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党给韬奋以力量——周恩来和邹韬奋的革命友谊□穆欣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1944年7月24日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病逝。他在临终前口授遗嘱说,他的“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9月...  相似文献   

2.
1944年7月24日上午7时20分,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因癌症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9月28日,中共中央按照邹韬奋遗嘱中的请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9年,在纪念邹韬奋逝世五周年时,毛泽东挥笔题词,称他为“民主战士”。  相似文献   

3.
邹韬奋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1944年7月24日他不幸逝世,中共中央在致韬奋家属的唁电中评价道:“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常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今年11月5日,是韬奋诞生一百周年,本刊特征得传记《邹韬奋》作者穆欣同志同意,从其新版中节选编发其中一章——《爱国犯》(大标题为编者所拟),以示对卓越的文化战士韬奋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4.
1944年四五月间,邹韬奋的病清日益加重。癌细胞无情地吞噬着他的生命,他常感脑部剧痛难忍,有时出现昏厥,死神的魔影分明正一步步向他逼近……韬奋是个坚强的人,已同病痛进行了两年多的斗争,但病情未有丝毫减轻,反而每况愈下。6月1日夜,再次出现昏迷现象。6月2日,韬奋召集亲友聚于病床前,口授了一份遗嘱:我自愧能力薄弱,贡献微少,二十余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治。此次在敌后根据地视察研究,目睹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新中国光明的未…  相似文献   

5.
王林育 《党建》2021,(2):67-68
1944年7月24日,我国著名政论家、出版家、新闻记者邹韬奋在上海不幸病逝,毛泽东亲笔题写了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是对邹韬奋一生斗争历程的最高评价。  相似文献   

6.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江西余江人,卓越的新闻记者,杰出的政治家、出版家、伟大的爱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是继鲁迅之后的文化旗手,代表着我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了进一步研究韬奋思想、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09,(7):F0002-F0002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江西余江人,卓越的新闻记者,杰出的政治家、出版家、伟大的爱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是继鲁迅之后的文化旗手,代表着我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了进一步研究韬奋思想、弘扬韬奋精神,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任记者、原余江县政协副主席邹华义,  相似文献   

8.
<正>11月3日,范长江生平纪念展在渝中区沈钧儒旧居揭幕,展出内容包括"范长江简介""范长江与重庆""百炼成钢""沈钧儒与范长江""长江韬奋奖"5个部分。范长江是第一个追踪报道红军长征、第一个真实报道西安事变、第一个进入红色政权中心延安采访的中国新闻记者。如今,以他和邹韬奋共同命名的"长江韬奋  相似文献   

9.
邹韬奋(1895—1944)是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也是杰出的爱国者和共产主义者。他一生多难却奋斗不息,经历过1次入狱,3次流亡,其中2次流亡香港。他一生创办过六刊一报,其中《生活日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大众生活》周刊在香港出版。贫民窟里办报刊韬奋因宣传抗日。身处逆境,但他不改初衷,以笔代剑,与敌斗争不止。他在上海主编的《生活》周刊,顺应时代要求.反映群众呼声,积极宣传抗战,在读者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发行量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数字3O万份。同时,他还当选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执行委员。因此…  相似文献   

10.
1943年3月中旬,初春的江南,已披上绿装,显得生机盎然。当时,邹韬奋先生因患病,从我抗日根据地转道苏中赴上海就医。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决定派我以韬奋学生的身份,陪他前去,并担负掩护和护理工作。我接到通知后,欣喜万分,因早在30年代,我就爱读邹韬奋先生在《生活》、《新生》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他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1.
邹韬备,江西余江籍,是继鲁迅之后的革命文化旗手。长篇传记文学《少年邹韬奋》,由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邹华义撰写.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邹家华题写书名,著名研究邹韬奋专家、上海韬奋纪念馆馆长雷群明作序,于2005年10月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该书2006年被上海中小学生网络书评大赛评为“我最喜爱的30本图书”,并选入其中必须下栽精彩阅读的三本书之一。2007年江西省中小学生教材审定委员会发文(赣教材审定字(2007)1号),《少年邹韬奋》被列入全省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  相似文献   

12.
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沙千里、史良7人被称为爱国“七君子”。解放后,除邹韬奋于1944年病故和李公朴于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外,其余五位“君子”中的四位陆续被召进北京委以重任。唯王造时一直背着“反苏”的包袱在  相似文献   

13.
余江是人民英雄邹韬奋的故乡。在我请调返乡研究邹韬奋的31年中,感受到国家高层领导非常关心余江,激励我奉献邹韬奋研究事业。现将他们题词敬录如下,并说明原委。  相似文献   

14.
1944年4月30日,毛主席在延安请民主人士吃饭。席间, 续范事先生问起毛主席的年岁和生日,毛主席告诉续老自己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续老一想,去年正是毛主席的50岁整寿,延安各界并没有什么庆祝举  相似文献   

15.
邹华义 《党史文苑》2010,(10):45-46
还是20世纪50年代末我在江西大学新闻系念书的时候.就知道穆欣是久经沙场的著名记者;我学成之后参加新闻工作,购读穆欣著的长篇评传《邹韬奋》,又知他是研究韬奋思想极有建树的专家。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28日凌晨,一位为我市排水事业辛勤奉献一生的老专家溘然长逝。正当大家沉浸在悲痛当中的时候,他的家人拿出了老人在6年前写的遗嘱。遗嘱中除提出丧事从简外,还捐献出自己平生积蓄的10万元钱,用于建立一项“水资源环保科研奖励基金”,以延续他热爱的事业。他就是市政公路管理局离休干部朱肇源——一位把毕生心血献给排水事业、把生命余睥洒给市政建设的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传记》(以下简称《传记》)是马仲扬、苏克尘为纪念邹韬奋诞辰100周年,奉献给社会和读者的一部传记文学精品。作者马仲扬曾在读书出版社战斗过,后在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和马列主义研究院工作。任原(红旗)杂志副总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苏克尘为原首都师范大学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全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党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们的青少年时代正值国破家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当年的重庆.与其他进步青年一样,他们崇拜两个人:一是鲁迅,一是韬奋。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韬奋撰写的书籍和文章,是韬奋的精神引导了他们对…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拒贿     
邹韬奋从1926年起就在上海主办《生活》周刊。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挥霍,生活糜烂。王虽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女学生做他的小老婆,且婚礼之奢侈不亚于蒋、宋的豪华气派。王伯群还利用职权,贪污腐化,用赃款盖豪华私宅纳妄。来信还附有王的豪华私宅地址。韬奋当即派记者详尽调查,并拍照五幅,拟曝光公布于众。韬奋先生经过调查了解,证实那位读者来信属实,便对来信略作润色,加了编者按语,准备在“读者信箱”栏发表。王伯群得知此情后,连忙派了商务印书馆一位“交际博士”和一位韬奋先生的老相识,带…  相似文献   

19.
梁磊 《党史博览》2003,(10):28-29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下午2时,延安各界代表1000多人集结在杨家岭大礼堂,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延安农民劳动英雄田二鸿、工人劳动英雄郝作明和士绅商民代表均参加了此次追悼大会。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悼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1895—1944),出生于福建永安的一个官僚家庭。1917年进南洋公学上院(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因志趣不投于1919年以工科大学二年级生的资格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主修西洋文学。毕业后步入社会,一直从事新闻、出版事业,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生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者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指出:“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