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有机化学家、浙江绍兴人高振衡(1911-1989),为我国早期在物理有机化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之一。高振衡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留校任教。1941年赴美国从事有机化学研究,194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天津南开大学教授。曾任南开大学化学系主任,先后兼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国家科委化学学科组成员、《化学学报》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天津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等职。高振衡回国后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物理有机化学研究方面取得不少新的成果。上世纪50年代,他对有机汞化合物结构和性能关系…  相似文献   

2.
袁翰青是一位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他青年时期抱着科学救国思想,在1925年考取了清华学堂的化学系,1929年毕业留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伊利诺大学,到了美国之后,他在美国著名化学家亚当斯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立体有机化学的研究。1932年,他在研究中发现联苯衍生物的变旋作用,对立体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获得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袁翰青1905年出生在江苏南通市蒋家巷 ,一户普通的人家。在南通师范学校学习时他就萌发了科学救国的抱负 ,他认为中国所以贫弱就是因为科学不发达 ,于是他和三个挚友商定毕业后分别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1925年 ,父亲作为南师优秀毕业生 ,考入理想中的清华大学化学系。1929年 ,清华大学公派父亲等毕业生赴美深造。他师从伊利诺大学的R·亚当斯教授 ,在教授的指导下 ,进行立体有机化学研究。经过反复试验 ,他发现了联苯衍生物的变旋作用 ,并为此发表了两篇论文 (1932年《美国化学会志》第54卷)。这两篇论文是他的博士论文 ,也是他…  相似文献   

4.
王健  老亨  华柯 《今日浙江》2006,(2):56-57
去年12月16日,2005年中国科学院评选结果揭晓,经层层筛选,优中选优,一位年轻人——40岁的麻生明榜上有名,成了中国最年轻的院士。这位年轻的院士,目前是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他的家乡,就是东阳巍山镇的山区小村麻家村。我们与麻生明院士通了电话,并到他的家乡访问了他的父亲和同学。这只是小事情2005年12月19日晚,记者拨通了麻院士的电话,他第一句话就是对家乡人的祝贺表示感谢,还一再推辞记者前往上海采访。对自己当选为中科院院士,麻院士保持着清醒…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在常州企业家代表团赴东北产学研对接活动中,有一位年轻企业家尤其专注,每到一地,他都很认真地考察咨询、做笔记,时而又专心致志地思考。在大连理工大学这一站,他更显得忙碌。原来,在这里他找到了与自己理念相一致的科技环保项目——生物治污工程。他就是常州市钟楼区政协委员、金梓企业集团董事长谢小东。  相似文献   

6.
在有机化学中有一种试剂叫“格氏试剂”。这种试剂是世界上最多能的一种试剂之一。那么,您知道它的发明者是谁吗?他就是法国科学家继克多·格林尼亚。他于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可是,谁能想到格林尼亚在青少年时代曾是个游手好闲学业荒废的“二流子”。家庭的优裕和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放荡不羁,整天吃喝玩乐。但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猛醒:在他二十一岁那年的一次舞会上,一位美丽的姑娘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追求达尔文的精神激励着人们进化论的奠基人,19世纪的科学巨人——达尔文,他对科学热爱的精神和他的功绩一样,永远闪烁光芒,给我们以毅力和智慧。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科学事业。还在孩提时代,天不亮他就出去采集鸟类、昆虫,并把收集的昆虫分门类地送给昆虫学家鉴定。他不仅发奋读书,且事事留心、观察、思索大千世界中的新奇现象。他醉心于科学事业。为了探索真理,自己虽身患心脏病,毅然乘贝格尔舰,进行长达5年的科学考察。在那艰苦的征途中,他总是保持着一种令人振奋的活力;虽然经受千辛万苦,一旦见到各种地质奇景和生物种类,他便无比欢乐。他走上了探索生物进  相似文献   

8.
1996年9月24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编审陈效师辗转找到笔者,询问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旧址。他是从敦煌返北京时,特意到兰州代人寻梦的。他是袁翰青的女婿。笔者引陈到中共兰州市委西侧,甘肃科学教育馆旧址,当时的建筑物已荡然无存,陈凭吊了一会,将周围的景物拍了照片,怅然而返。 袁翰青(1905-1994)是著名化学家、文献学家,江苏南通人。1925年从南通师范毕业,考入清华大学。1929年毕业,留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研究所,在美国著名化学家亚当斯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立体有机化学研究。1932年他发现联苯…  相似文献   

9.
刘娜 《前沿》2010,(24):49-51
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物种,与其他生物体一样具有着生命特征,而不同的是,人还有着其他生物所没有的理性,且具有二元性。人要寻根究底地询问并解释着自己,无论是对人的起源、进化和未来还是人的行为、生活与思想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哲学所观注与研究的主要内容。米切尔.兰德曼在哲学人类学的研究和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人是未确定性的生物,他要由自我的理解来补偿其原有的未确定或者说是不完善,并以此为出发点和思路,很好地解释了人与神、人与自我、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现代自我认识严重缺乏的社会中,对兰德曼提出的人的未特定化概念进行细致研究,意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春秋》1997,(6)
一1933年,王敬东出生在海阳县盘石村。1949年,考入了胶东师范学校。在这里,接受了大批进步教师的教诲和文学熏陶,他明白了民族的愚弱,是受欺侮的主要原因,发誓要用知识富国强民。1952年,他毕业了。他听从了上级的安排,在掖县一中任生物教师。建国初期的中学生,因为战争的特别时期,解放区停办教育,多是大龄青年,有的学生年龄比他还大。他和学生是朋友,一起聊天、谈生物、谈仿生学,学生常常被他谈得瞠目结舌。他谈科学  相似文献   

11.
黑暗的生命     
镜头前的马正,一脸的不屑与不恭,似乎所有的血案,与他无关或者早已经活够了。生命中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我没有去问他为什么杀人,他也不会给你回答。在充满阳光的人的世界里,他的生命的列车早已驶入地下,他是我们这个生活的海洋里,拒绝阳光而生活在深海底的生物,所以他的肉体和灵魂早已发生了改变。镜头回放A2002年3月21日,在新疆米泉市的一家小商店里,女店主正站在柜台后,漫不经心地拾掇货物。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偶尔有一两个人来买烟或零食,一天的生意也做到了头。只有柜台外的长椅上蓬头垢面的一小伙子要了两瓶啤酒和一碟花生在那里喝…  相似文献   

12.
焦点人物     
《时事资料手册》2007,(1):86-88
邹承鲁2006年11月23日.两度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在京逝世,享年83岁。邹承鲁1923年生于山东青岛.曾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他被誉为中国生物化学界的泰斗,他于上世纪60年代作为主要贡献者成功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他对呼吸链酶系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酶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晚年.他为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尊严不遗余力,他在网上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必须严肃处理学术腐败事件》。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超级杂交水稻取得重大成果;二、我国在世界上率先破译对虾病毒遗传密码;三、中科院金属所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纳米金属材料室温下的超塑延展性;四、上海有机化学所率先合成高活性抗癌物质;五、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开发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六、我国首次发现新的物质波干涉现象;七、中国网通宽带高速互联网开通;八、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完成生物制氢中试研究;九、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电磁式生物芯片;十、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相似文献   

14.
在医学人类学领域,有关人类健康的讨论常常围绕生物社会理论展开。在承认疾病生物基础的同时,力图分析社会文化变迁、社会结构与主体性之影响。已有研究从生物学、涵化和社会苦难的角度探讨了糖尿病的起源,其解释力局限在比较单一的生物范畴和社会制度范畴之内。相比之下,通过患者叙述升华的患病经历视角,可以同时审视糖尿病的生物性、社会性和个体的主体性,因而可以将生物、社会及个体的互动作为辩证关系剖析。对糖尿病的生物性、社会性及患者的主体性逐层剥离又互相纠缠的分析路径,较好地呈现了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和解释模式,也说明了医学人类学生物、社会、主体之三位一体整体路径的研究优势。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伦理学是由法国哲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施韦兹和英国哲学家莱昂波德初创的。施韦兹在其1923年出版的《文化哲学》中便提出了设立生态伦理学的构想。他指出,对生物进行等级高低的划分,并认为人处在最高等的位置,纯属主观臆断。在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他还指出,传统伦理学中善的观念过于狭隘,今天应对它加以扩展,凡是维护生命、完善生命和发展生命的行为都是善的。人和生物的关系应是一种特别紧密的、互  相似文献   

16.
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利用人类自身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认定的一种技术,如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技术等。世界上两个人指纹相同的概率极小,而两个人的长相一模一样的情况也几乎没有,因此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标识。 面部识别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生物识别技术,它通常是隐藏起来的,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被动地”进行操作,即人们  相似文献   

17.
凯利·穆利斯是谁?我知道,他是美国生物化学家,1993年因为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还有?唔,我还知道,他被科学界内的许多人视为“诺贝尔奖得主中最神秘的人物,他的心灵风趣、舒缓,并打破了传统”。啊,我还记得有人说:“穆利斯已经成为已故的理查德·费曼的疯癫科学天才桂冠的继承人。”费曼也是美国人,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世界有名的科学天才和最喜欢、而且精于恶作剧的大师。看来,我对穆利斯早已“相当”了解。其实不然,我真正了解他,是在看了他写于1998年的自传《心灵裸舞》以后。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惊讶地发…  相似文献   

18.
70多年前,浙江大学一位青年教师经常从杭州松木场附近的水稻田里,采集甲壳类动物丰年虫回实验室,观察丰年虫的性别变化过程,研究昆虫细胞的解体与重新形成。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位青年教师创立了轰动世界生物学界的细胞重建理论。如今,他已年满百岁,还健在。他就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贝时璋教授。贝时璋,1903年出生,浙江宁波镇海人。著名生物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位勤勉、智慧的专业人才。在刑事科学技术那峰峦万千的艰辛征途上,他不知疲倦地跋涉着、攀登着……他,率先提出综合研究我国现有足迹检验技术,并承担了《对我国现有足迹检验技术的综合研究》这一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 他,参  相似文献   

20.
心伟  有英  纯安  祯福  罗秋 《楚天主人》2013,(6):27-29
"生物质燃料产业前景广阔,湖北可以做到千亿规模。"这是来自革命老区大悟县的省人大代表李善学在今年省人大会议上,就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建言。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在红色土地大悟县土生土长的李善学,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他的人生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