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凤娇 《人民论坛》2012,(18):42-44
一年来,我们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勇于亮剑慵懒作风,严厉惩治怠政行为。实践证明,正是"马上就办",才给力发展"马上"二字给行动加上了时效,"就办"二字给群众吃了"定心丸"人民论坛记者:长期以来,机关懒散作风屡治难改,"推诿病"、"冷漠病"难以痊愈。面对老百姓的事情,一些人总是以"明天办结"敷衍。而去年初,曲阜市创立的"马上就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不仅仅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应有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也是成就事业的关键。能否做到"马上就办",直接关系到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运转快慢,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要落实"马上就办",就要做好以下几点:增强群众观念。为人民服务是宗旨,让人民满意是目的,对人民负责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主题:用"马上就办"的劲头狠抓落实"马上就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主张和工作作风。短短四个字,反映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狠抓落实的责任感、勤政为民的使命感。它是群众观的通俗表达、群众路线的经典表述,更是群众听得懂也爱听的大白话。"马上就办"体现着当代共产党人的执政品格和实践气质,正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好传统、好状态、好作风。  相似文献   

4.
<正>如今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儿",最郁闷"工资收入较低",最大的顾虑是"触动利益,易得罪人"人民论坛记者走访发现,新一轮从严治吏与强力反腐赢得上下交口称赞,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但隐性福利少了、权力空间小了、监督问责严了,也使相当一部分官员不适应,心态有些不稳定。这种摇摆,按照程度由轻到重,表现为"郁闷"、"顾虑"和"害怕",从中可大略一窥如今官员的"心情"。(一)64.4%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儿";当下官员更加"爱惜羽毛",但"求稳怕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泛政治化的国度,无论是官场中人,还是场外看客,对官场惯例大都熟稔。进入官场的人,第一必修课似乎不是思忖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而是摸清水之深浅,搞明游戏规则,将大脑调整到"官场时刻",让自己迅速完成"官场化",在"混官场"时做到游刃有余中国是一个泛政治化的国度,无论是官场中人,还是场外看客,对官场惯例大都熟稔。其中的缘由在于官场惯例的历史由来已久。进入官场的人,第一必修课似乎不是思忖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而是摸清  相似文献   

6.
"忽悠"是指利用种种办法让别人相信甚至盲从。官场"忽悠"既有"忽悠"群众的、"忽悠"媒体的,也有"忽悠"上下级的。当前我国官场最常见的"忽悠"方式是"数字忽悠",最常见的"忽悠"途径是"会议忽悠"。"为政贵在行",正风肃纪、守正笃实、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是治理官场"忽悠"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群众诉求代表着民意。现实中,我们有些干部不重视群众诉求,当群众反映的问题尖锐一点,棘手一点,就认为是"不合理诉求",置之不理。深究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的工作态度,暴露出一些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漂浮和责任担当不足等问题。由此看来,所谓"不合理诉求"根源不在群众,而在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其实,许多"不合理"诉求的背后,往往有着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田东照的中篇小说(跑官)(原载《山西文学》1997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8期转载)撷取社会生活中种种跑官现象,采用典型化手法,从清官跑官这个独特的角度入手,描摹官场百态,构成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交治"弊端,读来发人深思,起了警世的作用。一、一幕新编官场现报记小说的主人翁郭明瑞是北县县委书记。他不贪不占、办事公道、好学多思,是个勤政廉政的好干部。但"年龄已到边缘,市里的领导班子又有了空缺",在妻子、儿子、儿媳、女儿以及小舅子、小姨子等好说歹说。"万炮齐轰"之下,竟很被动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马上就办"是一个以制度为纽带,将思想、作风、技术、战略和策略等要素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构建"马上就办"的高质量制度体系需要立足国情,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及时总结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及治理经验,推动"马上就办"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20,(11)
正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是庸懒散拖、为官不为的突出表现之一。当前,一些地区部分部门该为基层和群众办理的事项,常常拖着不办,坐等政策、文件和领导发话。一些事情被"按规定办"予以搪塞、推诿、躲避,在"有关部门"之间"打太极",玩"旋转门",最终事情被拖"黄"、拖"砸"。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  相似文献   

11.
人脏就得洗,有病就得治,要想去"病根"就得扎"穴位".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为民务实清廉",着眼于解决问题."洗洗澡、治治病",就得"红红脸、发发汗",要"满脸通红"地"出一身汗",既是热汗,也是冷汗.这样才能触及灵魂,抛开面子,揭短亮丑,动真碰硬,除去思想上的"灰尘".  相似文献   

12.
官场"大忽悠"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败坏了政治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侵害了人民利益,是党和政府肌体上的毒瘤。我们要以久久为功、锲而不舍的韧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决铲除官场"大忽悠"生存土壤,净化政治生态,让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干家、不做空谈者。  相似文献   

13.
当前,官场"大忽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治风气问题,无论是领导干部的上级、同级或下级,还是干部身边的亲友、商人和专家学者,都或多或少存有逢迎的态度,最终导致官场"忽悠"成为一种传染病。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需要坦然面对各种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治理官场"大忽悠",最为根本的着力点在于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党纪、政纪、法纪等教育培训,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官场"忽悠"行为的问责和惩处力度,以保证治理官场"忽悠"现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官场"大忽悠"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会给实际工作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甚至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政府公信力。治理官场"大忽悠",需要慎重提拔任用干部、解决干部不作为问题、改革创新领导干部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6.
蒙慧  李伟 《桂海论丛》2016,(4):93-99
从严治党,关键在于从严治吏;从严治吏,铲除"潜规则式腐败"势在必行。"潜规则式腐败"因同官场"潜规则"相结合而具有较之一般腐败行为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治理"潜规则式腐败",必须要从软、硬两个方面齐头并举。文章着重从"潜规则式腐败"的内涵和主要表现、"潜规则式腐败"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等方面入手,对"潜规则式腐败"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潜规则式腐败"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15,(7):12-17
3月16日,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到我社考察调研工作时谈到,《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纪实》这篇文章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很大反响,他要求《当代广西》在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中也要紧跟这些动态,特别是围绕今年全党将要开展的"三严三实"活动,把握好宣传节奏,及时有效推出一系列主题报道。习近平同志身体力行倡导践行的"马上就办",体现了"三严三实"的内在精神要求,是我区广大党员干部在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加快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中必须发扬的优良作风。本刊特转发此文,供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浙江"五水共治"全面铺开之年。"五水共治"第一季旗开得"道",令人振奋。我们要咬定目标不动摇,苦干实干不懈怠,不获全胜不收兵,努力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治出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治出浙江发展的好局面,治出制度自信、文化自觉、发展自强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9.
官场"大忽悠"的不正之风,根源于扭曲的用人导向、扭曲的官场价值取向以及扭曲的政绩观。要根治官场"大忽悠",需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培养官员的耻感文化,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考核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相似文献   

20.
<正>"治吏越严爱民越多",对贪官的严厉整治,就是对普通民众的爱。如果一个国家吏治败坏,是不可能有安全、有福利、有尊严的从中国的历史来看,国家治理的历史,就是治吏的历史。当前同样如此,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再到高压反腐,都体现出高层以治吏为突破点推动改革的深意。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期,毫无疑问就是吏治有效期。如果吏治混乱、官场腐败,社会各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