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一座城市是一部交响乐,那么,对于包头市来说,从五、六十年代创建花园城、文明城,无疑就是这部乐章中的华彩! 窗口:创造文明也在播撒文明 窗口行业既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又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包头市把“四个形象工程”中的“公仆形象工程。执法服务形象工程”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工程。 过去,老百姓对于机关的“衙门”作风、服务部门的“老爷”作风曾有过生动的总结:“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惹不起、躲不开。离不了,”其实这是对缺乏规范的一种无奈。1996年以来,以煤气公司,包百大楼为代表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坐网与耐烦     
童话《夏洛的网》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一天,蜘蛛夏洛告诉小猪威尔伯,人类用8年时间建成一座大桥。威尔伯天真地问:“人类是在大桥上捉甲虫吗?”夏洛说:“不,他们不捉任何东西。他们只是在桥上走过来走过去,总以为另一边有更好的东西。我很高兴我是一只坐网的蜘蛛。”威尔伯又问:“坐网是什么意思?”夏洛答:“意思是我大部分时间坐在网上,不到处走。好东西我一看就知道,我的网是样好东西。我机还可以好好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中共党员,也是《当代党员》的忠实读者。我觉得《当代党员》越办越好,很有特色,我很喜欢,特别是“当代论坛”、“特别报道”、“特别策划”、“当代风采”等栏目,我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4.
《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2期登载了董国强的《社会史视野下的“文化大革命”研究》一文。对于此文,一方面,我感到很新鲜,因为该刊过去登载这方面的文章似不多;再一方面,我觉得董国强这篇文章对推进“文化大革命”的研究确实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都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作风。作风建设包括很多方面,但我以为当前首要的是要克服官僚主义,因为它是人民群众最深恶痛绝的东西,也是其他不良作风得以生存的条件。官僚主义是一个顽疾,早在1963年周恩来同志就列举过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官僚主义危害很大,它能让“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领导干部的最大危险就是听不到、听不进、不想听、不敢听,甚至压制群众的声音。有些单位领导的“帝王”思想、“家长”作风仍很严重,潜意识中自己就是单位的“帝王”、“…  相似文献   

6.
目前独身的梁锦松,曾被传是一个重工作而轻生活的人。但是,和他接触过的人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评价他是“情趣男人”。平日里开保时捷的梁锦松,并不认为做了财政司司长,就应该给人留下一种不苟言笑的严肃形象,因为他也是人,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不觉得自己在做官,只是出来为香港做点事。”的确,梁锦松一点也没有官僚的习气,作风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7.
平时,我对《党风通讯》很少认真地阅读,这并不是对这一重要刊物的故意冷漠,而是因工作忙乱,加之安于现状的惰性使然。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实在感到内疚和汗颜。最近,工作稍有消闲,坐下来静静地、认认真真地阅读了今年的几期《党风通讯》,顿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在赞赏这一刊物以其生动、鲜活、真实、坦诚的风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为自己过去未能很好地关注而深感遗憾。对于办刊物,自己纯粹是个门外汉。但常识告诉我们,作为一种杂志、一种报刊,或是一本书,从“表”到“里”即由形式到内容,都应当对广大读者有吸引力、感召…  相似文献   

8.
陈晋 《学习导报》2011,(6):57-58
历届美国总统大都有一个习惯,常常通过发言人或自己的演讲,透露自己正在读什么书。下野后,他们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也常常谈及自己的阅读习惯。美国《华盛顿邮报》在2010年4月1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对奥巴马及过去历届总统来说,他们阅读的书籍影响着其政策和观念》的文章,文中谈到,2010年3月,在围绕医疗改革的斗争如火如荼之际,奥巴马总统透露,他仍然抽出时间读点书。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卡迪亚大学演讲时,他宣称:“医改已经谈论了近一个世纪。我眼下正在读西奥多·罗斯福的传记,他谈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最初被观众知晓,缘于主持《正大综艺》节目。那时《正大综艺》需要一位很甜美的主持人,学校推荐,我去了。 由于我长得不太漂亮,到第六次试镜时还只是处于“被考虑范围之列”。我知道后,心想:“为什么非得只找一个女主持人,是不是一出场就是给男主持人作陪衬的?其实女性也可以很有头脑,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自己能做一个聪明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0.
他说,只要是充满希望与激情,就会于平凡乏味之中找出有意义、有文化、能够丰富生活的亮点。他正是用这样炽烈的情感与善于发掘美、表现美的积淀,全心全意投入到不息的创作之中。《记忆山城》、《重庆大轰炸》、《三峡大移民》、《和平·交流·发展》、《特园一中国民主党派历史号观纪念群雕》一他最惬意的便是,“游历了世界各国之后再回到这座生我育我的城市,能以青铜与白石,为这座城市塑造一座座历史的雕塑丰碑而深感欣慰。”  相似文献   

11.
“客观的立场,带动理智的。思考,催生公正的结论。”这是《国情备忘录》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最震撼的句子。这本书是由中宣部、中组部推荐的党员干部必读物,是权威解读泱泱大国发展元素的国情档案。由此,它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很有一种“红书”的味道。甚至有一天,当我向周围的好朋友“隆重”推荐这本书的时候,他们也带着疑问语气问我:没有什么“反动”内容吧?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的公众形象表现为多种多样。其中媒体作风问题便是其中之一。近期笔者在翻阅某家都市报时发现,这家报纸在上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说一是在办报中有些新闻标题有时出现言过其实,夸大其辞,不负责任的问题。如:《某报为呼市发展出谋划策大造“大首府”概念》、《某报为巴盟企业献上“特殊礼品”》、《某报一条新闻救我母亲一命》、《每天第一眼看“某报”的是青城交警》等等。这些标题有自吹自擂之嫌。有什么依据这样吹自己的报纸?二是不讲实效,搞形式主义。如:《“某报”世纪宝宝一周岁了》、《“某报”内蒙古的又一个第一…  相似文献   

13.
浙江金华有一座“八咏楼”,因南北朝时沈约曾题《八咏诗》而得名。李清照避难于此,登楼遥望这残存的半壁江山,不禁临风感慨: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题八咏楼》我们单看这诗的气势,这哪里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所写的啊,倒像一个亟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一个忧国伤时的臣子。那一年我到金华,特地去凭吊这座楼。时日推移,楼已被后起的民房拥挤在一处深巷里,但依然鹤立鸡群,风骨不减当年。一位看楼的老人也是个李清照迷,他向我讲了几个李清照故事的民间版本,又拿出几页新搜集的手抄的李词送给我。我仰望危楼,俯察巷陌,深感词人英魂不去,长在人间。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  相似文献   

14.
大愚若智     
大凡有才智的人,不会显露才华,或许是虚怀若谷的缘故,表面上还很愚笨,人们称之为大智若愚,很有点像《老子》所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味道。实话实说,我很敬佩这样的人。最近读到漫画家华君武的一段话,颇受启发。好在话不长,实录如下:他说:“我这么多年做了一些好事,但也犯过一些错误,‘文革’的时候我曾画过萧乾、胡风、丁玲他们的漫画。当时是有许多不能理解的东西,说紧跟就紧跟吧,这里边有历史环境的原因,但又不仅仅是历史的因素,我可以不紧跟呀。就我自己而言,我客观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我说自…  相似文献   

15.
艾琳 《共产党人》2004,(11):52-53
儿时,离我家最近的一座古代建筑物便是西门楼。那时,银川市共有6座城楼,西门楼便是其中之一。在我的生命中,这座古城楼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是因为它曾给我带来的莫名的恐惧、莫名的敬畏。我记得,那是一座三层重檐的城门楼,建在一个十分高大的方形台基上,城楼飞檐走壁,雕梁画栋,气势十分雄伟。整个城楼的体积略微比南门城楼小一些,城楼的东西方向。也即台基的下部正中,劈有拱洞,可通过车马行人。但一年四季,这两扇城楼门总是紧紧地关闭着,像位沉默之极的老人,紧紧地关闭着自己的双唇,山一般地严守着自己心中永恒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关于幽默     
刘震云 《党建》2011,(10):48-48
《一句顶一万句》的写作对我最大的意义是使我跟文学的关系突然发生了变化。 过去我在写作品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有话要说,才写东西。到了《一句顶一万句》,我发现作者要说什么不重要,作品中的人物要说什么是重要的。比如说杀猪的、牧师老詹等等,他们要说的话比我深刻得多,也要广阔得多。当我由一个写作者变成一个倾听者,我每天写作不是在写,不是在听,是在倾听,我突然发现我写作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山西《党史文汇》杂志告诉我,他们决定重新发表30多年前我和范荣康同志合写的《大庆精神大庆人》一文,并让我为此而说几句话。这件事,既使我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又难免有几分苦涩和遗憾。这是为什么?60年代初,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铁人王进喜为杰出代表的大庆人,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实践论人《矛盾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很快就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里去。这是当年大庆人的豪言壮语,是他们对祖国的一片忠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们创造的英雄业绩,不仅在物…  相似文献   

18.
《党建与人才》2001,(3):42-42
《党建与人才》编辑部:您好!我是一名机关领导,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下属“越权”的现象:不该他们决定的问题擅自决定;不该他们管的事情也要插手;不该他们执行的任务越俎代庖。对这些事情,批评重了,怕打击下属的积极性,若听之任之,又担心会有害于正常的工作秩序。请问,我该如何巧妙地纠正下属的“越权”﹖王伟[解答]王伟同志:您好!下属的“越权”有三种不同情况:一是由于对自己的职责范围不甚明了,或是纸上写的明确,实践中不易操作,因而无意地、不自觉地“越权”;二是由于对上级领导有成见,或为了显示个人才能而有意…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初,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以下引用《邓小平文选》只标明卷数和页数实际上,这段话也是邓小平对自己哲学思想的重要概括,是他总结自己一生追求马克思主义得出的结论。实事求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根基。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思想产生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它一经转变为党的思想路线,便指引着中国发生了伟大变化,其历史意义怎样估价也不会过…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位法律工作者,平时,除了熟悉法律条文外,也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其中,很愿看一些文学、历史书籍;同时,也愿意自己动手写一些有关历史钩沉之类又与法律讼诉有关的短文。因此,很想看一些既有历史性又有文学性的书刊,其中《党史纵横》便成了我中意的一种。它的显著特色是能够把历史史实与文学性的记述有机地结合起来,生动感人,十分耐读,耐看。有些文章不长,讲明了一个史实、一个事件,给人以深思;特别是文章题目起得很有深意,引人入胜,使你不得不看,不得不读。“编辑功力在题目”,这话一点不假。许多文章就是因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