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论中国文化的评价尺度与诠释维度──兼与李登贵同志商榷郭齐勇李登贵同志的《评一种文化比较观》(载《光明日报》1995年3月15日第5版)是一篇很有思想性和辨析力的学术论文。李文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文化比较的参照系问题,也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2.
乍读黎鸣同志《历史是创造者创造的》(1986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第三版)一文,确有清风拂面之感。他力图打破历史科学中的“大锅饭”,突出强调了创造者(即创新者)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遗憾的是,黎鸣同志竟由此轻易得出了“创造者”“创造”历史的结论(本文所有着重号均为笔者所加),公开提出了一种“新的英雄历史观。”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黎鸣同志的结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还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这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老问题。1986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发表的黎鸣同志《历史是创造者创造的》一文(以下简称黎文)又提出了这个问题。虽然黎文使用了一些流行的“新”概念,但它的论点并不新鲜。  相似文献   

4.
论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李连科、刘奔同志的文章《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的理解问题——答郝晓光同志》(《光明日报》1987年2月2日),指出我在《对所谓普遍价值概念定义的否证》(《光明日报》1987年1月5日)一文中遗漏了马克思著作中的一段话——“如果  相似文献   

5.
<正> 张奎良同志的《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一文,(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长期以来为学术界关注甚少的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特点及其发展道路的理论,读后颇受启发。但是,对张文关于对马克思理论中生产力尺度与道德尺度的论述和评价则不敢苟同,现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张奎良同志。一道德标准或人道主义标准在马克思的西方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中的地位是张文论及的中心问题之一。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以《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  相似文献   

6.
<正> 全方位的改革开放,一方面猛烈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道德上的消极腐败现象。于是,有的人就认为道德退步了。那么如何评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成了伦理学、文学和哲学密切关注的问题。评价社会基本上依据历史和道德两把尺度,这个问题实际上又可转换为,是以历史尺度、还是以道德尺度,抑或以两把尺度评价改革?许多同志认为,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往往二律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郝晓光同志,以青年人特有的理论勇气和锐敏,在《对所谓价值定义的否证》一文(载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未定稿》1986年第17期和1987年1月5日《光明日报》)中,对我国哲学界当前甚为流行的所谓价值定义进行了有力的否证,明确指出被我国理论界不少同志当作“价值的普遍概念”的——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  相似文献   

8.
哲学对科学具有指导作用,这是科学史和哲学史证明了的真理。但是谢林平同志在《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认识》一文(载1987年4月20日《光明日报》,以下简称《认识》)中,却提出了科学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无需哲学指导的观点,并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笔者不敢苟同,在此,谨就几个主要论点提出拙见,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9.
看了孙达人同志所写《论隋末瓦岗农民起义军的失败》一文(见《思想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论瓦岗军》),受到不少启发。作者对历史人物进行阶级分析是必要的,但若把这种分析绝对化,势必把人们引入“唯成份”论的死胡同。因此,对于孙文的基本观点我又是不能同意的。这里,谈几点粗浅看法,与孙达人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六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吕万和同志的《历史研究也要跟上时代》一文,读罢,颇有同感。古往今来,史学研究都是与一定时代紧密联系的。换言之,史学家们的著述都是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之产物,同时又都为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服务。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体的事例。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的时代,面对“世道衰微,邪说暴行并作,臣弑其君者有  相似文献   

11.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解放了长期禁锢的思想,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黎澍同志在《历史研究》1984年第五期上发表了《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命题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两者均违反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原意,而非历史唯物主义命题。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与黎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赵暇)光明日报8,3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吴尚民)光明日报8斗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组织中来 (郝铁川)人民日报85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李崇富赵智奎)光明日报8.10反腐败越深入越需要加强组织协调 (黄远志)人民日报8.13邓小平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贡献 (谷安林)光明日报8.17邓小平: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光辉典范 (孙英)人民日报8.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光辉典范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杨春长张明仓)光明日报8.22沿着邓小平开辟的道路前进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  相似文献   

14.
光明日报北京4月17日电(记者陈劲松、刘小兵)面对当前日新月异的改革现实和纷繁复杂的发展难题,理论创新、理论自信从哪里来?光明日报4月16日一版头条《湖北社科界讨论理论自信》一文对湖北社科界通过对实践观的讨论增强理论自信的生动事例进行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也在军队理论教育界产生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15.
董德刚同志《论人在历史中的选择》(见《党校论坛》1991年第7期,以下简称董文)一文,不失为一篇颇有新意之作,读罢深受启发。但也觉得该文对“人的选择”概念的界定对“人的选择的客观前提”的理解,有待于进一步斟酌。另外,该文对人的选择活动的规律虽作了一些探索,但也有待于进一步说明和  相似文献   

16.
朱虹同志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论纲》一文(见《社会主义研究》1991年第4期,以下简称朱文)中,认为“意识形态只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并不符合马克思对一定社会形态中社会结构因素的分析。”这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社会结构理论,我认为他的这一提法是不符合马克思原意的。现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一 )龚育之同志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 ,对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的分期问题 ,提出了与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并由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不同的看法。 (见该报 2 0 0 0年 1月 1 7日、1月 2 4日、1月 3 1日、2月 2 8日的第三版 )历史决议认为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应分为四个时期 ,即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1 94 9— 1 956)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 957—1 9 66)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 966—1 9 76) ;“历史的伟大转折”(1 976年以后 )。对此 ,龚育之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93年6月25日)江泽民《光明日很》1993午 7月1日.爱国主义在民族抓兴中的作用 侯布云《光明日报》1993年7月4日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表现 余少波《充明日报》1993年7月4日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式装全党 丁关  相似文献   

19.
lr、flrPrlrlr﹃J.,rlrlr,r,r,rlr,r、r、广1户﹄1口Jlr、砂.lrlrl护.lr、r,r,r、护I护、护,护‘,.rl砂﹄,护.,r,r卞洲已卜尹‘JLJr、r、l.关予当代社会主义的着千间题 邢贵思《光明日报》1990年7月2日人生价值的社会标准 郑宝倩《中国青年报,1 990年7月4日社会主义—历史的必由之路 高狄《光明日报》1990年7月6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杜会主义因素吗? 李庆珍杜家芳《光明日报》1990年7月16日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腐败的一致性 刘翠萍《光明日报》1990年7月30日深入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康超光《光明日报》1990年…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与当前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陈浩山《光明日报》1988年1月7日生产办标准的思想解放意义 李世泽《光明日报》1988年1月10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党的路线 夏玉芝《光明日报》1988年1月10日改革与发展的矛盾及其对策 于祖尧《光明日报》1988年l月1石日开拓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新领城 张式谷《光明日报》1988年1月4日在改革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李连科《光明日报》1988年1月红日新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同 :李忠尚《光明日报》1988年2月15日役有发达的生产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民主的几个 理论间题孔令栋 ‘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