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将之首──粟裕 粟裕,湖南省会同县人,生于1907年,卒于1984年。1926年参加革命,曾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毛泽东的目光紧盯着粟裕,突然冒出一句:“如果你感到确实困难不愿意率1兵团南下.我们可以考虑另换人去……”毛泽东的话令会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1948年初的那几个月里,一向果敢坦率的粟裕陷入了沉思和犹豫之中。 起因是中央军委的一道命令。 1948年1月下旬,刚打完沙土集战役的粟裕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接到军委命令:为迫使…  相似文献   

2.
肖劲光,湖南长沙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四野第12兵团司令员,解放后任海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南满根据地最困难的时候,肖劲光来到这里,这时候主动请缨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1946年底到1947年初,是共产党人在东北黑土地上最困难的时期。国民党军将我东北民主联军分割在松花江两岸,切断了南满与北满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南满地区,我军仅控制长白山麓的临江、浑江、长白、抚松四个小县。这里人烟稀少,山高雪深,交通不便,作战没有多大回旋余地。中共南满…  相似文献   

3.
八、罗瑞卿与大比武 罗瑞卿(1906-1978年)四川省南充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时期,曾任军政委,红1方面军保卫局局长,红军大学教育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政委,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2兵团政委,第19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  相似文献   

4.
四、百年一遇的军人——陈赓 陈赓,湖南湘乡人,生于1903年,卒于1961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解放战争时期任第4兵团司令员。抗美援朝时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中,有一位大将最有传奇色彩。他13岁就离家从军,第一批进人黄埔军校,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他曾救了蒋介石的命,当上蒋介石的内卫,面对蒋介石给的高官厚禄,他共产党人的信念不动摇,仍然离开了蒋介石。他多才多艺用兵如神。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任129师386旅旅…  相似文献   

5.
五、谭政将军二、三事 谭政(1906-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早年是小学教员。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入党。参加了北伐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时期任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抗战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四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毛泽东的首任秘书 1927年9月9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改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山修水县出发,会合其他部队,去攻打长沙,举起了秋收起义的大旗。此时,谭政为第1团团…  相似文献   

6.
张云逸是共和国的开国大将,他一生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陈毅曾盛赞张云逸:“从统战战场到抗战战场,张老都是功在我党。”建国后,张云逸以带病之躯,兢兢业业为党工作,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毛泽东曾发自内心地赞叹:张云逸“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鉴于本刊近年来介绍张云逸大将的文章不多,特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顾保孜 《湘潮》2005,(7):15-19
在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大将中,年龄最长者要数张云逸了,他比毛泽东还年长一岁零四个月。他的革命资历也最长,富有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8.
王树声(1905.5-1974.1)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10位开国大将之一,杰出的军事家.王树声将军敦实剽悍,胡须丛密,双唇前突,脸上酒刺如麻.钱钧将军告余红军时期初见王树声将军印象:坐草地脱衣捉虱子,虎背熊腰,满脸横肉,如怒目金刚,无人敢近前也.杜义德将军说:西路军失败后,与王树声将军一路乞讨寻生,其时虽手无寸铁,衣衫褴褛,人见王皆大惧.故每至一地,必由杜义德将军前往,好言慰民,而王树声则不得不低首藏之后.  相似文献   

9.
黄克诚(1902-1986年),湖南永兴人。1925年参加革命。解放前曾任红4师政委、八路军115师344旅政委、新四军第3师师长、苏北军区司令员、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文革后,出任中央纪委第二书记。 黄克诚这种敢于直言、常常报忧不报喜的人,命运自然坎坷。在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中,他算得上被撤职次数比较多的一个人了。 1930年8月,红3军团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1军团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  相似文献   

10.
转战于中原大地的红二十五军,经由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闪电般地进入陕南商洛山区。部队入陕后的第三天,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躺在担架上随军转战…… 军医院院长钱信忠亲自守护在军长、副军长身边,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抓紧进行抢救治疗。医护人员心里都很清楚:务必保证两位军事主帅的生命安全!日常生活护理方面,钱信忠决定由周少兰等人专心负责、这样,周少兰就成为徐海东的特别护理员。 周少兰时年18岁,个头不高,身材苗条,素有“小巧玲珑”之称。长长的脸,尖下颏,一双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1.
张云逸(1892—1974),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广东省文昌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参与领导百  相似文献   

12.
老一辈革命家各有各的风采。愈是随便,愈显出性格。陈赓大将便是这么一位人物。他能跑上台喝一口正在作报告的毛泽东杯子里的水,令庄严的会场顿时笑语哄堂;而他又滴酒不沾,弄得因被搭救而感激不已的蒋介石兴味索然。他待人诚恳而又诙谐幽默,时不时开点儿无伤大雅的玩笑,使他所到之处充满笑声;他嫉恶如仇而又不加掩饰,也常弄得对方啼笑皆非……于是就有了一连串关于他"吃饭"的故事。陈赓之子陈知建曾对笔者说:"老爹的笑话能写一本书!"  相似文献   

13.
开国大将许光达同夫人邹靖华的婚姻是包办的,但包办得双方满意,情真意切,并且相伴终身,这在共和国高干的婚姻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其实,许光达和邹靖华从包办婚姻过渡到革命伴侣,他们的爱情生涯也交织着血泪和坎坷,路漫漫而情长长。  相似文献   

14.
老一辈革命家各有各的风采。陈赓大将待人诚恳而又诙谐幽默,时不时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使他所到之处充满笑声;他嫉恶如仇而又不加掩饰,也常弄得对方啼笑皆非,于是就有了一连串关于他“吃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徐海东(1900年-1970年),湖北省黄陂县人,窑工出身。1925年入党,参加过北伐和黄麻起义。自代理排长一级级干起,解放前曾任红15军团军团长,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解放后一直养病。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毛主席多次说过:“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徐海东快马加鞭去见毛泽东 1935年9月20日徐海东指挥红十五军团,在陕北劳山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一举歼灭敌人一一O师三千多人,取得了大胜利。此时也正是徐海东等人焦急盼望中央红军到来的时候。 …  相似文献   

16.
<正>王树声,原名王宏信,1905年5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项家冲。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三十  相似文献   

17.
徐海东大将(1900-1970),湖北省大悟县人,六代窑工世家,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历经百余仗,身上战伤十七处,被称中国之夏伯阳。毛泽东曾如此评价徐海东将军: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在土地革命时期,徐海东率领红军队伍转战鄂豫皖边区,他用兵  相似文献   

18.
邓江华 《世纪风采》2008,(12):28-3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大将中,张云逸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年龄最大(授衔时已63岁),比毛泽东还大一岁多;工资级别最高,是惟一拿着元帅级别工资的大将;资历最长,参加过同盟会,1926年加入共产党时已是国民革命军的少将参谋长。更让人称道的是,张云逸不仅有着辉煌的革命经历,而且他的婚姻和情感生活也极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9.
北白川能久(1847~1895),日本北白川宫人,曾任侵华日军近卫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1895年在入侵台湾南部地区的作战中,被台湾义军击成重伤毙命。死后,被追晋为陆军大将。明石元二郎(1864~1919),日本福冈县人,曾任侵华日军台湾军司令官兼台湾总督,陆军大将。1919年从日本乘船至台湾复职时,因船触礁沉没而葬身于台湾海峡。英太郎(1871~1930),日本福岛县人,曾任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陆军大将。1930年在旅顺关东军司令部暴病而死。白川义则(1876~1932),日本爱媛县人,曾任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陆军大将。1932年在上海被朝鲜革命志士炸伤,…  相似文献   

20.
潘泽庆 《湘潮》2005,(11):55-55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是一处地点集中、规模大、保存好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一、长沙会战碑长沙会战碑位于响鼓岭石亭北侧,高2.35米,宽1米,正面篆刻“长沙会战碑”五字,是抗日战争期间留下的抗日纪念石碑。该碑原置放于云麓宫前坪侧,有亭护碑,后移至响鼓岭。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