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有句古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国之计也如此。携手规划中华民族的未来,则是海峡两岸同胞和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在大陆十年改革开放之后,已从双方  相似文献   

2.
据台湾报纸报道,在今年5月下旬,现任台湾“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著名科学家吴大猷将到大陆进行学术访问。在海峡两岸科学界高层次学术交流掀开新的一页之际,人们对“国立中央研究院”这一40年代中国的最高学术机构也予以关注。 成立于194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一个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就  相似文献   

3.
自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海峡两岸的军队几乎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的对峙之中。但在中华民族利益受到外敌威胁、神圣国土面临侵犯等特殊时刻,两岸军队却能默契配合,共御外敌。  相似文献   

4.
《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评介朱小秋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已日益成为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迫切愿望和神圣使命。为了在青年学生中加强有关台湾问题的教育,使青年一代更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7,(9)
<正>今年是民进中央暨叶圣陶研究会第二次举办"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基础教育交流活动"。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民进最突出的界别特色,目前民进有成员15万人,其中2/3是工作在各级各类教育岗位上,关注教育、支持教育、投身教育,推动教育改革是民进的优良传统,也是坚持不懈的使命。同时,民进暨叶圣陶研究会也致力于推动大陆、台湾和港澳地区教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30日至31日,由国家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与台湾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联合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事务与跨世纪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召开。 此次研讨会层次较高,也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参加会议的有50余名台湾学者和30余名  相似文献   

7.
海西区先行先试战略与ECFA连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与海峡两岸区域合作的《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于2009年5月正式出台。此时此举引起海峡两岸有关专家学者特别是台湾各界的高度关注与猜想。台湾一些人士一方面担心大陆此举赋予海西区先行先试有关的特殊政策是否会进一步促进台湾产业西移,  相似文献   

8.
远洋 《瞭望》1995,(44)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车同轨”以后,两千多年里,汉语作为汉文化的载体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并且始终保持了文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然而,历史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性.“一国两词”与“一物多名”1993年11月在台北举行的海峡两岸电子显微镜学术研讨会上,本是同文同种的两岸科学家,却在多种语言(大陆的普通话、台湾的国语和英语)混用之中进行学术交流.参加此次会议的台湾清华大学一位教授对这种“一国两词”、“一物多名”的反常现象十分感慨,特地致函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希望两岸科学家及早解决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问题.这位科学家的感慨和要求,反映了两岸科学家的共同心声,海峡两岸科技名词术语的差异性,已经严重阳碍了两岸科技界的学术对话和学术交流,并且也对  相似文献   

9.
许国跃 《团结》2011,(2):4-8
2011年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两岸各项交流也沐浴春风,呈现出春意盎然的喜人景象。3月18日,刚刚参加完“两会”的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应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之邀.率领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一行20人.赴台湾进行为期8天“回访之旅”的访问。由民革中央主席率团赴台访问。在民革历史上尚属首次,同时也为海峡两岸高端参访写下浓重的一笔.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贸易促进会驻香港代表处首席代表刘绍山先生透露,海峡两岸的经贸协会和商务协会决定,将于今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在上海举行海峡两岸经济洽谈会。届时,将有一千多位台湾商人和大陆二十个省市的代表赴  相似文献   

11.
吕铁军 《侨园》2008,(2):48
菏泽旅台同乡会创始人、会长高秉涵先生是一位长期漂泊台湾的菏泽乡人,他是台湾著名律师,曾多次出席世界法学、亚洲法学、海峡两岸法学会议.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海峡两岸开放以后.他心向祖国,情恋故乡,热心故乡文化教育及公益事业,赢得海峡两岸人的赞誉.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87,(43)
10月14日,台湾当局通过了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的方案。同日,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热烈欢迎来大陆探亲旅游的每一个台湾同胞。紧接着,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台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至此,38年来海峡两岸隔绝、亲人分离的局面被打破了。 对于两岸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台湾岛内和海外舆论的反应十分强烈。一家海外的刊物说得好,凡中国人毕竟“血浓于水”,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有分裂的活动都不曾  相似文献   

13.
1962年2月24日,在“中央研究院”第五届院士的欢迎酒会上,胡适因心脏病突发辞世.这位载入20世纪史册的知识分子,终敌不过岁月的销蚀,尘归尘,土归土.对于死,梁启超曾有一句名言:“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从这个意义来讲,作为学者的胡适死于学术工作中,可谓得其所哉! 对胡适的死亡,海峡两岸的反应迥然不同.大陆几乎全部沉默,毕竟,在此之前,胡适已经成为人人喊打的“丧家之犬”.与之相反,台湾、香港、西方媒体的反应则非常强烈.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1月2日)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值此新年之际,我代表祖国大陆人民,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陷入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连结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纽带 海峡两岸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从旧石器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由华南陆续进入台湾。上古迄秦汉之际,中华文化已流渍台湾地区,这是不争的事实。占台湾人口98%的汉族同胞,祖先都是大陆人。他们与高山族同胞在共同开发和建设台湾中,亦发展了与祖国大陆血脉相通的文化,共同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民  相似文献   

16.
1993年6月—7月,在大陆台湾同时举行了“海峡两岸首届电影展”,内地的八部电影将首次在台湾三个城市公映。在隔绝了四十年后,海峡两岸的电影界的同行,终于冲破了人为的制限,走向新的合作交流的新阶段。中国电影输入输出公司总经理胡健把这次活动称作是“跨出历史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现实、敏感程度最高的问题。在现时台湾社会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态之下,内源性因素已渐成推高台海政治风险的主要诱因之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岛内形势的任何变化并不足以主宰中美关系的根本走向,反而始终受到中美关系整体环境的支配和制约,因此台湾问题最终也要放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中去考量。台湾因素在中美双方各自利益认知中的比重有明显区别。尽管美国现行的台海政策从总体上看仍显得较为游刃有余,但也有其必然面临的战略困境。台湾问题的真正解决,既须化解来自美国的外部掣肘,更需考量海峡两岸和衷共济的民族智慧。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6,(32)
在香港和澳门即将完成主权回归祖国之时,中国的统一问题就越来越现实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两岸的中国人都不能回避的悠关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而经过了一年多风风雨雨的两岸关系,必须谋求新的发展契机,这更是当前两岸各界人士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7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1996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因此也格外引人注目。这次会议汇聚的专家学者是历年最多的一次,探讨的主题也十分鲜明,以往常常被台湾学者回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上,国家的统一始终是主流。孙中山先生说得好,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文明能作为一个国家保存下来。历史经验也一再证明,坚持和维护一个中国的根本原则,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基石,是祖国发展进步和繁荣富强的重要保障。李登辉公开鼓吹“两国论”,妄图分裂祖国,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人神所共嫉,天地所不容”,必定逃脱不了历史的惩罚与审判。(一)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海峡两岸是一个国家。从宋代起,中国政府一直对台…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风云变幻,使海峡两岸 出现了很多看似相识却陌生 的事情。就拿大专院校来说吧,大陆有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和暨南大学,台湾也有这些大学(东吴大学英文名称就叫苏州大学)。台湾清华于1956年“复校”,它从原子科学研究所起步,慢慢发展壮大,逐渐成为理工大学,进而扩大到人文科学领域。如今,学校设有7个学院、17个学系和18个独立研究所,是台湾数一数二的大学。有趣的是,学校的校史介绍还是从北京清华大学开始算起,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印象中与北京清华大学是一样的。有台湾朋友介绍说,台湾清华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