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试论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融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的主体性是现代人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文章对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提出了主体性必须与主体间性融合的观点。因为脱离主体间性的主体性 ,往往失去合理发挥的尺度 ,极易出现“过之”与“不及”的现象 ;而离开主体性的主体间性 ,因没有现实性基础而成为空虚。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融合 ,对完善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注重教育客体的主体性特征,不仅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反映,而且也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要求。首先,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看,注重教育客体学生的主体性是必要的。时代要求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创新的现代精神,这是推动社会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现代人才素质中极其重要的方面,而这种现代精神也就是主体人主体性特征的展露,是主体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  相似文献   

3.
公共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主体性"为特征的人类公共生活已经"走向黄昏",现代公共生活必将朝着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的方向发展."主体间性"揭示了公共生活的现代本质,和谐的公共生活坚持"多元共生"的理念,恪守"消解中心"的原则和追求"和谐共赢"的目标.现代公共生活是人际"主体间性"觉醒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既是一个现实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生成与其主体性的生成是同时同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表现为意识的主体性和能力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的生成经历了自发形态向自觉形态、感性形态向理性形态转变的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以主体政治能力的成熟为基础的,而主体的政治能力是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通过政治实践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是预先给定的、先验的存在,也不是自封的、永恒的存在,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在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锻造基础上形成并不断获得和确证自身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既是一个现实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生成与其主体性的生成是同时同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表现为意识的主体性和能力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的生成经历了自发形态向自觉形态、感性形态向理性形态转变的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以主体政治能力的成熟为基础的,而主体的政治能力是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通过政治实践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是预先给定的、先验的存在,也不是自封的、永恒的存在,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在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锻造基础上形成并不断获得和确证自身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引起人们对自身存在方式、实践方式和效果的关注。重新反思全球生态困境中人的主体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人类在长期的劳动中逐渐与动物区别开来,获得了改造自然的自主性、主观性、创造性、自为性,但近代理性形而上学对人的抽象的统治,造成了人的现实主体性的丧失。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恢复人的现实的、具体的主体性,为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路淑英 《新视野》2006,2(3):53-54
苏格拉底开创性地把“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作为哲学原则,实现了哲学主题由神到人,由自然到社会的转变。近代哲学把“认识你自己”纳入认识论的层面,提升到主体性的高度,确立了人的理性或精神本质。一些现代哲学家尽管独辟蹊径,从非理性角度探讨了人的本质问题,但人的生存困境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越发突出,因此“认识你自己”的使命在现代社会依然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8.
人的主体性的生成是指因主体需要而使主体的能动性调动起来。人的主体性的实现是指生成的主体性在具体的活动 (认识和实践活动 )中的显现和展示。如果说“生成”是“蓄势待发” ,那么“实现”就是“有的放矢”。对于人的主体性的内在“生成和实现”机制的研究 ,就是从主体自身出发 ,探求人的主体性生成原因和实现条件。由于人的主体性是主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性 ,因此 ,探讨、研究人的主体需要的产生、实现过程 ,就实践活动而言 ,就是揭示出现实的实践活动的构成环节。(一 )主体需要是人的主体性生成—实现的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主体存在的“现实的个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当前的社会建设要走出“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困境,就必须将“现实的个人”看作社会建设的主体性存在.它不仅是以现实个人为对象的改造活动,同时也是现实个人作为主体进行自觉社会实践并使自身得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讲,社会建设以满足现实个人的全面需要为其主体性发挥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它以构建现实个人的“自由个性”为突出特征.从实质上讲,社会建设需要使现实的个人同时在能力增长和关系优化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其独特的主体性存在.  相似文献   

10.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求实》2005,42(6):84-8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依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疑首先且主要具有主体性,但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其“客体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的受约性、对象性等特征而使其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相似文献   

11.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集体主义形式化、虚幻化、功利化的倾向,学界往往从集体主义本身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主旨思路仅仅围绕“何种集体主义”进行构思、论证和描绘,而忽视了“谁之集体主义”也就是集体主义主体性问题的探讨.其实,主体向度不仅是透视当代集体主义现实困境的关键,更是重塑集体主义的关键.我们认为,“真实的集体”必定由“真实的个体”组成,“真实的个体”才能生发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构成“真实的集体”.仅仅照顾个人利益不一定能唤起集体主义的热情,不一定能培育起民众的道德责任感,不真实的个体即“主体异化”才是集体虚幻化、利益调节手段式微的根源所在.因此,改善主体生存境遇、道德生活成为集体主义重塑不可或缺的内容.而集体主义困境的最终化解必须诉诸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在党的建设中的根本体现。党员主体地位所具有的特征将自己与处于边缘地位、处于客体性地位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区别开来。这种特征体现了主体性所演绎出来的共同属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党员所依托的组织属性,是主体性与共产党组织的规定性的综合。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党员主体地位可能有较多的表现形式,但是,由主体性和党的规定性所制约着的党员主体地位,仍然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张宇 《世纪桥》2011,(13):31-32
现代西方哲学从现象学运动开始到哈贝马斯等,都十分注重对主体间性的生成,主体间的对话与互动等问题的研究,都有以理解或交往为定向的研究理论。从胡塞尔基于"我思"的交互主体性理论,中经海德格尔基于"此在"的共在理论,到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基于语言的语言理解游戏和社会交往行动理论,可以看到现代西方人文哲学已转入人的生活现实,进入了人的生存活动,语言对话与交往活动;转向主体层次上的对话-互动及人的沟通理性的研究。但是其理论前提是先验的、非本原性的,而且忽视了物质生产的实践性、本原性,整个理论构想具有相当浓厚的"方案"色彩。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哲学的解释中“人的因素”这一概念是同人的主体性思想,同人在社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考虑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这一概念在通常的理解中是同“人作为历史过程的主体”的概念一致的。采用“人的因素”这一专门概念由此而得到证实:这一概念强调了在社会过程中客体的和主体的、人的因素的辩证联系,从人在历史机制中的作用的观点来考察人的积极性。人的因素,这是人的群体、集团、社会阶层和个体。同时,我认为这一概  相似文献   

15.
当前,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是当务之急,但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传统人类中心主义难以走出旧的发展困境,而自然中心主义面临“反客为主”的非合理性。因此,要想解决人类的“生存困境”,使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就必须确立一种科学合理的主体性原则,即建立“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6.
范季海 《理论学刊》2003,1(5):15-18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 ,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又把这一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今形势下鲜明的主体性意识 ,是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主体性意识 ,是指主体在能动地把握自然、社会和自身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意识能力 ,一方面是指主体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对客…  相似文献   

17.
何关银 《探索》2005,1(3):182-185
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们的“富民兴渝”的20年奋斗目标时,培育人们的可行能力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被凸现出来了。可行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手段。可行能力的培育过程是一个社会转型与人的素质向能力跃升的互动过程。可行能力也是实现富民兴渝的能动主体历史性转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深入探析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民性”特质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困境和难题的突破。而协同意识与规范意识不强、传统管理思维下导致的治理主体地位不平等和各治理主体间的权责界限不清晰正成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重塑多元治理主体的治理理念、整体提升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能力及优化协同共治的结构体系,为消解困境难题提供新思路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思想教育中主体的自我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思想教育是人们利用网络工具来发展人自身的特殊对象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建构人的主体素质,丰富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在网络思想教育中提升主体的自我评判能力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主体热”,据不完全统计,两三年内国家各种报刊杂志发表的有关“主体性”的文章就有一百余篇,召开各类有关主体性哲学的讨论会至少也有三四次。本文仅就主体系统的结构性和层次性特征略陈一、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