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色的法庭     
康临芳 《法庭内外》2008,(12):46-48
作为一名基层的法官,每天上班的主要工作都在法庭进行,接触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感受他们之间的纠纠葛葛。每一天我面对法庭的国徽,都会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不能保证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位当事人都会称心如意,但我保证我是以最大的努力去平息他们内心的矛盾,让法律这枚信念的绿色种子散播在他们的内心。或许,正是由于内心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当事人刘某才会在两年内5次走进法庭。  相似文献   

2.
法庭不大连社会,法槌虽小重千斤。作为一名法官,如何运用国家赋予的审判权,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主题,值得我们终身探索。结合多年的法官生涯,我从审判理念和审判技巧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工作感悟。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09,(12):60-60
法官: 我通过大学学习及两年的工作实践,掌握了某种生产技术,但苦于自己没有资金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近日,适逢两位朋友愿意全额投资100万元,而我仅投入技术,以此成立一家公司,他们各占公司30%的股权,我占40%的股权,并按此比例进行利润分配,并签订了书面协议。  相似文献   

4.
“法官办案热情服务,虽然我败诉了,但高贵法官的办案态度让我由衷感谢。”这是一起民事案件当事人写给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领导的表扬信。谈及此事,法官高贵介绍说,办案中,法官在公正审判同时,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多和当事人沟通,将审判每个环节的任何工作都要做细、做到位,这样当事人即使败诉,其心里也会舒坦些,  相似文献   

5.
相颖 《法律与生活》2013,(10):40-41
2013年2月20日,立案法官递给我一摞起诉状,同时,把其中的一个案子的起诉状拿了出来向我仔细地介绍了案情和当事人的情况:"原告是70多岁的老两口,说儿子这两天可能要把他们仅有的一套农村平房卖掉……"立案法官话没说完,我插了一句:"这种纠纷现在可真多!""这回是养了30年的养子,为了还赌债要卖房的。"立案法官的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06,(7):60-60
法官: 从去年初起,我单位王林借调到另一单位工作。前不久王林被那家单位委派出差时,发生了一起交通意外事故,王林身受重伤。王林认为自己是在出差期间受伤的,对方单位应当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然而,对方单位却说王林是我单位的职工,应由我单位承担。可我单位则强调王林是为对方单位出差受到伤害的,此责任必须由他们承担。请问,职工被借调期间因工受伤害的.由哪方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呢’  相似文献   

7.
法官是否该懂点心理学?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法官是铁面无私的判官,是公平正义的钢铁卫士,但法官的内心是柔软的。他们发自内心地关爱着当事人,也发自内心地为解决不掉的纠纷而焦虑。他们时刻关注着当事人的想法和情绪,而他们自己的内心也同样需要得到关爱和呵护。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08,(11):58-58
法官:我受聘为某公司的工作人员,每天工作5~6小时不等,每周的工作时间在30小时至40小时之间。报酬以小时计,按实际的工作时间,每周领取一次。我要求公司为我缴纳养老保险费,公司却说我是钟点工,养老保险应当自己缴纳。请问:以小时计酬就是钟点工吗?  相似文献   

9.
《中国审判》2014,(8):40-41
朱正栩:河南省宝丰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兼闹店人民法庭庭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6月被评为“最美基层法官”。1995年到河南省宝丰县人民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等职务。2007年7月,她主动要求到地处农村的闹店法庭工作。闹店法庭辖一乡三镇,人口15万,当事人95%以上是农民。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朱正栩深切地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和公平正义的殷切期盼。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打一次官司,而法官能不能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好这些纠纷,也许就是关系到他们能不能家庭幸福、安居乐业的大事。在法庭的调解下,濒临破碎的家庭恢复了平静,反目成仇的乡邻重归于好……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朱正栩都觉得特别欣慰。她说:“虽然基层法庭的工作琐碎、平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是乡亲们对我们的信任和理解。我觉得,这就是我人生中所收获到的最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栾少湖 《法治研究》2006,(11):44-45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法官与律师:区别与差别”。发言内容,我想从一份调研报告说起。现在各位嘉宾的手里,都有一份《法官与律师——关于“法官眼中的律师”与“律师眼中的法官”调研报告》。这份调研报告是我所历时3个月刚刚完成的。其调研背景就是今年3月发生在天津的“法官打律师”事件,这一起沸沸扬扬的事件,使法官与律师的关系引起了社会各界空前的关注。作为律师一方,我们想通过自己的这种调研活动,发现一些问题,引起大家的思索,向大家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1.
生命是一首赞歌,生命也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法官,杨春雨无私奉献,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坚守法律公平正义的底线,恪尽人民法官为民司法的职业操守……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抒写了人民法官壮丽的一页!斯人已去,然而还有众多的和杨春雨一样的法官,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敬业精神,那种崇高的职业道德.那种对于法律原则的坚持,让社会多了一道公平正义的防线。  相似文献   

12.
法官培训 一、对培训法官的认识。他们认为,美国属英美法系国家。法官在被任命前,都没有象大陆法系国家那样,经过特殊的训练,如不进行培训,就不能很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法律的不断颁布,老法官也面临着补充和更新知  相似文献   

13.
曾巧艺  常鸣 《中国审判》2014,(8):102-103
5月的一个清晨,天刚微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的法官们就早旱地来到单位一今天有三个合议庭要去延庆开庭。“这是我到法院工作以来最早一次上班,也是我当法官以来第一次把法庭搬到当事人家门口!”年轻的夏根辉法官说道。  相似文献   

14.
肖瑜 《中国审判》2011,(7):52-53
前几年听华东政法大学一位教授的讲座,讲了自己代理的有关公司僵局方面的一个案例,他对那个承办法官的判决很赞赏。虽然公司僵局案件很难办,法官在再三调解未成后,作出了一个在实践中行得通又让双方当事人接受的判决,教授由衷地称赞那是一个非常具有司法智慧的法官。这个称赞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以我个人的感知,这是对法官的最高评价。有感于此,我想以几个案例或者说是故事粗浅地谈一下法官的司法智慧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5.
法官业绩考核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法院只有干部没有法官。法官法颁布实施后,法官虽有了自己的称谓,但管理上仍然一直参照国家公务员沿用行政化模式,因此,每年年底也要进行一次例行考核,评价其工作成绩的标准是确定为优秀、称职或不称职几个等次。由于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考核内容笼统,尤其是过分注重定性考核而忽视了定量考核,使考核结果抽象化、概念化。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都称职,评选的优秀也缺乏先进性,致使考核部门对法官情况掌握不全。这种工作好坏无从体现、能力大小难分高低的人事管理体制,抹煞了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客观上降低了法官的素质要…  相似文献   

16.
法官感言:对于法官,我认为最需要具备的是亲民的素质。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工作宗旨。在法官心中,司法为民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和行为的准则,法官的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把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作为第一出发点,做到忧民所忧,想民所想,把老百姓的事真正放在心头,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人民法官只有用爱民的心传递司法温暖,才能让调解得到双方  相似文献   

17.
丁一鹤 《检察风云》2010,(17):24-27
2010年2月2日,在北京秦城监狱的第四会议室里,面对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前来宣判的法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原总经理唐若听一只手捂着刚刚安装完起搏器的胸口.一只手颤抖着签收了自己的一审判决书。之后,他突然问法官:“判我多少年我都认了,为什么判刘志宏11年?”  相似文献   

18.
“感谢法官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能改恶从善,今后一定要多学习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辛勤的劳动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是犯抢劫罪被判缓刑的容容,在法官亲自为她选好重新就读学校时含着眼泪的表白。  相似文献   

19.
“解释三”出台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去年,因为做一篇独生子女婚姻的稿件。我在采访某法院的法官时,得知她正在参与“新婚姻法解释三”的起草工作。一个年轻的法官参与如此重大的立法事务的消息,让我吃惊不已。在我的印象里,起草与修改法律似乎是大法学家的专利。但在事后与这名法官的交谈中,我的疑虑被打消了——婚姻法与生活密不可分,法官们手头的案例正是立法之源。  相似文献   

20.
《法庭内外》2010,(4):60-60
法官:2007年1月初我父母协议离婚,我当时刚满16周岁。他们离婚协议中约定我随母亲共同生活,父亲每月承担600元抚养教育费用,他们双方还约定将其共同所有的存款3万元赠给我,供我在今后上大学的教育费用,并约定这3万元由我母亲保管。2009年我考取了大学,当我向母亲提出要这3万元作为上大学的费用时,母亲以她自己已下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