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影响和阻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突出问题是其流失的日益严重性。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资料介绍,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平均每年都有1.4%左右的比例流失;国有信贷资产流失得更多,平均每年流失约为8.8%。国家资产的所有权受到空前损害。其中,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资金存量、金融性资产成为流失的主要部分,无形资产流失,以及在产权交易和中外合资经营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更暴露出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的严重问题。显然,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其保值增值的目标要求,已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产,指的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和命脉,是全体人民创造的财富,为全体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物质基础。但是,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引起了全国上下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国有资产按其存在形态可分为五大类: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资源性资产、无形资产和金融性资产。当前国有资产流失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当前我国国企发展的严重障碍。探析当前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清楚认识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制度缺位,借鉴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国有资产不断增长,至今总额已达4万多亿元。但是,近十多年来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统计测算,1982年到1992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近两年,国有资产仍以每天1个亿的速度在继续流失。制止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据《经济日报》文载;近13年来,我国的国有资产每天大约流失1亿元:到目前为止,国家至少有5000亿元“家当”通过各种渠道流失,进入了个人或小团体腰包。国有资产是怎佯流失的呢?1993年下半年,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牵头,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共同参加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国有资产情况专题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 (一)中外合资、合作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1993年以来,外商来华投资异常活跃,中外合资企业发展迅猛。这对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和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管理体制不顺、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不活、产权不明晰、内部管理体制不严谨等原因,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当前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与对策宫兰英,王重亮国有资产,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的经济基础。但是存近年来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产权关系没有充分理顺,加之金融、财经秩序混乱,使国有资产流失、损失十分严重。流失渠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外合资、合作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在不断壮大发展的同时,流失情况日益严重。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转化为非国有产权;将国有资产脱离国家监控,化公为私,造成非正常消失;将国有产权应得的收益转化成部门、单位或个人的收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不仅有各种非法手段,而且有各种合法手段。这种通过合法手段、合法形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笔者称之为国有资产的合法流失。如果对国有资产的合法流失下一个定义的话,似可这样概括:它是通过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或法规(这些政策或法规是否有弊端和不合理部分暂且不论),通过政府行为或通过地方立法,经过中央政府的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批准,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或者对方采取的手段是非法的,而政府的有关部门却予以承认、同意和批准的。  相似文献   

9.
从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累计达6000多亿元,平均每年约为500亿元左右,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9.5%。如此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仅事关国民经济的稳定,而且决定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措施在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因而现代企业制度将从以下几方面根除国有资产流失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够以货币进行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是国家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为其履行职能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刻不容缓。第一,必须强化部门监督职能;第二,改革资产配置方式和强化预算管理;第三,完善管理经营机制;第四,健全信息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王玲  神木 《党风建设》2002,(1):10-12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十多年来,由于管理不善,工作失误和认识上的偏颇等诸多原因,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向账外,流向非国有经济实体,流入私人腰包,甚至流向境外。当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进行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产权交易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有”财产,正因为如此,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倍受国人关注。目前,理论界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上存在一些不同看法,有的甚至把正常的产权转让当作国有资产流失,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正确认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有利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1国有资产流失的实质与渠道国有资产流失的实质是国有资产价值量的耗损与缩减。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经营亏损性流失。如由于国有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  相似文献   

13.
有资料披露:我国国有资产近13年来每天大约流失1亿元,至今国家已有6000亿元“家当”通过各种渠道流失,相当于这期间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9.5%。最近,某地级市国资局对全市1012户国有企业(含行政事业单位兴办的部分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流失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从1995年起至1996年12月末,该市国有资产流失4.6亿元,占被调查企业国有资产总额的20.9%平均每天流失量约73万元,流失量每年增长比例在15%以上。上篇钻空子的蝼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许多社会主义历史上没有先例的改革,整个国家充满了勃勃生机。而一些不法之徒,大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一些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健全的空子,为一己私利大肆侵吞国家财产。  相似文献   

14.
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困扰国有经济的棘手问题,而且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拟就国资流失的渠道和形式以及治理对策谈一些粗浅看法。一、流失渠道和形式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和形式名目繁多、复杂多变。有的表现为隐性的国有资产流失,有的表现为显性的国有资产流失;有...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在经营过程中的流失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的经营过程跨越了改制前和改制后两个阶段。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使得国有资产的流失于改制后仍在继续,且大多与改制前具有相同的形式,结果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时往往无人问津。因此,有必要在找出原因之后,提出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多项办法,以防止国有资产继续流失,使国有资产在健康的环境中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议论较多的一个热点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从80年代至今,我国每年平均流失的国有资产数量至少在500亿元以上。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强调要解决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机制。为了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途经、原因以及治理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对部分省市的3万家合资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结果表明,在中外合资过程中,中方80%的企业丧失了大量的应得权益,国有资产流失100亿元。三万家合资企业资产评估结果表明国有资产流失百亿元~~  相似文献   

18.
在2月12日召开的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2015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王文斌指出,监事会作为政府加强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督的专门力量,代表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实施监督。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勇于担当新时期"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重任。要以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为主线,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责定  相似文献   

19.
1.国有资产营运管理体制不顺、主体不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国有资产的多头管理与多环节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控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国有资产营运主体不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产权管理是整个国有资产管理的前提,产权管理不到位必然导致两种结果:其一,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对国有资产关切不够。其二,缺乏有效的产权约束激励机制。 2.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这表现为  相似文献   

20.
1.权威受到漠视。国有资产大量的流失仅通过一种或少数渠道是不可能的,而是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同时发生的。这种大规模的资产流失仅通过非法渠道也不会实现,而是经过大量合法的或准合法的渠道。各类人等都敢于明目张胆地侵占国家财产,表明政府的权威正在受到忽视。 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政治严重性突出表现在许多人侵占国家的财产不是用非法的方式,而是通过合法手段。 2.国家的凝聚力遭到挑战。首先,国家的声誉明显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