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话体对于理解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对话体在形式上体现了哲学的本质。对话体,以及相关的文学溯源不能证明柏拉图是诗人哲学家,论证柏拉图是诗人的研究者将陷入说谎者悖论中。苏格拉底在柏拉图对话中对诗的批评必须认真对待,对诗的批评显明了哲学的本质。诗的本质是无知的经验模仿,而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够模仿理念,在于他凭借理性理解了理念世界,而诗人只是凭借感官看见了经验世界。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明史上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印象深刻的原因在笔者看来有三 :一、古希腊是民主政体 ;二、苏格拉底是伟大的哲学家 ;三、苏格拉底没有犯任何罪行。将这三者作为前提条件进行推理 ,好像无论如何也推不出“苏格拉底应该被判死刑”这样的结论 ,但事实恰恰是 :公元前399年 ,雅典人民以360票对140票判处他死刑。后人想不通 ,“在这么一个自由的社会里 ,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 ?疑点没有消除 ,所以人们印象深刻。在研读完美国学者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以及相关的著述后 ,笔者倾向于认为 ,虽然民主…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桩人类文明史上最著名的审判。公元前399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等罪名判处死刑。那是一次民主的审判:法庭由501名法官组成,苏格拉底在法庭上发表了著名的申辩演讲,判决结果以民主投票的方式决定,最终投票结果是,赞成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280票。就是这次在今天看来也算比较“完美”的民主的审判,却让民主永远背负上了一个污点,成为后人称之为“民主的暴政”的著名案例。  相似文献   

4.
相信你自己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最后的日子里,向他最信任的助手表达了最后一个愿望,希望找到一位优秀的继承人,要把自己的智慧传授给他。苏格拉底这位最信任的助手按照老师的意愿一次次地去找,但是都不能让老师满意。最后老师不无失望地说,不用再找了,这位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但是我已经没有时间再向你传授我的智慧了。  相似文献   

5.
苏蕊 《求索》2013,(5):116-118
先秦时期是语言哲学探讨的鼎盛时期。老、庄、孔等先哲思想主要突出了语言的超语言特征及其治世功能;自古希腊时代的赫拉克里特起.西方哲学家多强调语言的可言说的创世功能。中西方在语言的工具性特征之间的纠结体现了语言与哲学的紧密关联。研究中西语言在工具性特征上的分歧。可进一步观照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并为语言教学及语际翻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自己从何而来?这即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历史学和考古学问题。这个问题对于中国人尤为重要。因为从历史到今日,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尊敬祖先,这也是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一个明显的不同。西方世界的宗教传统十分浓厚,教会曾经在千年之中凌驾于欧洲各国之上,对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拥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力。而古代中国虽然也流行多  相似文献   

7.
黄源  赵竣伟  陈朝婷 《传承》2012,(16):94-95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于雅典。对苏格拉底的死,法学界众说纷纭。苏格拉底审判为我们今天从确定的民主性和利益的共享性两个角度研究公共利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程序上是公众参与抉择的民主性,在结果上是公众利益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哲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女性主义实践运动和女.f生主义各项理论探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女性主义哲学家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对与现实有关的哲学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讨。《女性主义哲学指南》(The Cambridge Corn—panion to Feminism in Philosophy)即体现了女性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它是一本能给读者带来新视野和新启发的好书。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明,浩如烟缈,法治精神,源远流长。当我们穿越历史的长空,重温那浩如繁星的历史典故时,有一场审判蕴涵着太多的历史隐喻而越发显得熠熠生辉,带给后人无穷的深省与反思。两千多年后,历史学家这样评价这场审判: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的审判和处死之外,再没有任何的审判和处死,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公元前399年,古希腊雅典,这座孕育了千年文明,以智慧、勇敢和民主体制著称的城邦,发生了一场令人瞩目的人民审判。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一位被称为“西方的孔子”的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  相似文献   

10.
(一)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大师。这位雅典哲学家是西方圣哲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二十岁投身子苏格拉底门下学习智慧,在苏格拉底被迫害至死后,他出亡海外,游历埃及和“大希腊”(即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博采各家之长,结识了毕达哥斯学派。大约在公元前387年左右,柏拉图回到雅典,在传奇英雄阿卡德米圣殿  相似文献   

11.
陈延武 《文明大观》2001,(10):16-17
京剧的魅力除了具有优美的唱腔、惊险的武打和严谨的台风外,更有一支神秘而绚丽的艺术分支,这就是京剧脸谱艺术。京剧脸谱是写在脸上的精妙,其中蕴含着无尽的奥妙,包容了博大精深的学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精神之代表的儒学,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的哲学,或者说,是一种道德的形上学。因此,探讨儒学的道德精神,对于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视角。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儒学的道德精神。一、“成德之教”———儒学的理论出发点西方人也讲成德,也有道德学、伦理学,但其入手处,却是一种知识的眼光。比如西方哲学教人要“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也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叫“知识即美德”,在对德的理解上,是很具代表性的。西方哲学家总要对“善”下一个抽象的定义,论证道德的合法性,也表现了这种思想。孔子…  相似文献   

13.
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这是语言学中至今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从英、汉两种语言的逻辑特性及两类人群思维的方式来看,语言与思维不仅密不可分,而且语言特点与相应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一致的。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就是一个民族的思维特点,反之亦然。由于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体验的,亦说明思维是体验的。由于英、汉语言与思维起源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因此,英、汉语言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系统和思维方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片面性,恰好反映了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对西方思维的影响。此外,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在解释语言的体验性、语言与思维关系等方面,同样具有不可置疑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提到“哲学”一词,人们一定会想到它是哲学家、理论工作者、知识分子们的专利,我们普通百姓、农户人家是绝对听不懂,学不会的。自从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后我才明白,“哲学”作为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周围,在生活中。故事里。农家院里处处可见哲学的影子,到处体现了哲学原理,就连我家那口渔塘也体现了深奥的哲学道理哩!我的父母虽然没进过学堂,更没有什么文凭,但从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却总结出一套生产的经验与诀窍。虽说他们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事物的联系,但在实践中处处…  相似文献   

15.
论建立个体发生哲学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评述西方几位哲学家、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个体发生所作的探讨,提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吸收各门具体科学成果,创立新的个体发生哲学理论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曹发军 《求索》2008,(4):115-117
十九世纪末,“以太”概念开始纳入中国近代哲学家的视阈,他们纷纷对其做出解读。康有为把“以太”说成“仁”;严复把“以太”说成“气”;章太炎把“以太”说成“阿屯”;孙中山把“以太”翻译成“太极”。中国近代的哲学家直接把“以太”这个原始物质视为世界的本原,这折射出中国近代的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差距。这个差距体现在各自的哲学思维方式上,根源于中西方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哲学这门学科有悠久的历史。从欧洲看,它在古希腊时就已经出现了。在那时,“哲学”就是智慧之友的意思。相传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当时被人们赞扬为“智慧的化身”,苏格拉底自己谦虚地讲:“我不是什么‘智慧的化身’,至多只能说是智慧的朋友。”从此,在欧洲哲学史上,就把哲学看成是“智慧之友”。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字也包含着聪明、智慧的含义。可见,中外哲学史上都把哲学看成是一种有关智慧的学问。这样一个对哲学的定义和解说虽然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很科学、很确切的。哲学这个概念,目前在西方用得是非常广泛的,好多学科里都有哲学。比如有自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纵观西方哲学史,辩证法的实质内涵经历了由"对话"到"独白"再到"对话"的三阶段圆圈式变迁,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为苏格拉底(对话)、柏拉图和黑格尔(独白)、伽达默尔(对话)。从语言哲学来看,上述变迁具有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一天,在我的一次中国之行归来时,一位法国哲学家问我对中国有何印象。我对他说,中国人和我们遵循的逻辑不一样。他当时昕了跳起来说:“这是什么话。世界上不存在中国逻辑,也不存在法国逻辑。逻辑就是逻辑。西方人已掌握了逻辑。你可能是要说中国人还没有掌握逻辑吧?”  相似文献   

20.
杨策 《长白学刊》2005,(3):106-107
施特劳斯与当代的其他哲学家一样,把苏格拉底作为自己思想最后的落脚点,只不过他把自己的思想建构在一种对苏格拉底的全新阐释之上.施特劳斯的本行是政治哲学史,而其对政治哲学史的梳理又以一种他自创的解释学为前提.施特劳斯的解释学不仅不是一种解释学技艺,更不是一种解释学理论,而是一种明确的哲学态度;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就是一种哲学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