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瑰宝".只有科学把握,才能正确地观照现实和未来.把它用作否定我国农业合作化、重新恢复或建立私有制的论据,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去年春天,有人写了一篇《私有制宣言》,宣称“中国的希望--私有制”。作为共产党人,我们熟悉的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指出:“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筑在阶级对立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代替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就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种个人所有制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与社会所有制是辩证的统一。无论私有制还是公有制都是个人所有制的异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训惨痛而深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是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由它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决定的,其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根本前提。近年,有人看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一些“全民企业不如集体企业,集体企业不如私有企业”的现象,感到困惑,怀疑公有制的优越性;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也以此攻击公有制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否定公有制,鼓吹私有化,这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不能含糊,应予澄清。现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作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5.
“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那种只有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共产党宣言》并没有由此否定一切个人财产及个人所有制。继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命题。从哲学上分析,该命题依据于否定之否定、人的存在方式、劳动者产权等理念。“重建个人所有制”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首先,它重新确立了劳动的自主权;其次,广大劳动者拥有自己的资产;再次,在资本主义成就的基础上,既允许竞争又加强协作,注重那些重要的生产资料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珏  肖晖 《理论视野》2003,(6):15-17,19
对于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深刻内涵,笔者以为有两个方面:一是要重新建立劳动者对劳动的支配权利和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利和占有权利,恢复劳动者的自主地位;二是民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历史前提。现实中的社会主义要求发展商品经济,那么就内在地决定了民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基础,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基础的民有经济与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运行基础的民有经济是存在着重大区  相似文献   

7.
“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占有,是这种仅仅作为独立的个体劳动的必然结果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由于自然变化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 当然,作为个人劳动的目的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已经  相似文献   

8.
没有采用生态或生态学的概念不是说明马克思缺乏生态思想,而是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远超同时代思想家的明证。马克思早期思想中以"异化劳动"为核心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之谜的解答",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马克思赋予这一谜题以历史生成的思考。在成熟的经济学思想中,生态危机成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自我否定规律的隐匿逻辑,"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不同所有制条件下人与自然界的历史建构的宏大叙事,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三种历史形态相对应。生态文明视域下反思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能够深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主张“私有化浪潮”的人认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误解,而应返回到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原意上,实行全民财产私有化,发展私有制。他们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为思想理论依据,鼓吹实行全民财产分散化、私有化才是对马克思原意的真正理解,对马克思的本意进行有意的歪曲。那么,到底马克思对“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怎样论述的呢?这就要我们在整体上对它有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由来及提出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4章第7节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  相似文献   

11.
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过程,也是对以教科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观念进行新的审视和清理的过程。这种审视和清理不仅表现在“宏观”的体系、原则和思维方式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微观”的概念或命题方面。本文把对质的研究和对“部分质变”概念的考察结合起来,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依据并参考系统论,对质的整体性、高级性和稳定性作出了探讨,认为“部分质变”并不具有质变的特性,而只是单纯的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的进行,在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中都产生了一些共同的现象,据此,西方学界兴起了“趋同论”,认为两种制度正趋向同一,企图用“同一社会”代替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共产主义社会。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宣扬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趋同论”,否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企图在我国全面推行资本主义,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如果仔细分析这些共同的现象,就可以看出它们主要是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某些共有特征和要求。例如,就经济方面来说,首先表现为两者都有发展科学技术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论发展———兼论“可持续发展”在人类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随着全球问题的出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是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共见。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和实践这一战略,我们有必要首先从哲...  相似文献   

14.
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重农抑商”是一条无形的绳索一直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的三十年内,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统购包销成为产品流通的固定法则,其结果是“工业报喜,商业报忧,财政虚收,产品积压.”这种生产  相似文献   

15.
青年马克思在研究经济学问题的过程中,确立了科学的研究视角:社会性, 揭示物的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构建了科学的经济学体系,超越了古典经济学派。我 国经济学界出现了许多对劳动价值论的不正确理解,其失足之处在于没能真正把握马克思经 济学的研究视角。只有以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社会性视角为线索,澄清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 不正确的“新见解”,才能科学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6.
“向钱看”作为一个口号的出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在人们的经济生活、道德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发生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于是,对“向钱看”口号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和评价,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趋同论”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于本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它认为未来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共产主义社会,而是两者“最优结合的趋同社会”。用《纽约时报》1965年5月6日发表的一篇社论的讲话就是:“在十年或二十年之后,……如果还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就象是亚当·斯密的自由论  相似文献   

18.
李丹 《学理论》2012,(28):13-14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全球化时代,中国又走到了抉择的岔路口,中国的社会主义将向何处而去?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不仅对全面系统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至关重要,而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视域下,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如何推进中国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结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作一些探讨,以求对个人所有制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对当前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发展和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赵家祥 《理论视野》2013,(1):38-40,52
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说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一论断的含义,并且对不同的观点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死放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根据新的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为此,“必然要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必然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根据这-精神,理论界对马克思有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预言进行了各种探讨,取得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成果。但是,在探讨过程中有些论者立论的根据,是以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来对马克思当年的预言加以检验的,凡被实践证明无法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中实施的,就被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