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考与运用》2006,(7):50-52
中国的问题首要的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首要的是思想问题。关注农民思想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石柱现有农民42.53万人。随着农村形势不断变化,农民思想状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农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为此,笔者近期对全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政  陈曦 《理论与当代》2011,(10):15-18
辛亥革命犹如风驰电掣般地胜利了,又昙花一现似的失败了。农村和农民问题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历史教训。那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于农民问题和建立农村革命政权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究竟是怎样的呢?第一。多数革命党人,看不到农民的巨大力量和迫切的革命要求,因而也就不能依靠和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第三,离开政权的阶级构成以及它推行的政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是革命的根本问题;第四,官僚士绅们夺走了革命党人在农村的广阔阵地,挖空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墙脚;第五,革命党人没有充分发动民众、宣传群众。  相似文献   

3.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最终的途径和方向是:农业企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4.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关注“三农”现实问题,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农村的根本是什么?是农民。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了农民问题,就从根本上破解了“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孟宪尧 《新长征》2008,(1):42-4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关键。从目前来看,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三个途径可供选择,即农民就业企业化、农民就业城市化、农民就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素称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还未完全实现工业化。因此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的好坏,事关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为切实有效地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对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的农村经济改革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发展型的问题。本文认为农民主体地位问题、农民利益表达问题、农村经济体制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改革面临的几个主要深层次问题,并提出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提高农民经济组织化水平、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现实路径,希冀能够为农村的稳定发展提供某些启发性考量。  相似文献   

8.
刘海波 《奋斗》2007,(3):50-51
加快城镇化步伐,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为扩大农民消费提供源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引导农民消费升级换代。这是针对目前农村消费市场及农民消费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开拓我省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民消费需求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山西农民生活消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与以往相比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消费支出显著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质量稳步改善几个方面。但农民生活消费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减弱了农民的即期消费倾向,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农民的消费空间,等。为此,必须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必须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农民的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5,(2):50-52
所谓“三农”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在农村,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杨会春 《新湘评论》2008,(11):17-2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诀定》,如一场好雨,滋润着乡村大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段论述对农村人口达36万,占全县人口65.6%的尤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新世纪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对这次学习教育活动,农村基层干部的参与热情之高和农民群众的反映之好,超出了事前的预料。对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中创造的经验.各级党委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深入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韩玉龙 《奋斗》2004,(6):35-36
“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近年来,外出劳务收入已经构成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而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则不仅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挫伤了农民外出转移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必将阻碍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本文通过对140名农民工进行的问卷调查,并参考国  相似文献   

15.
谈边 《新湘评论》2006,(4):62-63
尽管各国农业发展道路不同,但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国外农村什么样?我们辑录了世界上部分国家关于农村扶贫、增收、环境等方面的资料,《看世界》分两期刊载,以期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云生元 《共产党人》2004,(23):31-32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系到小康社会能否早日实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做好农村进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就必须要以突破观念、生产方式、机制为抓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宽领域、高起点、大手笔做好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7.
张小良同志所著《农村特色经济金观念》一书(2006年4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帮助农民致富的“金点子”书。这本书从实践出发,回答了什么是农村特色经济、为什么要搞农村特色经济,怎样搞农村特色经济等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为挖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农副产品竞争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致富奔小康必须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作者作为一名记者,以慧眼独到的新闻视角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长期从事如何帮助农民致富的研究,终结丰硕之果。今天,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的时候,认真读读这本书,一定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7,(1):46-47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农民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题中之义。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参与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乡村治理的变迁和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农民政治参与制度构建与运行诸环节上的缺失与缺陷。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通过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并付诸实践.使农民政治参与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推动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05,(4):35-36
农民问题,是全党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必将失去农村经济工作进入新的阶段。那么,新年伊始,农民在想什么?农民最需要什么?政府应该做什么?如何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带着这些问题,自治区党委政研室组织人员到吴忠市利通区、表铜峡市的4个乡镇,以12个行政村100个农户为样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群众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值得我们关注,值得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