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当代世界》2010,(1):62-63
11月19日,世界左派政党大会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开,来自全球52个左派政党的1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会议闭幕式上提议遵循1938年成立于巴黎的第四国际的路线,成立第五国际,“应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
查韦斯自1998年当选委内瑞拉总统以来,十分向往社会主义。从2005年2月起,查韦斯多次提出要用“21世纪社会主义”和“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并自称是社会主义者。他提出的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如今已成为拉美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思潮之一,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1月16日—12月15日)11月19日,世界左派政党大会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开,来自全球52个左派政党的1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会议闭幕式上提议遵循1938年成立于巴黎的第四国际的路线,成立第五国际,应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对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的初步看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两年多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提出要在委内瑞拉实现“21世纪社会主义”,为此,委内瑞拉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措施。查韦斯提出的“21世纪社会主义”的主要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这里谈谈本人的一些初步看法。1.查韦斯的思想发展轨  相似文献   

5.
2013年3月5日,已连续执政14年的查韦斯总统病逝。查韦斯去世,不仅为“后查韦斯时代”委内瑞拉的政治进程和政策走向增添不确定因素,也为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以及地区左翼政治力量的发展带来诸多变数。  相似文献   

6.
王楠 《当代世界》2008,(1):26-27
2007年12月2日,委内瑞拉1600万选民在平静有序,的氛围中就查韦斯总统提出的修改宪法提案进行公投,根据全国选举委员会的计票结果,反对派以微弱优势否决了提案。3日,查韦斯发表公开讲话承认失败,这是“政治强人”查韦斯1998年执政以来首次在选举和公投中受挫。委国内反对派一片欢腾,认为此次公投“打破了查韦斯不可战胜的神话,敲响了他的丧钟”。  相似文献   

7.
委内瑞拉正转向社会主义--查韦斯在世界社会论坛的演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http://www·zmag·org网站2005年4月2日发表了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在第五届世界社会论坛上的演讲。作为拉美地区反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代表性人物,查韦斯在演说中严厉抨击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对拉美各国的奴役和剥削,阐明了委内瑞拉在新自由主义、美帝国主义方面所施行的各种改革举措及其取得的成就,并首次指出:委内瑞拉将转向社会主义,并努力推进拉美反新自由主义国家的联合。该演讲的主要内容如下。来自巴西、拉美、加勒比国家的人们,来自北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人们,你们都怀着“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段子     
皓彬 《工会博览》2010,(18):53-53
USB 据说,无论身处何方,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腰间总是挂着一个USB。有记者问他:“总统先生,您为什么总是带着一个USB?”还没等记者问完.查韦斯站起来用手摸了摸腰间的USB.说道:“因为我不喜欢USA。”  相似文献   

9.
委内瑞拉社会变革的过程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每月评论》 2 0 0 4年第 1 1期刊登了委内瑞拉著名学者、查韦斯总统的重要政治、经济顾问玛尔塔·哈内克尔题为《公投之后 :委内瑞拉面临新的挑战》的文章 ,系统介绍了查韦斯在委内瑞拉结束新自由主义、实行社会变革的艰难历程 ,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应采取的方案。该文主要内容如下。随着乌戈·查韦斯赢得 8月 1 5日公投的胜利 ,委内瑞拉反对派遭受了推翻查韦斯政府的斗争的第三次失败。许许多多关注这场公投的国际观察家毫无异议地宣布这次公投是有效的。这个胜利不属于一个人 ,它属于以人道主义和国内外的团结为指导来建立一个国…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06,(11)
孤掌难鸣的查韦斯5月15日,美国宣布与利比亚全面复交,同时对委内瑞拉武器禁运。正在英国访问的查韦斯破口大骂布什是“恐怖分子”,称国际刑事法庭应将其关押。稍后在利比亚,他又显摆说:“我们不需要美制武器。我们可以自产,也能从欧洲、亚洲买。”当然,查韦斯知道光靠俄罗斯的直升机和步枪是不够的,他还需要外交盟友。在拉美,墨西哥和秘鲁的当权者都被查韦斯的大嘴作风激怒了,古巴的卡斯特罗还算清醒,不过老卡年事已高,比较低调,基本上只守不攻,尤其古巴在石油方面还得靠委内瑞拉救济,并且最近还挤掉了委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名额,这让查韦…  相似文献   

11.
日本自民党自成立后一直把持日本执政地位,并一度被称为"万年执政党".这种由自民党一直把持政权的体制被称为"一党优位制".在自民党领导下,日本创造了"日本模式",国力空前强大,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派阀纷争、金权政治、腐败、一党独大等,使日本国民丧失了对自民党的信任.1993年自民党在大选中失败,标志着日本政党体制由"一党优位制"向多党竞争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2.
欧洲左翼政党大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8-9日,欧洲左翼党成立大会在罗马召开,300多位来自欧盟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德国民社党、意大利重建共、西班牙联合左翼、希腊左联党等欧盟12国的14个共产党与左翼政党成为该党首批成员.法共和捷克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共产党虽出席了成立大会,但由于党内有不同意见或对建党呼吁书内容持有异议,决定暂不正式参加新党.大会一致选举意大利重建共全国书记法乌斯托·贝尔蒂诺蒂为该党主席.另外,葡共、德国的共、北欧绿党左翼联盟、古巴共、巴西共、日共等22个来自欧、亚、拉美的左翼政党和组织应邀派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工党和新西兰工党在思想理论和纲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对全球化、市场经济和国家等问题也有了新的见解,同时对各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进行了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西方政党组织与政党认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组织与政党认同之间存在着一个互动的过程:政党组织是政党认同的制度性资源,拥有健全有效、组织严密、动员有力的组织既是政党组织制度化的结果,也是政党争取认同的有效手段;而政党认同也是政党组织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西方政党组织的嬗变折射出政党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党认同总体发展的曲线.  相似文献   

15.
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文明演进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西方特别是西欧,是世界最早出现政党的地区,是世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西方近代政党制度的产生,以及由此逐步形成的政党政治,使西方国家的上层建筑实现了革命性飞跃,对本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治演进带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各政党之中以纲领路线稳定而著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日本共产党,以2004年1月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修改党纲为标志,实施了自1961年第八次代表大会以来最大的政治变革.日共这次政治变革,既是对"八大"以来"日本式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延续和总结,也是对近年来"务实、灵活路线"的确认和发展.在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前,日共在党内广泛征求修改党纲的意见,在中央举办了10多次各级干部读书会和讲习班,并且在党支部会议、地区党会议和县党会议等各级会议展开讨论;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后在党内开展了学习新党纲的活动.所以,日共的政治变革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可以说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Party charis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廉德瑰 《当代世界》2010,(10):34-36
2010年9月14日,日本民主党党首选举大战落幕。菅直人以721分大幅领先小泽一郎的491分,成功连任民主党党首,继续担任日本首相。菅直人连任民主党党首既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所谓出人意料,是因为在选举投票一周以前,人们对选情的分析还是以小泽作为民主党内最大集团的实力为基础的,但是,临近投票时,得到民意支持的菅直人便逐渐胜券在握了;  相似文献   

19.
20.
Edward D. Cohn 《欧亚研究》2013,65(10):1912-1930
During the late Stalin era, many of the USSR's local party control officials and prosecutors entered into a protracted conflict over who had the right to judge the conduct of communists; prosecutors charged that party committees were shielding communists from prosecution, while control officials claimed that party organs were deferring to prosecutors and abandoning their traditional oversight role. This article will argue that although some party committees were interfering in the courts, the dominant story of party–procuracy relations under post-war Stalinism involved the disengagement of party organs from the oversight of administrative wrongdoing, with long-lasting consequences for the Soviet regime's attitude toward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