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视野》2006,(3):63-64,F00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八个“一号文件”;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是怎样提出的;小岗村:“土地入股”发展集体经济;如何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梁启超首提“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
“末世论”似乎是人类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在世纪交接的关头都要去面对的鬼魅。11世纪,全欧洲一般人都抱着最后的末日裁判将到的恐惧,并且相信世界将迅速没落。灵魂的沉沦逼着人们去做最不合理的事情。有些人把全部家私送给教会,而把一生消磨在长期的苦行中;大多数人则是淫侈享乐,醉生梦死。只有教会用幻觉来迷惑人,收受赠遗,一天一天富裕起来。日本的平安朝末期,末世思想也曾经攫住了人们的心灵,念佛的哀声到处可闻。在这种社会风气之下,许多人为了乞求“极乐往生”而投水、绝食自杀。19世纪末的上海也曾染上了“世纪末…  相似文献   

3.
精、气、神,系人之三宝也。人死了,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没气了”,可见气之于人,是多么重要。汉代大学者王充早就指出:人以气为寿,形随气而动,气性不均,则于体不同。由人组成的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倘若不是正气充盈,而是弥漫着乌烟瘴气,则社会必然呈现“气性不均”、“于体不同”的病态。“随气而动”的社会形象,必然时露陋丑。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岳飞临刑前壮志未酬,慷慨引吭,发出“还我河山”的呼号;文天祥大义凛然,一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字字铿锵掷地有声;谭嗣同为…  相似文献   

4.
谷营乡俭庄村,是豫东兰考县一个内涝频繁的小村。四万多口人,星星点点地散居在黄河滩区。由于没有排水河道,每到夏季,村里一片汪洋。双目失明的张新国老人就住在这里。每当这个时节,一位肤色黝黑的中年男子,就会“吱呀”一声推开他的房门。不用说话,老人就从趟水而来的脚步声判定这是县民政局局长田良责来了。老田整天就这样在乡亲的炕边、村头和田间办公。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他们。他跑遍全县400多个行政村,走访数千救济户。每到一个村,就连妇女娃娃都认识他。哪家的房子漏了?哪户面罐…  相似文献   

5.
在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中,有一种精神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那就是“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这种精神由来已久,从远古的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到今天,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一位从抗洪救灾前线回来的朋友告诉我:在那洪水肆虐的日日夜夜里,素不相识的人手挽手,肩并肩,顽强拼搏,勇斗洪魔,当“官”的和老百姓、将军和士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互间最通常的称呼是“同志”。他说:“每逢危难时刻,一声‘同志’入耳,倍感亲切和激奋;‘...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内生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中,当属这一历史进程的文明范畴,是民族复兴的文明表达。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特殊历史性质,决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走自己的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铸就独特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特质与其所具有的“民族性”“文明性”“历史性”相互支撑,展现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意蕴。从“文明蒙尘”的历史处境,到“文明再造”的现代化探索,再到实现“文明复兴”,中华民族对于现代文明的探索,与其复兴之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原则高度上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标志,构成了伟大复兴最深层的历史意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牵引的文明形态变革进程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将更为充分地显现。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积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徐有光 《团结》2008,(1):45-48
朱蕴山是我国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是不断追求进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者和爱国者。朱蕴山是一位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上千首诗作。他的人生也像一首诗,像诗一样壮丽,像诗一样豪迈,也有着诗一样的意境。他像一首史诗——他的人生足迹与历史的步伐步步相印;他像一首抒情诗——毕生都在抒发着对革命的钟情和对祖国的爱情!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把中华民族推向山河破碎、人民受难的苦难深渊。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地起来反抗,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全中国每个阶级、每个政党、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重大抉择。这其中也包括了作为国民党民主派和其它爱国民主人士的民革前辈们。他们中既有宋庆龄、何香凝等一贯坚持孙中山三大政  相似文献   

10.
学学打比方     
打比方,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说理方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打比方,就是把要讲的道理寓于某个具体事物中,对人们能直接感觉到的具体形象、现象、做法香西剖析,进而实现认识上的升华。作家刘绍棠有一次在南开大学作《文学创作要坚持党性原则》的报告时讲道“每一个阶级的作家都是有所不为的。即使是真实的东西,也展有所写有所不写的。”这时有一位女生提出疑议:“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着;存在着的,就应该给另表现,就可以写。”刘绍案立即打了”比方,L沙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厚的内在逻辑机理。从两者关系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者在目标取向、本质内涵、价值旨归上具有内在统一性;从历史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同程,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夯实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的任务,迎来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前景;从实践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发展蓝图、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制度保障、给予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本期特邀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民族精神的消解”“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百年奋斗史: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弘扬”,推出特别策划——“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3.
刚过去的2000年,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但令我最难忘的镜头,还是这一年的反腐工作。有人说,2000年是“破纪录”的一年。虽然,反腐败不同于体育比赛,但用“破纪录”三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1999年末到2000年初,人们议论的最热门的反腐话题有三个。一个是人称文盲、法盲加流氓的“三盲院长”姚晓红;一个是以“盯梢”著名并借以把浙江瑞安市委书记、市长等多名干部拉下水的“阿太”陈仕松;再一个就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福建政和县“红包书记”丁仰宁。这三个人,虽然腐败的表现都很有“特色”,但毕竟“身份”太低,…  相似文献   

14.
王烨捷 《民主》2023,(3):21-22
<正>刚刚连任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说:“我们教育人还是谈教育,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是我关心的领域。”过去5年,戴立益提交了23份提案,每一份提案都“有真问题”,力求“能提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党性原则最鲜明的标志,是组工干部职业道德最核心的内容,是党对组织工作最根本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每一位组工干部都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到做人处事中去、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6.
徐培华 《民主》2013,(6):13-14
中共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中共十八大报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再到“中国梦”发展定位,诠释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石东 《瞭望》1999,(46)
机关工作看起来像“万金油”,谁都能做得了,其实不然,干起来不易,干好了更难。尤其是对于机关新手,很多最基本的工作程序都不清楚。当领导的有个“婆婆嘴”,手把手地教,是个好事,但不是个长事,总要有个章程,让人照此办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生手也会变成行家里手。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民政局制定的机关工作人员的“30个怎么办”,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接上级电话通知时怎么办?”这是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碰到最多的“小问题”;许多人对此并不在意,但恰恰是这些小事有时却出广大问题。而大多数机关工作人员在刚到机关时并没有…  相似文献   

18.
李玉山 《学理论》2008,(3):74-76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初生生命的崇拜、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从“生龙”和“卫龙”到“神龙”的演化历史表明.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伟大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  相似文献   

19.
孙学玉 《政治学研究》2022,(2):21-30+167-168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习惯于民族差异化研究,从族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到民族习俗、建筑、饮食、服装等,倾尽笔墨,“族”分缕析,较少从国家、法治、公民尤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角度研究民族问题、看待民族政策。本文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论断,总结了民族理论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思想基础的深刻考量,揭示了中华文化演进的历史逻辑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必然;主张加强民族理论和民族发展规律研究,科学回答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澄清人们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建议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汲取国外民族发展经验教训、赋能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重视防偏纠偏等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20.
郑致 《瞭望》1998,(36)
1998年的夏季,是一个不平凡的夏季。面对滔滔袭来的洪水,中华儿女表现了排除万难、百折不挠的刚毅的民族精神。从总书记到普通士兵,从北京到全国各地,上下一致,举国一致,都在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夺取抗洪斗争的最后胜利。“人心齐,泰山移”。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