任,又背负着学校领导和广大家长的殷切嘱托。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由于血缘和经济上的依赖关系、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家长是很关心自己上大学的子女的学习的,学校在每学期结束后,将学生的成绩单寄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和端正学习态度的教育,督促学生加倍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新京报》4月22日刊登戴先任的文章说,近日,广东省司法厅官网公布《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首次对中小学教师的管教权进行了明确——学校和教师可依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甚至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根据该草案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学生,但可以进行"教育惩罚"。在此之前,对教师来说因为没有管教权且现在的家长维权意识较强,"师出无名"的教师往往不敢过多管教学生。当教师没有管教权,"熊孩子"就算在学校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纽带,家长学校以其独特的教育优势,对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社区教育的地位得天独厚,既能够有效地统筹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又可克服学校举办家长学校难以有效发挥学校和家长两个积极性的诸多弊端,因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社会教育的新亮点。社区举办家长学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教育局关工委张球: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教材分步施教;家庭教育则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社会教育提供背景与条件。从各自不足来讲,学校教育视野窄,内容过分统一,方法比较单调,重群体;家庭教育易受家长的素质、时间、精力的制约;社会教育无确定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且两者关系松散。因此,必须实现三教统筹,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民事责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在校人身伤害事故及其赔偿引发的纠纷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只有明确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界定学校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学校与学生之间是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学校对学生主要是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而不是监护责任。学校对学生在校伤害事故应当承担过错责任,在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在校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健康成长,保证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