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剑 《行政论坛》2012,(5):84-88
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管理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表现,如何使社会管理在新的发展阶段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管理与道德建设的结合有待深入;大包大揽和责任不到位的矛盾依然存在;旧的社会管理格局与新的社会生活存在冲突。产生的原因在于:各种社会不良思想对新时期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课题;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满足不了新阶段的社会管理需要;传统的社会管理方法不能应对新阶段的社会管理实践;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不能契合人主动性、自觉性的发挥;传统的社会管理内容满足不了新时期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的新特点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新阶段加强和优化社会管理的新举措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社会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把统筹兼顾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原则和根本方法;健全和完善社会自主管理;构建服务型的社会管理;加快构建公共应急体系和群体性事件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罗振建 《理论探讨》2007,(5):118-121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新论述,实现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又一次伟大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是同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创造性地运用这一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统一战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推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事业不断蓬勃发展、走向辉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以来我国跨入了特色民生建设新阶段,民生已发展成为包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在内的多方面多层级多样化的民众有序生活系统。在特色民生建设中形成的特色民生观,初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特征鲜明的理论体系,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现代民生,而且回答了建设怎样民生和怎样建设民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党赢得先进性、保持先进性、发展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要不断实现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必须全面把握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正确认识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新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其精神实质,努力掌握党的十六大以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显著特征,从而形成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民生建设理论认识的新高度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书记处成员到河北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6.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将之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成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科学发展、求真务实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怎样正确处理社套主义民族问题”的主线,自觉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落实.在理论创新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在实践落实方面,我党围绕促进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谋求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两大任务,开创了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黄有璋 《理论探索》2011,(6):32-34,85
十六大以来,我党高度重视公平正义问题,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具体表现为:彰显了公平正义的时代价值,进一步科学把握了公平正义的理论内涵,突出强调了公平正义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一、民生建设理论认识的新高度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书记处成员到河北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0.
敬海新 《行政论坛》2011,18(4):28-31
政治合法性是社会公众对于政治统治权力的认可与服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五位一体”建设格局的确立,发展重心也由经济建设逐渐转向社会领域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也相应经历了由政绩为重心向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心的转移.改善民生是增强政治合法性的重要途径.当前,改善民生的思路与对策在于:坚持一个价值取向:注重社会公平;把握一个方向:社会政策的公共性;抓住一个重点:社会体制改革;着力一个突破点:构建民生财政;构筑一个环境:维护社会稳定;锁定一个支点:完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1.
谭惠娟 《学理论》2011,(33):52-53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党群关系思想,深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党群关系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三为民思想,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推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群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懈探索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反腐倡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党深入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规律,形成了有关反腐败的一整套完整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基本战略、工作任务、工作步骤、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累了反腐败斗争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易川 《学理论》2012,(4):35-37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党的建设问题上进行新的探索,及时总结党建新经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张水金 《学理论》2008,(4):8-11
关注民生不应当是政府和社会在特定时期针对一定的社会问题或为保持社会稳定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它反映了执政党执政理念的进一步理性。我们认为,认识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找准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切入点。政策行为应倾注充分的人本关怀,不断拓宽基层民众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改善民生的历程在经历了良好的开端后,出现了重大曲折.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善民生经历了恢复与推进的发展阶段后,开创了新阶段新世纪的新局面.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只有改善民生,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分析了这一分配原则、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在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价值源泉、财富源泉等问题上的区别,进一步深化了对十六大确立的分配理论正确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创新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形成了丰富而又系统的民生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既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又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吴乃和 《学理论》2008,(10):66-67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王春福 《理论探讨》2008,1(2):137-141
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民生问题更集中地反映在弱势群体身上.弱势群体是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公共政策是通过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来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工具,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善民生需要公共政策更多地关照弱势群体.树立公共政策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关照弱势群体的公共政策运行机制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理论创新、理论坚定的底蕴和基础,理论创新、理论坚定是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的表现和目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武装的先进的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凭借着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命题,并对其科学内涵、正确性和重要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这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