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耕牛骨软症是磷钙代谢扰乱,骨组织发生进行性脱钙,骨质疏松肿胀及骨髓纤维化的慢性病。病初表现消化系统紊乱,异食癖和四肢不同程度的跛行。中期及后期出现骨骼变形,主要表现四肢关节肿大,肋骨变平,胸廓狭窄,肋骨宽窄不均呈串珠状,脊椎弯曲多呈鲤背状凸起,少数凹陷成鞍形,头部变化较小。严重者骨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体温正常。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临床诊疗一例淋巴性白血病奶牛。经过连续使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而死亡。 临床表现 患牛系4岁黑白花奶牛。主诉:饮食减少,产奶量由日产40市斤降至2市斤。好出汗,气喘。检查:体温正常,精神倦怠。乳房稍肿,实质稍硬,但无热无痛,指压无痕。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机体明显消瘦,被毛无光泽,排出暗黑色粪便。结膜贫血、黄染。颌下淋巴结呈鸭蛋大肿胀,肩前、膝上淋巴结呈鸡蛋大明显肿胀,无热无痛,较硬,有移动性。经20余天治疗后无效而死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兰州地区黑白花奶牛大量发生蹄变形及某些常见蹄病,为了探索发病原因,我们对奶牛蹄角质矿物元素成分进行了测定。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奶牛:选取五泉奶牛场正常蹄奶牛22头,变形蹄奶牛30头,用削蹄刀削取蹄底角质、烘干、粉碎成粉末状备用。 2.测定内容及方法:测定蹄角质中钾、钠、钙、镁、磷、钼、钴、锰、铜、铁、锌、镍元素含量,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WDF-rα型原子分光光度计);硒含量用催化极谱法测定(JP-A型示波极谱仪)。  相似文献   

4.
关于奶牛妊娠诊断,国内至今尚沿用以直肠触诊为主的常规诊断方法。此法经常因母体努责而造成误诊,或因操作方法不当引起肠道损伤和感染。同时也很难进行早期确诊。 目前,人已可通过测定阴道的分泌物或尿中孕酮和雌性激素的含量变化进行妊娠诊断。这启示我们探索奶牛的新的妊娠诊断方法。我们曾对深圳市光明农场和惠东县联合公司奶牛场的一百多头荷兰黑白花奶牛进行过多次详细的观察,证实了绝大部分孕牛的阴蒂(位于阴门下角末端2厘米处)呈榄核状肿大,质地硬  相似文献   

5.
榆林地区猪尿路结石症的病因,我们曾在“猪尿道结石的初步分析”(《牧医通讯》1981年1期)和“榆林地区猪尿结石病调查报告”(《畜牧兽医杂志》1983年2期)中认为,主要由于长期饲喂高钙性饲料使畜体钙磷代谢失调所致,其次与钵水的水质硬度大、富含钙、镁等矿物质有一定关系。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地区猪常喂的几种高钙饲料对猪屎路结石  相似文献   

6.
家兔软骨症是钙磷代谢紊乱,骨组织发生进行性脱钙,骨质疏松肿胀及骨髓纤维化的慢性病。病初表现为肠胃臌气,四肢无力;中期及后期出现骨骼变形,四肢关节肿大,肋骨变平,胸廊狭窄,脊椎弯曲,多呈鲤鱼背状凸起,生长发育停滞。严重者,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更严重者,卧地不起,发生褥疮,最后消瘦,到衰竭死亡。 我们采用苍术牡蛎散为基本方剂治疗本病,效果很好。处方是:牡蛎200克、焦三仙各150克、苍术150克、积壳80克、广木香60克、甘草40克,烘干,研成粉末,搅拌匀待用。为了确证其疗效,曾分三个组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7.
长春市西新某养牛户饲养的一头6岁黑白花奶牛,产犊1星期。分娩时见其阴道侧壁上有一拳头大肿块,呈紫红色。后见肿物堵塞阴道,并由阴道内流出暗紫色带臭味的分泌物。于1991年10月31日来院治疗。 现症检查 体温38.2℃,脉搏72次/分,呼吸24次/分。全身各系统均无异常表现。在两阴唇之间突出一紫红色拳头大瘤状物,表面凹凸不平,有少量暗紫色血样液体流出。阴道检查时,瘤体呈不规则形,体积约10×15cm,以一细长根蒂植于靠近尿道口的左侧阴道壁上,其根颈上方有2个乒乓球大的分叶。触诊瘤体有一定弹性,呈肉样感,瘤  相似文献   

8.
对宁夏吴忠市利通区 14个养牛场 (户 )进行了乳牛育成期钙、磷营养状况调查 ,测定了饲料钙、磷含量及育成期乳牛血中钙、磷、羟脯氨酸、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含量。结果表明 ,养牛小户的乳牛钙、磷代谢基本正常 ;散户、大户和中户的乳牛血钙不足 ;散户的乳牛血磷偏高 ,钙、磷比例失调。相关分析表明 ,钙与磷、甲状旁腺素呈中度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80、0 .4 5 0 ,钙与碱性磷酸酶呈中度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 0 .6 76 ;磷与羟脯氨酸呈中度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4 44。碱性磷酸酶与降钙素呈中度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4 85。降钙素处于正常范围 ,平均数为 4 .5 0 pmol/L± 6 .4 7pmol/L ,95 %的置信区间为 1.77~ 7.2 3pmol/L。  相似文献   

9.
剖检变化 双肾肿大呈椭圆形,被膜增生变厚,左、右肾长24cm、宽12cm、厚6cm均一致,各重1750g。脊柱两侧无水肿、坏死,被膜无积水,不易剥离。通过肾门将肾作纵行切开,皮质部呈紫红色,皮质部与髓质部界限明显,肾乳头明显肿胀。全身淋巴结肿大3~5倍,重达3kg,紫红色,质脆,切面湿润,间质增生,呈淡黄色,淋巴小结与间质界限明显,似大理石样。膀胱积尿,心、肝、肺、脾、胃、肠等均无明显变化。组织学检查 镜下见很多成淋巴细胞,胞浆较多;核圆,染色较淡,呈空泡状,有核分裂相。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站先后发现二例白血病奶牛(编为1号和2号),现将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临床症状 患牛精神沉郁,渐进性消瘦,食欲渐减至废绝,产奶量降低至无乳。贫血、眼结膜苍白,血液稀薄,凝固不良。1号牛体温正常,2号牛体温升高,呈明显的波动,一般上午正常,下午升高(39℃以上),最高可达41.3℃以上。体表淋巴结(如肩前、股前淋巴结)均见肿大,其中2号牛的腮淋巴结和下颌淋巴结亦见肿大。2号牛尚有心律不齐,心音快而弱,胸前水肿,泻血便、流产等症状。血液中见有大量异型淋巴细胞,其形态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形状不规则或畸变,呈“C”或“S”形;红细胞大小不均,形态异常,边缘凹凸或锯齿状。  相似文献   

11.
1991年 ,青海省互助县加定乡桥头、加塘、扎龙沟等村的羔羊发生疑似泰勒虫病 ,确诊后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获得较好的疗效。临床症状 发病羊多为 2— 4月龄羔羊 ,病初症状不明显 ,以后表现精神不振 ,耳耷头低 ,食欲减退或废绝 ,喜卧阴凉处 ,行走时步态僵硬 ,跟不上群 ;结膜黄染 ,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肩前淋巴结肿胀 ,触诊有疼痛反应 ;尿少而色黄 ;体温 3 9— 41℃ ,呈稽留热。病程一般 3— 7d。剖检变化 病死羊体表有多量青海血蜱 ,以耳部、颈部、胸前最多 ;淋巴结肿胀、充血 ;肝稍肿大 ,质脆 ;胆囊肿大、出血 ,部分羊胆囊内无胆汁 ,整个腹腔…  相似文献   

12.
作6只驴脑干连续切片,Nissl氏染色,光镜观察。驴结合臂旁核簇长8.1~9.0mm,由结合臂旁的3个核柱组成。内侧臂旁核尾极平核簇尾极,长约6.3mm;外侧臂旁核嘴极平核簇嘴极,长约7.5mm;臂旁大细胞核见于核簇中部稍前,长约3.3mm。内、外侧臂旁核有大、中、 小三类细胞,胞体长、短径分别平均为45.2μm和30.8μm、23.2μm和18.3μm、10.8μm和9.6μm,大细胞形态多样,中细胞多呈梭形,小细胞卵圆形。臂旁大细胞核有大、中两类细胞,大细胞与上述相似,集中在核腹侧;核背侧楔状延伸部主要由中等梭形细胞组成,胞体长、短径,平均分别为32.2μm和9.4μm。  相似文献   

13.
放牛人下午3时许突然发现一头3岁黑奶牛在山坡上乱跑、高声吼叫、口吐白沫。走近细心观察发现,牛颌下部有核桃大一肿块,5分钟后长至拳头大,摸之牛惊恐不安,并大声吼叫,似剧痛。检查周围,发现一条长约40cm、头大颈细、头呈三角形、身上色彩花纹鲜明的蛇,很快钻入洞中。 患畜体温39℃,心跳78次/分,呼吸54次/分;强行开口,口腔粘膜发红,眼结膜潮红、充血.颌下肿大部发红发热,触诊剧痛,并继续在扩大,诊断为毒蛇咬伤。  相似文献   

14.
病例一 红光乡一村王某饲养本地黑母猪1头,因乳头有一块状肿胀,于1984年4月求医。经检查腹下肿块如排球大小,下垂几乎触地。肿块与腹壁间界限清楚,表面呈结节状凸凹不平,结节如拇指大。由于肿块的重量致使肿块与腹壁间皮肤拉长形成细颈。鼠溪淋巴结肿胀。其余相连的5个乳房也有如鸽蛋大小的肿块。手术连同皮肤切除大的肿块,常规缝合创口。肿块重量4.1公斤,切面有腔、窦,其中有浓汁或与乳汁相混,腥臭难嗅。术后肌注青霉素200万单位、链霉素150万单位。每日一次,连续5天,痊愈。肿块送四川农业大学病理室切片诊断为放线菌肿。 病例二 付安乡王某饲养的1头母猪,1983年5月,发现脐部旁开3cm处有一肿块,乳房随即肿大,该肿胀物生长极快,下垂于腹中部,大如排球,其外形如细颈囊状,患猪食欲未见明显变化。1984年7月中旬,肿物大如篮球托在地上。肿物质坚硬,表面呈结节状,凹凸不平,后因体质下降、心力衰竭而死亡。死  相似文献   

15.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病,有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三种,但我们遇到的多是水肿型,发生于水牛,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只有8个月,大多数病例是1~2岁的犊牛。主要症状为咽喉部周围、头颈部以至前胸部发生炎性水肿。肿胀处坚硬,灼热、疼痛,头颈前伸,转动困难。体温40.5℃以上。口腔粘膜潮红,舌头肿大呈蓝紫色,吞咽困难或完全不能吞咽,以致口涎呈粘稠的长线状从口角流出,呼吸困难,故当地群众称为“清水喉”或“锁喉症”。随着病情的发展,肿胀越来越严重,口涎增多,呼吸困难,并可听到明显的喉头狭窄性喘鸣音。病牛烦躁不安,可视粘膜发绀,最后常因窒息而死。病程一般为1~3天,最急性也有在一天内引起窒息而死的。由于水肿型的牛出败病程短,进展快,死亡率高,采用抗菌素或碘胺类  相似文献   

16.
大鲵又名娃娃鱼 ,是我国濒临灭绝的国家二级珍稀保护动物。不少地方已在渔政部门的许可下 ,开展大鲵的养殖。目前已发生多起大鲵腐皮病病例 ,需引起注意。症状 病鲵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体表粘液脱落 ,有许多呈油菜籽或绿豆大小的白色小点和白斑 ,随着病情的发展 ,白色斑点进一步呈溃疡状 ,可见到带红色的肌肉 ,尤以四肢为重 ,口腔、尾柄、头部充血。剖检 剖检死鲵 ,可见肝肿胀 ,呈紫红色 ;胃、肠道充血 ;胆囊肿大、呈绿色 ;心肌变淡 ;肺紫红色。预防 大鲵从异地运入时操作应细心 ,最好将其分装运输 ,避免相互撕咬受伤。下池前用 0 .5mg/…  相似文献   

17.
笔者就一例骡混合性上位屈腱开放性断裂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 创部检查 创口呈“┐”形,上端距跟结节9cm,偏轴线内侧,纵创口长10cm,横创口长8cm。游离端趾浅屈肌腱全断,趾深屈肌腱断1/2,余下腱组织不同程度撕裂。游离断面与轴心呈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某县鸡场,1986年3月,购回10日龄罗斯父母代雏鸡2000多只,于4月初大批发病死亡(6周龄),虽经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至5月初仅存200余只。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雏临床症状,法氏囊显示的特征性病理组织学变化,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琼扩试验阳性,确诊该鸡场爆发的病为IBD。在此期间,作者对部分病例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 (一)病理剖检 剖检死亡鸡只,见皮下肌肉萎缩、变淡,特别是胸部、腿部肌肉。肝、脾散在有出血点,肝表面散在有灰白色坏死点。肾稍肿大,色淡。法氏囊明显肿胀,色灰黄囊壁水肿,增厚,有的囊内见淡黄色粘液状内容物;有的法氏囊则萎缩变小呈淡黄色,  相似文献   

19.
1984年7月份以来,驻兰部队7个养猪单位,先后有9头猪突然死亡,我们进行了诊断和全面分析。 (一)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症状 呈散发性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多在春秋季节、气候突变、多雨的情况下发生。病猪均无明显的临床特点,一般为第一天晚上食欲良好,第二天早上突然死于猪圈。一个猪圈内甚至只有一头猪病死,而其它猪无明显症状,食欲正常。个别猪圈几个月后又出现新病例。以体重10~100公斤和3~15个月龄的猪多发。 (二)病理剖解变化 病死猪多数尸僵不全;口、鼻流出泡沫状红色液体;腹侧、耳根和四肢的内侧出现红斑;血液凝固不全;颌下淋巴结肿胀,甚至有鸡蛋大者,切面暗红色或大理石样;咽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有出血性浆液浸润,咽粘膜有出血点;胸腔积有大量红色液体;肺淋巴结和肺脏肿大,切面大理石样;心腔积血,心壁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肝、脾质地变脆,甚至如泥状;肠粘膜呈出血性炎症;肾脏稍大,被膜不易剥离,有出血点,个别呈皱缩肾。  相似文献   

20.
1999年 2月 ,青海省民和县川口镇某个体养殖户兔群中发生公獭兔的龟头、包皮、阴囊皮肤和母獭兔的阴门边缘、肛门周围粘膜皮肤红肿并形成粟粒大疱疹为特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症状 病兔精神、食欲、粪尿、体温无明显变化 ;公兔的龟头、包皮、阴囊皮肤和母兔的阴门边缘、肛门周围粘膜皮肤红肿 ,逐渐形成粟粒大的疱疹并破溃、结痂 ,剥去痂皮即露出溃疡面 ,溃疡稍凹下、边缘不整齐、易出血 ,其周边水肿 ;公兔阴囊肿胀、皮肤呈糠麸样 ,龟头肿大 ,阴茎水肿 ;有的病兔的鼻、眼睑、唇等部位皮肤干燥 ,呈鳞片状病变。实验室检查 取疱疹液涂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