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代世界绵羊总数及羊毛产量均有增长。绵羊总数1968/69年度为10亿多只,比1958/59年度增加10%;羊毛产量(污毛,下同)1968年为280万吨,比1958年增加13.6%。 世界绵羊数亚洲和大洋洲较多,亚洲绵羊占世界绵羊总数的25.1%,大洋洲占21.4%;羊毛产量以大洋洲为最高,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43%。世界及几个国家的绵羊数和羊毛生产情况,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2.
据最近(1970年)国外几个刊物报导有关苏修的绵羊育种情况,主要内容约有以下几点。一、苏修绵羊头数及羊毛产量苏修现有羊1.4亿头,出产羊毛41万吨,其中细毛和半细毛25万吨,占总产毛量的61%。苏修最近绵羊头数下降。苏修头目勃列日涅夫在不久前也不得不承认养羊业衰退,许多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检测炭疽芽孢杆菌染色体特异性基因序列 (Ba813)的PCR技术 ,并用于模拟污染的羊毛、皮张和土壤中炭疽芽孢 (Sterne菌株、PasteurⅡ菌株 )的检测。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特异、敏感地检出 0 .5 g羊毛中Sterne菌株的 4 5 2个芽孢和PasteurⅡ菌株的 6 88个芽孢 ;0 .5g皮张中Sterne菌株的 4 5 2个芽孢和PasteurⅡ菌株的 10 32个芽孢 ;0 .5 g土壤中Sterne菌株的 4 5 2个芽孢和PasteurⅡ菌株 1376个芽孢。证实PCR可用于羊毛、皮张和土壤等外环境中炭疽杆菌芽孢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应用Masson三色染色法、Gomori银浸染色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IPP统计分析法,比较了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和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SPG)在繁殖期和繁殖间期牦牛睾丸的分布及组织化学特征。结果,不同繁殖期牦牛睾丸间质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均较为丰富;繁殖间期牦牛睾丸LN在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和生精细胞表达与繁殖期相近,在间质细胞(leydig cells)表达降低,但其平均吸光度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ColⅣ在不同繁殖期牦牛睾丸支持细胞和各级生精细胞均有阳性表达,但繁殖期牦牛ColⅣ在近管腔面生精细胞显示有强阳性表达,平均吸光度统计表明繁殖期显著高于繁殖间期(P0.01);HSPG在不同繁殖期牦牛睾丸精原细胞及支持细胞强阳性表达,繁殖间期平均吸光度检测极显著低于繁殖期(P0.0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环境中成年牦牛睾丸间质组织纤维成分随繁殖季节变化并不明显,睾丸组织LN合成与不同繁殖季节间质细胞分泌功能变化相关,繁殖期ColⅣ合成增强更有利于精子生成,HSPG的显著增加主要与精原细胞及支持细胞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 12个县 (市 )的山羊毛中 7种微量元素Co、Cu、Zn、Mn、Fe、Se、I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其微量元素Se、Mn、Cu的含量较高 ,不同毛色、不同地区的山羊毛微量元素含量有差异 ,而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6.
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上海地区的若干繁殖特性观察结果表明,鼠兔的精子畸形率为11.64%,影响了其在上海低海拔地区的繁殖;非繁殖季节应用外源生殖激素对诱导雄性鼠兔的睾丸发育亦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可在猪睾丸传代细胞(ST)、胎猪或新生猪甲状腺细胞、唾液腺细胞、肾细胞(ESK)、睾丸细胞(EST)等上繁殖。但我们尚未见到用猪肾传代细胞(IBRS_2)繁殖TGEV而提高其毒价的报道。 (一)材料和方法 1.种毒:Purdue毒株,1985年从美国动植物检疫局兽医诊断室引进,后用EST细胞繁殖,1987年3月测定毒价为10~2 TCID_(50)/0.05ml。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成纤维细胞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2GF2)及成纤维细胞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在健康成年牦牛繁殖周期中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繁殖周期(发情期-卵泡期、发情期-黄体期、妊娠期-黄体期)牦牛子宫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别检测不同繁殖周期牦牛子宫FGF2和FGFR的表达和分布,用积分光密度方法分析FGF2和FGF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不同繁殖周期牦牛子宫中FGF2mRNA表达水平为:发情期-卵泡期发情期-黄体期妊娠期-黄体期(P0.01);FGFRmRNA表达水平为:发情期-黄体期妊娠期-黄体期发情期-卵泡期(P0.05)。FGF2和FGFR在牦牛不同繁殖周期的子宫内膜、子宫腺及血管上皮中均有表达,子宫内膜和子宫腺为主要表达部位,阳性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较高。积分光密度分析结果显示,FGF2蛋白表达水平为:发情期-卵泡期子宫发情期-黄体期子宫妊娠期-黄体期子宫;FGFR蛋白表达水平为:妊娠期-黄体期子宫发情期-卵泡期子宫发情期-黄体期子宫。以上结果表明,FGF2和FGFR在不同繁殖周期的表达差异性可能与其参与早期胚胎附植及胚胎发育的调控相关,这为进一步研究FGF2和FGFR在牦牛繁殖周期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弓形体(Toxoplasma goudii)原虫的生活史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时期。弓形体的有性繁殖,Hutchlson,W.M.等(1969)已做了详细的研究,特别是从猫的粪便中发现弓形体卵囊(Oocyst)以后,这对于弓形体生活史的探讨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关于本虫的无性繁殖,据现有资料报道,系在约有200多种哺乳类和鸟类体内的细胞中寄生,  相似文献   

10.
卡氏白胞细原虫(L.Caulleryi)是血变形虫科、白细胞原虫属的一种原虫。本虫能引起病鸡全身性出血,造成大批死亡。本病自1980年首次在我省发现以来,相继在陕西、北京、广西、上海等省市流行,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为了弄清该原虫进入鸡体后的繁殖及病愈鸡的带虫情况,我们于1981~1982年特进行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11.
笔者利用补体结合试验和病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23个县发现绵羊边虫。经实验证实,血清学检疫的最佳季节应在媒介蜱大量侵袭后1个月左右进行为宜。可疑带虫羊的脾切除后,可使虫体大量繁殖,在检疫地区以优势种蜱感染健康除脾羊可揭示边虫存在与否,这两种方法均可作为检疫的补充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2.
泰氏焦虫(Theileria spp·)的生活史,已经Theiler(1902),Koch(1923)和Gonder(1910)等人详细研究过。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Cowdry和Danks(1932)(1933);Neitz(1957);Reichenow(1940)]。但是,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从蜱叮咬牛只起,到淋巴结内出现考赫氏体,有十余天的间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既不清楚虫体的繁殖部位,也不明了繁殖的方式。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认识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  相似文献   

13.
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的组织培养及其在组织内的分裂繁殖与传代培养,曾做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兽医科技杂志,1980年第1期)。现在报告弓形体的快速原虫(Tachy-zoites)用不同剂量的Co~(60)γ-射线辐射后对细胞的活力关系,目的是观察辐射虫体侵入细胞的能力与繁殖的抑制作用,从而探讨获得弱毒抗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卵巢疾病所致的不孕在奶牛中占6.9%,其中持久黄体发病率最高(占65.7%),其次为卵巢静止(占26.3%)、卵巢萎缩(占3.4%)、黄体囊肿(占4%),对奶牛繁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此外,卵巢发育不全、卵巢硬化和卵泡囊肿、卵泡萎缩、卵泡交替发育也零星发生。随着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的应用和生殖内分泌理论的发展,对监控母畜的繁殖机能发生了重大突破,使奶牛不孕率显著降低。国外通过RIA能对孕酮、雌激素、皮质醇,前列腺素(PGS)、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等40多种激素进行测  相似文献   

15.
对 45头一年产一胎、二年产一胎、三年产一胎不同繁殖类型母牦牛卵巢的有腔卵泡进行了观测。结果 ,二年产一胎母牦牛卵巢上有腔卵泡的数量显著多于一年产一胎母牦牛和三年产一胎母牦牛 (P <0 .0 5 )。  相似文献   

16.
笔者观察了磁水对猪蛔虫卵不同发育阶段的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和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虫卵在同一条件下经不同时间发育后,三种同工酶的酶带数目和迁移率(Rf)均有不同;同时还观察到虫卵在不同环境中发育,在磁水作用下经不同发育阶段其同功酶酶带数目和Rf与自来水作用下比较有明显差异。此外还对猪蛔虫卵在磁水中发育延缓的可能因素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疆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和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EV)是有致密核心的粒子,在细胞培养中从感染宿主细胞的浆膜上以出芽方式繁殖,在基因组的5’末端及部分3’末端存在双层膜结构的颗粒。成熟的病毒呈球形、椭圆形,直径80~120nm,个别可达140nm。有一层包围内核的壳膜,壳膜由双层脂质内层和糖蛋白外层组成。  相似文献   

18.
作者应用SDS-PAGE和等电聚焦比较人蛔虫、猪蛔虫和犬弓蛔虫成虫蛋白组份。结果表明,人蛔虫、猪蛔虫和犬弓蛔虫分别有32条、39条、44条(SDS-PAGE)和42条、49条、37条(IEF)考马斯亮蓝染色带及4条、4条、7条(SDS-PAGE)过碘酸银染色带。犬弓蛔虫与人、猪蛔虫具有较大的差异;人、猪蛔虫则较相似,但亦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联合表达PPV VP2和PCV2 ORF2基因的重组PRV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包含有完整阅读框架的PPV VP2基因(1 740 bp)和PCV2 ORF2基因(750 bp)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PI-2.EGFP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PI-2.EGFP.VP2.ORF2.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的DNA和PRV SA215株的DNA共转染Vero细胞,转染后20 h出现带荧光的空斑,挑斑纯化后繁殖,并收获病毒液.PCR和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重组病毒,将其命名为PRV SA215(D1)株.细胞培养特性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可以在Vero、MDBK、ST和IBRS-2等多种细胞上增殖,在Vero细胞上的增殖效价为1×106PFU.分别以1×106PFU/头、1×104PFU/头剂量接种28日龄仔猪,结果显示,免疫仔猪的PPV、PCV2抗体水平均逐渐升高,并分别从接种后第14 d和21 d开始,PPV、PCV2抗体转为阳性.此结果进一步佐证了重组PRV SA215(D1)株已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20.
当前,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已应用于家畜寄生虫病的研究领域,尤其在原虫病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Gavribov等(1938)报道了乌疟原虫(plasmodium capisfrauni)红外期体外培养以来,Tsur(1945)进行了牛环形泰勒焦虫(Theileria annulata)裂殖体在离体组织中生长繁殖的研究。Hulliger等(1964)用分散细胞单层来大量繁殖Tannulata裂殖体。patton(1965)在初代牛肾细胞上观察了脆弱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无性期的发育。Dorna(1970)在细胞培养中观察到了鸡球虫完整的生活史。然而组织培养中原虫的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