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民检察院对自行立案、侦查终结的案件,或对公安机关移送审查的案件,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免予起诉.免予起诉,是指被告人已构成犯罪,在诉讼程序上应该起诉,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因而认为以免予起诉为适当而由人民检察院所作出的一种决定.免予起诉是检察机关终止诉讼的法定职权.检察机关通过行使这种职权,不仅可以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复议、复核制度,是指公安机关对于移送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起诉或者免予起诉的案件,认为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批准逮捕、免予起诉或者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复议,如  相似文献   

3.
在免予起诉案件的处理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法、失职或拘私枉法现象,严重地侵害着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为保证法律的权威与正确实施,律师在处理免予起诉案件中的作用亟待加强。免予起诉和不起诉的性质根本不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免予起诉”。免予起诉同免予刑事处罚的性质和功能相同,都是有罪决定,都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在实践中的创造应用,其区别是适用的机关分别为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而已。人民检察院对被告…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刑事诉讼中,由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予起诉的案件,其附带民事诉讼应该如何处理,值得研究。目前常见的情况是:有的人民检察院对被告人作免予起诉处理后,附带民事诉讼则移交人民法院处理,拖延问题的解决;有的地方对免予起诉案  相似文献   

5.
报纸上发表了不少反革命分子投案自首后由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予起诉的消息.对"免予起诉"这个制度,我有些疑问.这些被"免予起诉"的案件,都是一些已经构成犯罪应该受到处罚但是由于存在有某些可以从轻或减轻处分的情节(如自首投案、检举立功等),根据法律、政策可以免予处罚的.人民检察院对这些案件"免予起诉"而不予以"不起诉",想是要将其与那些因根本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而"不起诉"的案件加以区别.这样区别一下是对的,但这个做法却牵涉到检察院有没有权限对这类案件不提交法院审理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免予起诉。”这一规定,赋予人民检察院对被告人作免予起诉的决定权,确立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免予起诉制度。免予起诉是我们同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种创造性的经验总结,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在诉讼制度上的体现。由于这一制度带有巨大的政策威力和及时性的特点,它在打击和  相似文献   

7.
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是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免予起诉是我国独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刑事诉讼制度,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职权,应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免予起诉制度是我国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免予起诉最初产生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肃反”运动和处理在押侵华日本战犯的司法实践中.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赋予人民检察院对构成犯罪、应  相似文献   

8.
免予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以免除刑罚的被告人作出的,不将被告人提交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处理决定。免予起诉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犯罪分子实行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是检察机关同犯罪作斗争使用的有效法律手段。一、免予起诉制度的历史发展免予起诉制度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它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  相似文献   

9.
在检察机关审查处理的刑事案件中,有些条件不够处以刑罚,但考虑到由于被告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引起的附带民事诉讼,即损害赔偿问题,检查机关只好将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这样,不仅影响了检察机关起诉案件的质量,而且形成了不是刑事附带民事,而是民事附带刑事了。我认为免予起诉案件中有关损害赔偿的问题应由检察机关处理。理由如下:因为人民检察机关处理附带民事诉讼有法律可依。刑诉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免予起诉。”法律赋予了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权力,实质上也就同时赋予了人民检察院对这类案件的最后处理权。在这个问题上有人主张“检察院对刑事部分免予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人民检察院对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被告人可以作出免予起诉的处理决定。有的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按照刑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不应由人民检察院作出免予起诉的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免予起诉的决定是由检察机关还是由公安机关公开向被告人和群众宣布,《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工作试行细则》第24条规定:“免予起诉的决定,由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公开向被告人宣布.”而在当前司法实践中,许多人民检察院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没能履行自己的法律职责,绝大部分免予起诉的决定则由公安机关宣布并由他们执行对在押免予起诉被告人的释放.笔者认为,这种状况弊多利少. 第一,公安机关宣布免予起诉的决定,有悖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原意.我国刑事诉讼法虽未明确规定由哪个机关宣布免予起诉的决定,但却明确规定了  相似文献   

12.
有待改革的免予起诉制度孔宪柱免予起诉制度,是人民检察院对确认犯有罪行,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刑事被告人,决定对其免予追诉,就此终止刑事诉讼的一项刑事诉讼制度。但是,司法实践中也暴露出了免予起诉制度的弊端,一方面是对一些犯罪较重,虽有从...  相似文献   

13.
来信人民检察院对于免予起诉和不起诉案件中的赃款赃物,是否可以作出依法没收的决定?有的同志认为,检察机关是办案单位,可以对免予起诉和不起诉案件的赃款赃物予以没收。有的同志则认为,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无权决定没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国家赋予检察机关的免予起诉权力,存有三种意见:一是,主张废除,认为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不应有对刑事案件进行审判,作出最终实体性评断、处分被告人刑事实体的权力,而免予起诉则包含了刑事审判权的具体内容。因此,免予起诉制度有悖于我国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二是,主张保留,认为免予起诉是我  相似文献   

15.
对免予起诉制度存废的意见施惠芳(武汉市汉阳区法院)我国颂布的《刑事诉讼法》101条规定:“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免予起诉”。在当时背景下,免予起诉制度对分化、瓦解犯罪分子,确实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被认为是我国刑事诉讼的...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实践中,人民检察院决定对被告人免予起诉的,应当将免于起诉决定书送被害人.但当被害人死亡或精神失常时,人民检察院同样应将免予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的近亲属,并可由其代为申诉.由于有的被害人精神失常或年幼,处于无行为能力状态,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这样,若不将免予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的近亲属,并可由其代为申诉的话,等于剥了被害人的申诉权,这是有悖于立法精神的.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如发现主要犯罪事实失实,或者按照刑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主动撤回起诉,按照不起诉或免予起诉的程序处理。”人民法院在慎重审查了公诉案件以后,“对不需要判刑的,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这是人民检察院对已提起公诉的案件,在需要撤回起诉时,所依据的有关法律规定。由于撤诉规定过于简略抽象,而撤诉原因日趋复杂多样,致使对人民检察院的撤诉从理论上和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废止免予起诉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由检察机关裁量决定的酌定不起诉制度。酌定不起诉,又称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  相似文献   

19.
来信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生效的免予起诉决定是否可以重新起诉?有的同志认为,过去的免诉决定不合适,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应当重新起诉。有的同志则认为,对于免予起诉的决定,现在没有发现新的罪行,又重新起诉没有法律依据。究竟哪种意见对,请予解答。  相似文献   

20.
《人民司法》编辑部: 最近我院受理了一起故意伤害案,批准逮捕了被告人,后又认为:此案有必要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现经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免予起诉。有的同志认为这样做可以;有的同志则认为这样做不行。究竟人民检察院对于人民法院移送的案件,能否作出免予起诉的决定?请解答。 江西省安远县人民法院 唐美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